《高会业绩预算管理全解析》
一、高会业绩预算管理概述
高级会计(高会)中的业绩预算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和战略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业绩预算管理旨在通过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经营活动进行预测、规划、控制和评估,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并提升业绩表现。
从根本上来说,它是一种将企业的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财务计划的手段。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希望在未来一年内提高市场份额10%,业绩预算管理就要考虑到为此需要增加多少产量、投入多少营销费用、需要招聘多少销售人员等,并将这些因素转化为具体的财务数字。
二、高会业绩预算管理的重要性
(一)战略落地的工具
企业的战略往往是宏观的、方向性的。而业绩预算管理能够把这些战略目标细化为年度、季度甚至月度的预算指标。比如一家科技公司制定了成为行业技术领导者的战略,那么业绩预算管理就会确定每年在研发上投入多少资金、引进多少高端技术人才等预算项目,从而确保战略能够真正实施。
(二)资源合理配置
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包括资金、人力、物力等。业绩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合理分配这些资源。例如,在一个多元化集团企业中,通过业绩预算管理,可以分析出哪些业务板块有更高的增长潜力,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向这些板块,同时减少对低效业务板块的投入。
(三)绩效评估依据
业绩预算为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员工提供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在考核期结束后,可以将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进行对比,来评估部门和员工的工作绩效。如果销售部门的预算销售额为1000万元,实际完成800万元,就说明可能存在销售策略、市场环境或者团队执行方面的问题。
三、高会业绩预算管理的流程
(一)预算编制
1. 目标设定
首先要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确定预算期间的总体业绩目标。这一目标要具有挑战性但又要切实可行。例如,企业过去几年的平均销售额增长率为5%,基于市场环境分析和内部能力提升,下一年度可以设定8% - 10%的销售额增长目标。
2. 数据收集
收集各种相关的数据,包括历史财务数据、市场调研报告、行业趋势分析等。比如,一家服装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要收集过去几年不同季节、不同款式服装的销售数据,以及当前流行趋势、竞争对手产品情况等信息。
3. 预算编制方法选择
常见的预算编制方法有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滚动预算法等。增量预算法是在基期预算执行结果的基础上,结合预算期业务量水平及有关影响成本因素的未来变动情况,通过调整原有费用项目而编制预算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可能存在不合理的预算基数延续问题。零基预算法则不考虑以往的预算项目和收支水平,一切从实际需要出发重新编制预算,有助于消除浪费和低效率,但编制工作量较大。滚动预算法是随着时间推移不断补充修订预算的一种方法,可以保持预算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预算编制方法。
4. 预算草案编制
各部门根据总体目标和收集的数据,按照选定的预算编制方法编制本部门的预算草案。例如,生产部门编制生产成本预算,包括原材料采购预算、人工成本预算等;销售部门编制销售收入预算和销售费用预算等。然后汇总形成企业的整体预算草案。
(二)预算审核与批准
1. 内部审核
预算草案编制完成后,首先要进行内部审核。由企业的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等对预算草案进行合理性、准确性和可行性审核。例如,财务部门要检查各项预算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审计部门要审查预算编制过程是否合规。
2. 管理层审批
经过内部审核后的预算草案提交给企业管理层进行审批。管理层要从企业战略、整体利益等角度对预算进行综合考量。如果预算草案不符合企业战略目标或者在资源分配上存在不合理之处,管理层会要求重新调整。
(三)预算执行
1. 预算分解
批准后的预算要分解到各个部门、各个项目甚至各个岗位。例如,将年度销售预算分解到每个季度、每个销售区域、每个销售人员,让每个员工都清楚自己的预算目标。
2. 执行监控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建立预算执行跟踪系统,及时发现预算执行偏差。例如,通过财务软件实时监控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如果某项费用支出超出预算,要及时发出预警。
3. 执行调整
当遇到市场环境重大变化、企业内部战略调整等特殊情况时,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但是预算调整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经过相关部门和管理层的批准。例如,由于原材料价格突然大幅上涨,生产部门可以提出增加原材料采购预算的申请,经审核批准后进行调整。
(四)预算评估与反馈
1. 绩效评估
预算期结束后,将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进行对比分析,对部门和员工进行绩效评估。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指标,如销售额完成率、成本节约率、利润贡献率等。例如,计算销售部门的销售额完成率 = 实际销售额÷预算销售额×100%,根据这个指标来评价销售部门的工作绩效。
2. 差异分析
找出实际业绩与预算业绩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差异可能是有利差异,也可能是不利差异。例如,实际销售额高于预算销售额是有利差异,可能是因为市场需求增长、销售策略有效等原因;而实际成本高于预算成本是不利差异,可能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生产效率低下等原因。
3. 反馈改进
根据差异分析的结果,总结经验教训,为下一期预算编制和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例如,如果发现某个生产环节成本过高,在下一期预算编制时就可以针对性地采取成本控制措施,或者对生产流程进行优化。
四、高会业绩预算管理中的关键要素
(一)收入预算
1. 市场预测
准确的市场预测是收入预算的基础。要考虑市场规模、市场增长率、市场份额、竞争对手动态等因素。例如,一家智能手机企业在做收入预算时,要预测下一年度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总体规模、不同价位段的市场需求情况,以及主要竞争对手的新产品推出计划等,从而预估自己产品的销售量和销售收入。
2. 销售渠道分析
不同的销售渠道对收入有着不同的贡献。企业要分析现有的销售渠道,如线上电商平台、线下实体店等的销售能力和发展潜力。比如,对于一家化妆品企业来说,线上渠道可能增长迅速,但线下专柜能够提供更好的客户体验,两者在收入预算中的权重需要根据企业战略和市场趋势进行合理确定。
(二)成本预算
1. 直接成本
直接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等。在预算时要考虑原材料价格波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例如,一家汽车制造企业,钢材是主要的原材料,在做成本预算时就要关注钢材市场价格走势,同时根据劳动法规和人力资源市场情况预估人工成本的变化。
2. 间接成本
间接成本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也不能忽视。要分析各项间接成本的构成和驱动因素。例如,制造企业的制造费用包括设备折旧、水电费等,要根据设备使用年限、生产计划安排等来预算设备折旧费用,根据生产规模和能源价格走势来预算水电费。
(三)现金流预算
1. 现金流入
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投资收益等。要合理预估现金流入的时间和金额。例如,对于一些大型项目的销售收入,可能存在分期收款的情况,要准确预测每个收款节点的现金流入量。
2. 现金流出
现金流出包括原材料采购付款、员工工资支付、债务偿还等。要确保企业有足够的现金来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