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山丘

网友投稿 521 2022-05-29

我现在有个“毛病”,一些常人看来会怦怦心跳的事情,我已经没有特别的感觉了,这也许就是十年维护历练出来的。好在,认识老婆是好几年前的事情,要不然可能连老婆都追不到手了。

做维护就像翻越一座座崎岖不平的山丘,攀登这一路满是艰辛,回头望,精彩的风景已在脚下。

我成了会议妥妥的“C位”

2017年9月8日,某C局点,MSC(移动交换中心)上部署一个功能后,BSC(基站控制器)上位置更新掉话率出现异常,需要回退操作同时分析原因。

这不像以往的操作那么简单,如果回退,会影响另外一个部门Y设备的现网部署。他们的设备要在现网交付,必须和我们的设备对接来获取数据。一回退,他们就获取不到数据,无法部署了,直接影响一线的销售收入。Y部门研发主管、一线销售主管都非常着急,轮番给我们部门主管打电话,希望问题尽快解决,最好不回退。

而偏偏那个时候,我们产品好几个问题在同时攻关,一个组七八个人都投进去了,只有我一个人被派过来支撑。Y部门来了14个人,从维护经理、PL,割接操作实施、产品各模块、到电话那头的一线,纷纷把注意力投向我。

“BSC上的指标有什么影响?”

“什么原因引起的BSC指标变化?”

“MSC开启功能后,流程是什么?”

“MSC的指标有没有变化?”

“能不能不回退,失败原因是什么?”

……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不答复吧,怕人家说你态度不好,答复吧,谁来分析问题?那一刻,我恨不得自己能像孙悟空一样长出三头六臂,或者拔一根毫毛幻化出无数猴子猴孙来解答所有问题。我当仁不让地成了会议的绝对C位,紧张得手心冒汗,从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站在这样的聚光灯下,还是这种方式。

情况紧急,再紧张也要强制自己静下心来分析问题,这就好比,一个人专心写代码很嗨,突然一堆人站在你面前看你写。

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一次专心做一件事。于是,我定了个策略,请对方部门出个接口人,我统一答复,如果还有问题,内部先讨论。这样一来,争取到时间来分析问题了。终于,经过一下午的奋战,根因分析清楚了,短暂回退了之后,当天凌晨,客户执行了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所幸没有对项目进度有大的影响,终于长舒一口气。

这个5小时,过得比5天还漫长。此后,不管再遇到多么棘手的现网问题,我都会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心里默念“不紧张、不紧张“,然后再开始处理问题。

美味的“烫手山芋”

如果问一个维护人什么是“双活”?他可能会皱起眉头,深叹一口气。双活的现象就是你打电话给别人,一切都正常,但是别人打电话给你,就死活打不通。

这是由于手机注册的信息在两个MSC上都存在,当HLR(归属位置寄存器)记录的MSC信息和真实手机注册的MSC不同时,就会导致被叫失败。在2G和3G网络很少出现这种问题,但自从上了4G,双活问题就不断出现,每年大规模的双活局点越来越多,影响用户多、时间长,每次发生都需要团队攻关处理,客户感受差,存在事故风险。

引起双活的场景很多,很多场景都不是我们单一产品引起的,也就不是靠一家产品能搞定的,大家也试了很多方法,但效果并不理想,每次都需要人工介入,恢复时间长,最快也要4-5个小时,久而久之,成了老大难问题。

2017年3月,正值部门讨论全年工作规划,解决双活难题又被大家点名提了出来,双活一定要想办法解决,但是能解决到什么程度,大家都摇摇头,不知道。

主管突然把目光投向我,眼神中带着期许,这个问题便很快落到了我的头上。临危受命,如履薄冰,好在我之前已经在思考解决方法了,这可能也是我一贯的做事方式吧,每次处理完一个疑难网上问题,就会思考,下次怎么改进、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在下次遇到此类问题,能够快速地解决?所以,对这个“烫手山芋”,我没有半点抗拒,并且当即就有了初步思路,先朝这个方向放手去做吧,梦想还是要有的,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

我花了一周时间,联合服务一起,把可能引起这个问题的所有场景彻底梳理了一遍,理出六大场景,再一个个打开看,有哪些方法能避免这个场景不发生?从产品侧来看,我们需要做哪些事情,需要其他产品配合做哪些事情。有方法以后,推动实施起来,就没那么难了。

从3月到10月,从有了解决方案、开发、试点部署到全面部署,历时7个月的奋战,双活这一盘旋在我们心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搞定了。此后,很少再接到双活的问题了,即使偶尔发生,研发和服务也能很快搞定。

场景多样,我们的产品搞不定,就以为没有解决方案了?可能还是视野不够开阔。如果站在更高的层面,用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审视这个问题,就一定会知道怎么解决了,而站在问题里,可能永远都找不到出来的路。

花183天才定位的死机问题

还有一类经常要处理的问题是死机,也就是进程复位。

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几次模块复位的问题,一般我们通过收集模块复位的黑匣子,结合死机调用栈,再排查相关模块的代码,1天左右就能定位出来。但是有一次模块死机的定位,却断断续续花了183天。

那是2017年5月15日下午,15:00整,突然接到W国家报告一个局点出现模块复位,一天复位5-6次。

我立刻收集死机对应的信息,不到一天时间,搞清死机是因为指针变量被“踩”了(即变量被其他变量修改,导致栈空间被破坏),但是被谁踩了?不知道。情况紧急,为了尽快恢复业务,安抚客户,先对被踩代码进行保护,发布补丁,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可问题的根因还没有找到,不知道什么时候还会爆发,不知道其他局点是否也存在,我心里还是感觉到不安。为了彻底消除这个隐患,飞雷、老许和我3个人关在会议室,迅速排查,一起梳理每个蛛丝马迹,包括现网特性、异常呼叫模型、实验室模拟和现网差异、代码异常点,同时对引起异常的呼叫进行分析。然而,一周时间过去了,没有任何发现。

时间不等人,为不影响正常业务开发,我释放了集中攻关的资源,但是不安还是在心里无法抹去。接下来的时间,只要一有空我就去看下相关代码,有该局点的问题就看一下消息跟踪和日志。有时候也想,既然问题都不发生了,不去理会算了,但终究还是放不下。现网的坑和隐患,一定要挖出来,不挖出来,别人可能再跳进去,或者又发生了,这是对网络安全的不负责任。我想干维护的人都有这种“轴”吧!

时间很快,一晃就已过去了半年。我终于在处理另外一个运营商网络问题时,从收集到信息中发现了一个“可疑”的字符串,正常字符串长度小于16个,而这个字符串长度却足有两倍——32个。我隐约感觉这个异常点和之前的死机问题有关。

分析代码,发现是由于代码保护不足导致A数组越界了,但是这个越界应该踩到相邻的变量,为什么相邻的变量没有问题呢?我将进程文件反编译,发现编译器进行了优化,调整了函数调用关系,导致A数组越界“踩”到了D指针数组了。我这才恍然大悟,不同编译器对代码优化的逻辑原来是不一样的。这也同样适用于困扰我多个月的死机问题啊!问题终于真相大白,只怪自己懂的还不够多。

从发生问题到找出原因,历时6个月,183天,这也是我定位时间最长的一个问题。之后,我把这个异常排查加入到代码静态检查工具中,防止后续存在相似越界问题。根因找到后,我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跳出常规思路,打破砂锅问到底,思路的开阔性也许就是这么练出来。

有人说我懂得多,其实我只不过比别人多处理几个网上问题而已。每次处理完之后,我都会多问几个why,多查几个资料,多了解一点信息。处理一个问题,只是一个点,再想想这个点是做什么的,有什么功能,然后把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再发散一下,下次处理此类的问题就会更快。处理问题多了之后,连成一片,点便成了面。

我想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经历困难就像翻越一座又一座高低不平的山丘,要坚信成功,还要从中学习和反思,方能百炼成钢。

-------------------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越过山丘

华为人期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评估板快速测试-基于TI Sitara Cortex-A9
下一篇:从零开始学keras之kaggle猫狗识别分类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