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融合如何兼顾企业的敏态和稳态的业务需求
562
2022-05-29
新技术推动社会和产业加速变革,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凭借5G、人工智能和云计算等三大关键技术的成熟与落地应用,正在将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紧密融合起来,带来数字经济时代新一轮的爆炸性增长。
日前,国院发展研究中心正式发布了《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该白皮书指出,数字经济浪潮正势不可挡地席卷全球,以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为目标的新一轮产业革命已经开始。其中,在信息技术领域以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等为代表的新技术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全新的变革,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
云计算与5G和人工智能是互相成就、彼此牵引的关系,从功能上来看,如果将5G连接比作无处不在的空气,那云计算资源就相当于阳光,持续赋能,人工智能则如雨雾,广泛渗透。
云计算发展进入Cloud2.0时代,突出表现在市场的主要需求从成本节约过渡到业务智能再造,在这个过程中,云计算技术本身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行业客户诉求,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组合拳”被证明是数字化转型的下一步。
关乎产业革新,更关乎大国竞争
固步自封或大胆实践,新技术变革当前,企业不难解出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时下大型政企行业主动探索新兴技术应用于行业的改造,新兴技术和传统行业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历史上至少有过三次新技术的大规模集中实践,对应的分别是三次技术革命。
每一次技术变革的印记都被铭刻——英国机械师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美国人富尔顿制成*艘汽船;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泡,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而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技术领军传导至经济领军,成就了不同国家话语权格局。
当前,我们正处在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关口。有谚语云,“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很多影响历史轨迹的重要事件都具有相似性。”新技术的爆发恰似一种象征,重复着另一个分水岭的发轫。
近年来,在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各行业企业纷纷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创新能力和资源利用率,带动发展模式变革,为更终实现数字化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现阶段,随着数字化转型的不断深入,云计算技术与政府和大型企业的业务不断融合,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云计算的价值,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首先,政府和企业上云有利于更好地促进各类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加快了软件、平台、网络等方面技术融合的步伐。其次,以云平台为基础,通过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可以有效整合优化设计、生产和市场资源,实现产业链上下游的高效对接与协同创新,重塑生产组织方式和创新机制。第三,政府和企业借助云上的软件应用和数据服务,能够更迅速、更便捷、更高效地提高服务和生产管理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加速培育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
因此我国政府部门近年来开始积极利用云计算技术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通过建设“国土调查云”,提高了我国国土监测监管部门的工作效率。云上集合了我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土地规划、遥感影像和自然保护区等海量数据,并提供信息实时查询、验证、服务,成为全国“一盘棋”的国土监测监管改革成果。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技术与标准研究所所长何宝宏表示,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有一个共通点——以数据为核心。5G是为了更好的传输数据,人工智能是为更好的分析数据,而云计算是为了更好的计算数据,三者都是未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必将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何宝宏认为,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有助于国家技术和产业升级,抢占国际竞争的制高点,这需要政策、管理、技术三管齐下,因为任何一个智能化改造都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内部管理机制的调整以及新技术的推广。“现在是中国智能化改造非常好的一个时机,我们刚刚迎来一波新的技术浪潮”,他肯定地表示。
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数字溢出效应
新兴技术加速迭代,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全球各主要国家都将云计算、5G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视为承载各类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核心基础设施,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国际竞争和发展经济新动能的制高点,机遇和挑战并行。
云计算时代,我国和行业领军技术的距离被无限拉近,在一些技术领域已经实现反超,但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仅靠单点技术无法实现全局胜利,技术融合才是超越之策,5G+云计算+人工智能形成数字溢出效应。
借由华为云提供的5G、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天津生态城化身智慧城市,实现了城市应急系统的智能化升级。大量传感器和监控设备依托于5G技术对关键场所安防设备情况进行即时监控,并将得到的信息上传到云平台供其上的人工智能应用进行智能分析。通过对信息的综合处理,监控中心能够*时间发现各类隐患和险情,同时联动应急处理部门完成出警工作,更大限度地避免了火灾等险情发生时人为报警导致延误警情的问题。
在如上案例中,5G负责传输数据,云端汇集数据并计算,人工智能提供智能分析能力并返回决策信息,不仅节省人力,还可以为城市管理者提供丰富的分析、预测支持,甚至实现部分管理工作的自动化。
按照传统技术划分的范畴,5G属于通信技术,云计算归于IT,人工智能属于全新技术,在城市的智慧转型中,技术融合兼收并蓄。
单一技术打破行业壁垒的能力有限,反映在技术不断的更新迭代中,就是ICT趋于融合,人工智能则加速了这一过程,使得新技术融合能够产生叠加甚至倍增能力,从而将原本带有行业属性的技术溢出到千行百业。
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朝着深度融合的方向发展,某项技术的发展普及或推动另一项技术的突破,而若干项技术的组合还将会产生显著的溢出效应。其中,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组合更具代表性,三者彼此间紧密融合,并释放出巨大能量。
同样的溢出效应还在其他地区和行业上演。山东移动、海尔、华为依靠5G和云计算在空调工厂中实现了机器设备故障的远程诊断、远程排除、远程代码修改、远程维修指导等操作。既节省了维护成本,也实现了专家的技能复制,解决了技术专家紧缺的难题。
大兴国际机场通过5G的全覆盖网络实现了登机口、行李转盘等机场服务信息以及出票、托运、登机等时间、状态信息的实时推送。而基于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技术,旅客只需依靠人脸就能够快速完成从购票、值机、托运、到安检、登机等各个出行流程……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溢出效应具有普适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明确名义,“5G+云计算+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新时代的引擎。
5G的可靠网络、云计算的海量算力、人工智能的应用智能正相互协同,深入到各行各业之中,创造出新的业务体验、新的行业应用以及新的产业布局。从数字政务到智慧城市,从工业自动控制到农业智慧管理,“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融合创新发展将打开千百行业的新发展空间,为政企转型和产业升级注入新的动力。
政企智能升级需要怎样的云力量?
《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白皮书》指出,未来我国政府和大型企业上云的数据和业务层次也将大大提升,不仅会在一般客户、供应商、员工等信息系统采用云架构,而且对数据安全要求较高的关键信息系统也将逐渐全面部署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将会在政府管理以及企业生产、经营中全面应用。
鉴于云计算承载的业务应用越来越重要,政府和大型企业用户对云计算技术的安全可信的要求会随之提升,特别是对运行着政府和企业的核心应用与数据的关键信息系统,安全可信的要求会更高,甚至需要包括芯片、IT基础设备以及生态系统等各环节全流程全部实现安全可信,才能保证国家和产业的安全稳定发展。因此,全栈安全可信的云计算平台必将成为政府和大型政企的主流IT基础设施。
企业要完成更终的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不仅仅是实现IT资源池化、提升性能、降低成本和简化管理的工具,更重要的是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丰富的服务。即基于云平台整合的各类生产和市场资源,能促进产业链上下游高效对接与协同创新,大幅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门槛,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从底层芯片、中间层能力平台、上层云生态,政企智能升级需要一朵全栈安全可信的智能云,云服务尤其需要确保底层芯片的安全可信。云计算产业多数核心技术并未掌握在中国公司手中,一旦国际形势发生变化,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可能出现受制于人的情况。
因此,从国家安全、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安全可信的核心技术研发成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芯片等上游技术仍然是我国ICT发展的核心命脉,基于ARM的华为鲲鹏920等国产芯片队伍正着力自主研发,华为云也是少有的芯片级云服务商。
基于安全可信的芯片,华为云已上线180+个云服务,以及HCSO、HPC、物联网、游戏、金融等180+解决方案,发布了69个基于鲲鹏的云服务,以及43个基于昇腾的云服务,从底层构建安全可信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通过“5G+云计算+人工智能”的技术融合,华为云为用户提供技术领军、稳定可靠、安全可控、开放创新的全栈智能云,完成数字化转型的“直道超车”。
根据麦肯锡等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企业上云率已经达到85%以上,欧盟企业上云率也在70%左右,表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利用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方面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为产业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据中国电子学会等组织和机构的不完全统计,2018年,中国各行业企业上云率只有40%左右,在数字经济核心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数字经济浪潮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席卷全球,以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开启新一轮产业革命,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能,中国企业进行智能化转型升级已成为谋求发展的题中之义。
5G 人工智能 物联网 云计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