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驻共创】企业为什么要做数字化转型,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718
2022-05-29
2.2.4 大数据应用案例
案例一:河南政务大数据平台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把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作为新时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河南省电子政务的建设重点为推进政务公有云、政务专有云、政务大数据平台、网上政务服务平台、省级政务服务大厅等数字化服务建设。
随着政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需求量不断上升,河南省政府各个部门的数据库与操作系统缺乏统一的管理,导致形成政务“信息孤岛”。为了打破数据壁垒,形成公共的数据资源,为河南省政府和社会公众服务,通过覆盖河南省各级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统一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综合人口库、综合法人库等,实现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互联互通,使得各部门应用之间形成业务协同及数据共享,有效提高了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1)打破政务“信息孤岛”,构筑统一共享平台
依托河南省电子政务服务平台,采用“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架构、统一服务、统一技术”的策略建设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同时结合河南省电子政务服务建设的实际情况,按照“层次化设计”思路,构建面向服务的“一个中心,两个环境,三个体系”的架构体系(“一个中心”指数据资源中心,“两个环境”指用户及服务环境、大数据处理环境,“三个体系”指标准规范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运维服务管理体系),将各系统功能进行详细划分并明确这些系统服务的层次关系和服务内容,最终形成一整套完善的政务数据解决方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也被称作电子政务领域的“公共信息资源池”,它通过技术手段提高了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质量与效率,打破了政务“信息孤岛”。利用该系统,一方面可以实现各部门、地市、直管县业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和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另一方面也推动了政务信息系统和公共信息数据的互联共享。
(2)政务服务公开透明,最大程度利企便民
河南省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目前主要负责处理数据的归集和整合工作,并向各个部门提供数据服务。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未来基于该数据平台,河南省电子政务将持续推进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服务目标,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推行公开透明服务。同时在维持公平服务的前提下,降低制度***易成本,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大程度利企便民,最终实现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共享“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成果。
此外,河南省电子政务大数据平台的落地实施,帮助河南省“互联网+政务服务”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与国家平台互联互通,业已实现横向连通51个部门、纵向贯通28个省辖市和省直管县(市)平台,并使河南成为首批与国家平台实现网络互通和数据共享的省市。此外,在该项目中,率先开展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共享服务试点,最终实现全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3)建设成果
本项目主要围绕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39号文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开展了以下建设:
建设政务大数据标准规范体系。总计完成规范编写16个,其中5个已经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简称发改委)下发,同时在申请成为河南省地方标准。
政务资源目录梳理。截至2018年3月28日,采集47家省级单位共计1724条目录。完成17个省辖市、5个省直管县目录对接,上报5800条。
省统一共享交换体系建设。截至2018年3月28日,已连接57个省级部门、28个地市及直管县,并实现了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后续将接入党口、人大、政协等各个部门,以及金融、医疗、高校等行业;已接入投资在线审批业务、行政权力事项、公共资源交易业务;实时交换,已实现政务数据交换2 752 375条。
人口、法人、电子证照基础库建设。人口库已完成公安、卫计委、民政等6个部门1.32亿条数据采集;法人库累计完成11个部门2449万条数据采集;电子证照库已完成19家单位61项证照103万存量;初步完成无条件共享数据的梳理及目录与数据的挂接。
政务共享网站建设。初步完成政务共享门户网站建设,提供数据订阅的流程及数据共享的整个机制。
其中,共享交换体系的建设包括业务对接和支撑应用两方面。
(4)业务对接
截至2018年4月30日,完成的工作为:
已完成与国家平台、国家2个部委(公安部、教育部)、111个省直部门、28个地市、8个省级重大应用系统的对接。
结构化数据累计交换量达到了22亿条,非结构化数据累计交换量达到了25万条。
(5)业务应用
截至2018年4月30日,完成的工作为:
行政权力事项在线办理:库表累计交换7.6亿条。
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库表累计交换26.1万条,文件累计交换10.8万个。
工商全程电子化:服务接口累计调用54 440次。
公共资源交易在线监管:库表累计交换9.1亿条。
在线联合审计:库表累计交换2.1万条,文件累计交换162个。
案例二:西北民族大学大数据平台
西北民族大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建的第一所民族高等学校,国家民委和教育部共建院校(国家民委和甘肃省人民政府曾签署共建协议),被列为甘肃省高水平大学建设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过数字化校园建设,提升了高校信息化水平,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然而,以管理信息化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正在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信息化建设、业务融合、运行模式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伴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它将学校物理空间和数字空间有机衔接起来,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为智慧化的管理决策、人才培养、科研创新提供了数据基石。
大数据平台建设的核心内容包括:搭建大数据基础平台且充分利用已有的数据产生一定的效果,建设统一数据中心和服务于学校领导、教师、学生的大数据应用系统,为领导决策、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学生管理等提供数据支撑,为师生提供各类个性化服务。
根据大学的需求,规划了以下具体的建设内容:
建设H3C DataEngine平台,采用离线计算引擎、流式计算引擎和分布式数据库引擎融合技术架构,进行海量数据的存储和计算。
整合业务系统17个,树立业务系统表213张。
进行数据集成与治理,统一数据标准,建立数据中心。
完成服务构建32项,其中审批流程15个,发布移动端应用18项。
推出领导驾驶舱、学生板块、教师板块、科研板块、就业板块、综合校情、资产板块、招生系统、办学指标等多个应用系统。
学校现有业务系统包括教务系统、学工系统、一卡通系统、财务系统、人事系统、科研系统、图书系统、实验室系统、计费系统、体检系统以及国资系统等。通过对这些系统的数据资产的盘点,发现共有213张业务表、13 786多万条数据。
作为本项目的关键,通过调研与论证将整个数据集成过程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集成要求
集成数据中心共享标准的数据供业务系统使用。这些信息通过SDEP工具下发到中间库或者中间表,由财务系统获取后同步到其业务数据表。共享数据中心相关数据发生变化,业务系统同步进行更新。
业务系统提供业务数据到共享数据中心。这些信息通过SDEP工具抽取到共享数据中心。业务系统相关数据发生变化,共享数据中心同步进行更新。
(2)集成方式
数据抽取:业务系统数据库新建相关被抽取的数据视图,共享数据中心定时提取数据到自己的数据库中。
数据推送:数据中心推送相关数据到中间表,财务系统定时抽取数据同步到自己的数据库中。
业务系统提供对应接口供数据中心调用。
(3)集成结构明细
各业务系统提供需要集成的数据表的数据结构、字典和说明。
数据中心提供需共享的结构和字典、说明给各业务系统。
业务系统提供具体的接口调用说明和调用用例。
(4)集成手段
创建访问用户,创建需要的视图。
数据抽取、代码依据标准进行转换并提供接口开发。
联调、集成测试。
通过大数据平台的构建,西北民族大学实现了以下目标:
一套平台:同时具备对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数据的计算与存储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要;H3C教育数据引擎采用混合架构,分为离线计算引擎、流式计算引擎以及分布式计算引擎,对外提供统一SQL查询平台,节省投资,简化平台管理。
一个中心:构建统一、稳定的校级大数据资源池,为教学、科研、管理和师生服务等提供数据支撑,既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又大大提高了数据资源的利用效率。
N个应用:提供校园管理、师生服务、创新科研、招生就业、校情分析等丰富的大数据应用。
统一鉴权平台能够让全校师生通过一套账号密码登录所有平台及业务模块,且鉴权平台能够对全校的组织机构信息、账号密码以及权限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图2-6为统一鉴权用户界面,以简洁的用户界面提升了管理效率。
图2-6 统一鉴权界面
通过如图2-7所示的校内数据资产大屏,管理员可全面掌握学校数据资产状况,包括数据总量、表数量、主题数据量等。
图2-7 校内数据资产大屏
为了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如图2-8所示的移动端界面实现了办事大厅服务的移动化,可以满足师生数据查询及业务办理的需求。
图2-8 移动端界面
数字化营销 数字化办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