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物联网的相关说明(工业物联网定义)
551
2022-05-29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AI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成熟,在“中国制造2025”的带动下,新兴技术与智能工业理念的融合正在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方向转型。中国制造业要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由“做大”到“做强”和“做优”,首先需要以“工匠精神”坚守对产品高品质的追求,其次要充分利用当前先进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革新传统制造模式,实现精益化的管理和生产,以提质、降本和增效为目标推进工业智能化转型,重构产业竞争力。
赋能制造,华为云做智能化“硬核”
随着智能制造的转型,制造企业正面临招工难、人力成本高以及个性化需求凸显,横亘在前的巨大挑战让企业逐渐认识到智能化转型的意义。通过推进智能化转型,制造企业能减少对人的依赖,而高度智能化的生产线将让生产过程更具柔性,满足“少批量、多品种”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除此之外,利用日趋成熟的AI技术与算法,结合行业专家的经验,制造企业能构建更加丰富的智能工业应用场景,包括质量检测、预防性维护、生产工艺优化等。
但工业智能化转型是一个没有成功经验可借鉴的发展进程,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自动化基础,拥有一批专业的智能化实施人才,目前来***的绝大部分制造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基础,导致当前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显得比较盲目。虽然存在急迫的智能化转型需求,但具体需求在哪?如何利用智能化技术构建智慧的工业系统?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
此前三联虹普董事、战略投资部总经理张敏喆接受采访时讲过一句话:“在工业领域,比正确解决需求更难的是,提出正确的需求。如果提出的需求不对,所有的事情都事倍功半。 ”谈到需求,三联虹普与华为云的成功合作经验可供制造企业借鉴。
三联虹普是一家专注于合成纤维及其原料生产技术及装备领域的高新技术企业,对合成纤维生产制造工艺流程,以及业务开展规则有着深刻的理解。2018年开始,三联虹普利用华为云技术革新合成纤维质量检测模式。传统检测合成纤维的方法主要靠工人眼睛检测,只能检测丝饼最后100米的质量,不仅耗费人力,而且容易造成错检、漏检。在利用华为AI解决方案后,实现从100米到1000公里的质检跨越。
在三联虹普的控制系统中使用了华为云全栈全场景AI解决方案,能够精准掌控工厂数据,实时了解生产过程状况,并根据情况进行优化调整,这种柔性化能力是人力所能不及的,却恰恰是AI能力的体现。
谈到与华为云的合作,张敏喆说,最大的决定因素是三联虹普认同华为云对数据的承诺,即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 。制造企业重视并保护各个渠道信息,客户不会轻易共享数据和信息。我们提供服务的前提是必须确保所有渠道的安全,使客户能够有效生产,确保产业链上下游的信息安全。
除了与三联虹普这类具备特定行业工艺技术开发和设备制造经验的工程技术企业合作之外,华为云还与智能制造平台服务企业联合打造基于云的工业诊断平台,以及提供普惠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蜂巢互联是中软国际智能制造业务品牌,主营业务包括:一方面基于企业现状,以精益、自动化、信息化为抓手,通过六大诊断和六项评估构建端到端的制造业务全科诊断,找出影响企业生产效率、制造成本、产品质量的核心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另一方面为制造企业提供基于云及物联网的普惠工业互联解决方案。
蜂巢互联选择与华为云合作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看重华为云作为产业生态“黑土地”的中立定位,只提供ICT技术,不做应用服务。另一方面是借力华为云上现成的博世物联网套件服务。2018年博世将其物联网套件软件服务(Bosch IoT Suite)部署到华为云平台,借力华为云的优异性能为客户提供专业、高效的物联网服务。
蜂巢互联与华为云、博世的三方合作,体现出的是一种全新的业务合作生态。华为云提供“黑土地”,博世提供基于物联网的服务套件,蜂巢互联则对接客户需求。目前,基于华为云提供的安全可靠的混合云,蜂巢互联可以快捷高效的使用包括IaaS、PaaS、EI、数据库、安全、IoT等在内的普惠算力。
在传统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转型中,华为云也有合作案例。东江集团是一家一站式注塑解决方案供应商,致力于精密电子类、高精密高性能的模具的研发、设计与制造。
这家企业主要存在的需求是,现有的硬件研发平台无法满足日趋复杂的模具仿真需求。模具设计最大的难点是要充分掌握不同材料的具体特性,比如强韧性、重量与温度、密度以及材质之间的关系,强韧性决定了产品的结实程度、模具原材料的密度会影响产品舒适度等。这些数据的获取需要进行大量仿真计算。
为提升模具仿真的效率,东江集团在充分评估后选择华为云,部署FusionPlant平台进行模具的仿真,实现仿真计算资源统一调度。该平台集合了Dassault、Altair、ESI等主流仿真软件,弹性自如的性能伸缩能力,100G IB计算网络以及3.2T企业级SSD本地盘,能快速的处理分析仿真计算过程产生的海量数据。最重要的是,华为承诺的“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让企业能放心的将数据上传到云端。
对比结果显示:在进行复杂模型仿真时,FusionPlant平台的效率提升 97%,由之前的 123 小时减少到 3 小时;进行简单模型仿真时,效率提升20%,由之前的 12 小时减少至 10 小时。
跨越裂谷,选择华为云正当时
从智能制造推进现状看,不同行业面临的痛点和需求都不相同,这些挑战不是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独立克服的,工业智能化的复杂性需要产业中各类企业紧密合作,实现优势互补,才能真正为用户提供需要的服务,积极应对市场变化。
在2019华为全联接大会上,面对当前制造企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华为公司副总裁、华为云业务总裁郑叶来提出了行业AI商用落地的四大要素,即明确定义商业场景、触手可及的强劲算力、持续进化的AI服务,以及组织与人才的适配 ,并面向工业制造行业发布了工业智能体。
华为云工业智能体集合了基于Atlas900的华为云EI集群服务和全流程模型生产服务ModelArts 。Atlas900是当前全球最快的AI训练集群,代表目前全球算力巅峰;ModelArts通过AI持续迭代框架,提供端边协同能力,加速企业AI化进程。随着华为云工业智能体的发布,华为AI战略的执行也进入了新的阶段。
正如郑叶来说,“在500多个项目实践中,华为云发现行业AI项目要成功实施,需要基于应用场景、相关ISV/SI、设备或流程、AI平台提供方组成的行业AI落地的商用模型,多个角色齐心协力,并需要具备四个关键要素,才能将AI技术真正实现落地商用。”
在四大关键要素中,华为云正在通过与不同行业和类型的企业合作,积累丰富的场景定义经验。而工业智能体的发布则在触手可及的强劲算力、持续进化的AI服务,以及组织与人才的适配 三大要素上,为华为云的AI业务提供平台服务支撑。
在“上不做应用、下不碰数据、不做股权投资”,以及“坚守边界”的承诺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选择华为云平台,利用华为云提供的这块“黑土地”拓展业务解决方案和构建产业服务生态。
从客户的角度讲,企业上云只是通往智能化的手段,目标是智能化应用。换言之,华为云就是帮助客户通向智能化,搭建最快捷的平台化之路。
对制造企业而言,智能制造已在路上,这是机遇,更是挑战。勇于尝试者,也许会有失败,但更多的会脱颖而出,成为智能时代的先行者;畏缩不前者,终究会被淘汰。
而对整个制造业的智能升级来讲,急需更多勇于探索、积极实践的先行者一同努力才能实现。为此,华为云和三联虹普、蜂巢互联等智能时代的先行者联合推出了“智行100”商业影响力特别行动,希望通过邀请他们分享企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的故事和先进经验,为更多企业提供探索动力和行业智慧,帮助更多企业更快更好地实现智能升级,从而推动整个制造业完成智能化的核心目标。
在华为云“开放生态、使能伙伴”的普惠算力战略支撑下,智能化发展门槛已大幅降低,技术平台、产业生态和行业标杆的齐头并进,正在给工业智能化转型“踩油门”,无论是技术领先性、数据安全性,还是生态全面性,华为云无疑都是当前企业最优的选择。
工业智能体 制造 智能体 iCity Io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