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任性版人工智能”

网友投稿 542 2022-05-29

在柜台前撒泼打滚要玩具是任性,打飞的去伦敦喂鸽子也是任性。华为的任性属于后面这种。从阿尔法狗怒虐李世石和柯洁开始,人工智能成为了全世界的焦点。然而,两年过去了。2018年华为才在自家的旗舰会议“全联接大会”上慢吞吞地宣布:华为和人工智能在一起了!

“这种慢两拍的节奏,着实不像‘中国最能打的企业’的风格。”然而很快,我就发现事情和我的预想大不同:本来我以为华为和人工智能仅仅是“恋爱”;而实际上他们是任性地“领证结婚”了。

人们是不是对人工智能有什么误解?

咱们先问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你觉得人工智能长什么样子?但实际上,人工智能没有实体的形象。它有点像动物的灵魂,可以依附在你我的身上,也可以依附在阿猫阿狗身上。具体来说,一间房子可以容纳一套人工智能,帮你管理家务嘘寒问暖;一台机床可以容纳一套人工智能,帮它自动安排生产流程预警故障。无非就是,住在超强计算机“豪宅”里的人工智能复杂一些,“蜗居”在小设备里的人工智能单纯一些,各安其命罢了。

第二个问题,好多公司都喊了人工智能两年多了,为什么我们生活没啥改变呢?人工智能无疑是个伟大的发明,如同“电”。当年,特斯拉发明了交流电,直到爱迪生和西屋电气用商业手段把电变成了社会的基础设施,既便宜又方便,这才改变了世界。今天,人工智能界的西屋电气很可能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我们还无法确认它是谁。全世界真正部署了人工智能的企业,只有总数的4%,很明显这个比例和人工智能的“威名”是很不匹配的。所以,剩下的96%正是我们对人工智能未来的想象空间。

第三个问题,人工智能到现在还没能普及,究竟是卡在哪儿了?我的答案是两个词:“价格太贵”+“没有场景”。价格太贵:用来做人工智能计算的芯片太贵,就算是在云计算平台上租,随便算一套完整模型下来都得花上成千上万块。懂人工智能算法的技术大牛更贵。没有场景:就像1900年“电”刚普及的时候,人们点个灯泡照明就已经很厉害了,谁能想到电这玩意还能用来驱动计算机。同理,现在大多数人的脑洞还不够大。他们想到的也就是用人工智能来做刷脸系统、对话机器人。

三个问题问完,接下来我们就能看懂华为究竟在下一盘什么棋了。

在人工智能上,华为“任性了四次”

全联接大会上的一幕: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台上说:一直有传言说华为在做人工智能芯片,现在我要说……传言是真的。然后他直接发布了两款华为AI芯片:昇腾310和昇腾910,并从兜里直接掏出了310芯片的真身。

没错,华为的第一个任性就是:自己造芯片

造芯片不是请客吃饭。全中国有能力造芯片的大企业,一个巴掌就能数过来,华为算其中之一。但是,造芯片是一个代价极高的营生。即使你有技术能力知道怎么玩,也必定是高资金投入,而且开弓没有回头箭。造芯片意味着和人工智能“领证结婚”。

华为追求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一句话:降低人工智能的成本。配合上算法和训练框架的软件优化,全世界人工智能的成本直降一半是极有可能的。如果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都用得起人工智能,能搞出哪些新花样真是天知道。

华为人肯定想象过这样的场景:如果“大幅降低人工智能成本”,那么不仅未来可以获得巨大的商业红利,甚至改变人类芯片历史。这事儿值得做。然而,只开发一两款芯片,还称不上特别任性。

华为的第二个任性就是:要造出芯片“全家桶”

之前我用灵魂比喻了人工智能。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是:人生存靠上班打卡、狗生存靠摇尾乞怜、蚂蚁生存靠团结力量大,行为模式完全不一样。他们“灵魂”的功能不同,说明底层的大脑也有繁简之别。人工智能芯片也是如此。

举两个具体的例子:机场中的飞机调度,必须同时考虑所有飞机的位置速度轨道,所以要把所有信息完全输入同一个大脑,这个大脑恐怕要比爱因斯坦聪明一万倍,那么就要用多个昇腾910芯片组成逆天的计算集群来计算;在公路上布置的摄像头,需要用到的人工智能规模就小得多,直接在摄像头背后“贴”上一个昇腾310芯片,每个小摄像头都能相对独立地分析自己这一小块视野里的内容,帮助人们及时调度。

为了不同场景需要,华为一口气宣布了五个级别的芯片:Max、Mini、Lite、Tiny和Nano。翻译成衣服的尺码就是:XL、L、M、S、XS。最大的Max级别芯片是性能怪兽,也是耗电大户,要放在数据中心(云计算)里用;最小的Nano级别芯片性能比较基础,但是极其省电,甚至可以做进耳机里。

各种型号的芯片参数跨度极大,算力跨越了八个数量级,华为却要统一用同一种架构——达芬奇架构——来实现。简单理解,这相当于绑头发的头绳、钓 鱼的鱼线、盖楼的钢筋都用同一种技术制造,可以说相当任性了。用同一种架构制造不同芯片的好处巨大:所有的制造工艺、训练模型、使用体验都有高度的重合,生产便宜、开发便宜、使用便宜。但是,达芬奇架构的难度跟造一个可以伸缩的金箍棒也没什么两样了吧。

但华为觉得,只有这些还不够。

华为的第三个任性就是:要盖一座人工智能的“金字塔”

人工智能像个五层金字塔:最下面是芯片,往上是算法,再往上是训练框架,再往上是开发平台,最上面是应用。有关芯片的一切还都是在金字塔最底层发生的事情。退后一百步远观这座人工智能金字塔的全貌,从下到上是一个从纯硬件到纯软件的过程,每一层都需要一批专门的公司来支撑。但是,徐直军又语出惊人……

五层金字塔华为想承包四层——从芯片到开发平台,只有应用不做。这个工程之难,相当于自己烧砖拉钢筋,自己设计图纸,再自己亲手盖一座金字塔。这是一个吉凶难料又野心勃勃的计划。正如当年埃及人独自在沙漠中建造一方金字塔的时候,恐怕心里也是胜负难料,未曾想过如今的瑰美壮丽。

当然,以华为的一贯战略,客户想选用金字塔其中一层或者几层都是很自由的,徐直军也强调了这一点。不过重点在于,“有全栈的能力”和“没有全栈的能力”,是有天壤之别的。把人工智能技术从头到尾自己把控,有个巨大的好处,就是能做到软硬件配合极致的优化。这种优化的门槛奇高,一旦实现,就会让成本巨幅下降。

之前说过,人工智能普及道路上的两座大山,一座是“成本太高”,一座是“没有场景”。以上那些任性的计划全都是为了降低人工智能成本,接下来华为要搞定的问题就是“应用场景”。

华为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把“未来最需要人工智能的场景”分成三类:1)重复劳动:比如图像鉴定、单据审核这类就是重复劳动。工作的目标明确,但就是没完没了。2)专家经验:比如医疗行业。全国只有不到1万位达标的宫颈癌筛查专家,但如果把他们的经验输入人工智能,辅助医生检查,速度就能提高五到十倍。3)多场景协同:比如智慧城市。一个城市的交通、水电、建设规划都要统一到一个超强大脑去运算。

不过,还有更多稀奇古怪的场景,在各行各业的合作伙伴中。

于是,华为的第四个任性就是:召唤出一票高端朋友圈捧场

华为的“任性版人工智能”

华为很讲究“交朋友”。交朋友的前提是自己要靠谱,卖给人家的东西别掉链子。凭着“靠谱”这个人设,积累下的客户“朋友圈”,如今才成了华为人工智能业务堪称广袤的“试验田”。

比如,奥迪基于华为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自动驾驶系统。而且,华为和宝马、标志雪铁龙都有人工智能和底层算力方面的合作。深圳机场基于华为人工智能平台开发的飞机引导系统。上过春晚的机器人公司优必选基于云端平台开发的巡检机器人。

这些朋友圈给华为人工智能平台提供的,恰恰是各种姿势的应用场景。而且,说不定哪片云彩下雨。现在的任何一个小场景,都有可能长出未来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的大树。一旦某颗树苗在华为平台上长大,将来它结出的所有的果实都会属于这片土地。

华为的胜算

人工智能是一项和计算密切相关的技术,所以它特别依赖于底层的硬件。从这个角度上说,硬件起家的华为很幸运。人工智能的作用是降低生产成本,意味着它一定会进入企业,进入各种已知未知的生产场景。从这个角度上说,拥有企业级用户的华为又很幸运。华为硬件上的家底很厚,在上层算法上起步稍晚。其实两条路都很艰险,软件公司走到后面,会遇到无限艰险的硬件设计;硬件公司走到后面,会遇到无限复杂的软件代码。谁能走得更好,现在还很难评判。

有一个细节很有意思,徐直军特意强调了华为不直接销售芯片,而只销售搭载昇腾芯片的板卡、服务器、云计算,所以不和芯片公司构成“直接竞争”。任何企业生态没有天然优势或者劣势,都是靠努力发展起来的。华为有构筑人工智能全方位生态的条件,但是能不能把生态发展起来,还取决于做得怎么样,取决于是不是真正为合作伙伴着想,让他们愿意跟华为合作。

我从华为的“任性”中至少看到了两点:1、华为做人工智能,确实走心了;2、华为的目标,是改变整个人工智能的基础设施面貌。

在普通人的心里,华为身上的关键词是不断变化的。开始,华为的关键词是“给运营商造基站的”;后来,华为的关键词又变成了“卖手机的”;不知道一年以后,华为在大众心里的关键词是不是变成“做人工智能的”。

任性的背后是拳头,拳头的背后是苦练,苦练的背后是梦想。有人把梦想埋得很深,被人挖出来,还会羞涩地一笑,说我只是任性。这可能就是华为。

----------------

本文转自《营赢》第32期刊

阅读原文

人工智能 华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云驻共创】前端页面开发浅谈:PC 端设计如何“完美”迁移到移动端?
下一篇:为什么大数据分析对于企业来说很重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