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村官「养猪OKR」引热议:目标感,决定了你是普通还是卓越!
作为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管理工具之一,无论是知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是管理学课程中的案例分析,都少不了OKR的身影。
近期,一位97年村官用OKR帮助养殖户管理养猪场的新闻,引起了网友热议,很多人感叹到:原来,OKR还能如此接地气。
新闻中,这位年轻村官在和养殖户的聊天中,明确了对方目前最急迫的三个目标:
将猪粪回收再利用。
之后,他将这些目标进一步拆解,找到其中的关键节点,再据此设定出小目标及解决方案。经过梳理,原本毫无头绪的问题,一下子变得清晰明了。
谈到将OKR应用在乡村振兴,这位24岁的村官说到:“作为基层干部,我们就是要主动想办法。而OKR这种先进的理念,能帮我很快梳理出‘要干什么’、‘该怎么干’、‘要什么时候干完’这些关键信息,再繁杂的工作,也能马上找到方向。”
不得不说,这位年轻人真正理解了OKR的精髓所在。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就提出了MBO(Management by Objectives)理念,而这,正是OKR的雏形。之后,投资家约翰·杜尔将这一方法引入谷歌,并发展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OKR,得到了广泛传播。
其实,无论是制造企业、互联网公司,还是中小企业、养殖户或个人,都可以借助OKR达成目标。
从本质上讲,OKR不只是一种管理工具,而是从目标管理的根源入手,解决问题。
2014年1月,摩托罗拉被联想集团收购的新闻,震惊了世界。这个创立于1928年、曾经无比辉煌的IT巨头,黯然落幕。
著名硅谷投资家吴军博士在其畅销书《浪潮之巅》中指出,摩托罗拉拥有顶级的技术人员和科学家,他们掌握了业内最尖端的知识,拥有对技术最极致的追求。但正是这种只追求完美技术的执念,使得摩托罗拉忽视了作为一家企业的整体商业目标,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来。
再优秀的个人绩效,如果不能与公司整体目标保持一致,也必然会走向失败的结局。
而这,也正是OKR管理方式被如此多大企业推崇的原因。
OKR最本质的内涵,就是使组织目标与组织内每个部门、每个员工的目标实现统一,形成合力,从而产生竞争优势。
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OKR使组织内部的每个人都能够拥有清晰明确且一致的前进方向,最大限度地保证企业将精力和资源聚焦在最重要的战略目标上,同时也解决了很多企业面临的“员工看起来很努力,但公司发展却止步不前”的困境。
首先,OKR促使每个个体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OKR打破了任务分配的关系,员工的自主性得到了大程度的提升,通过不断提升自我技能去和任务目标相匹配,从而有能力完成更多、更重要的事项。能力不但多劳,且多劳多得,才是更加公正和更具有激励性的工作方式。
一旦公司中的主动员工变多,员工的成长速度就肉眼可见:自下而上的建议和方案源源不断、步入正轨,不再是老套的一言堂模式,组织的工作氛围和谐,办公室纷争逐步减少。不用刻意重构基因,企业的活力也能够被最大程度唤醒。
其次,OKR不只是追求效率,同样重视创新。
它催动使用者头脑风暴、挤出新创意,主动做事的员工会创造更高的价值,也会敢于挑战更高的目标来达成业绩指数的增长。不单单是员工, OKR工作法更能催生变革型领导者,他们不会再事无巨细、把事项和愿景都背在自己身上,而是不断看到突破口、抓住机会迭代升级。这才是一家企业基业长青的基本逻辑。
2017年,华为做过一次绩效管理满意度调查,结果发现:
开展OKR的团队,在绩效管理各维度的满意度全面高于采用传统绩效管理方法的团队。其中对团队合作、工作自由度、发挥个人特长、组织开放度等方面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成立于2012年的字节跳动,通过OKR体系来激活个体创新力,内部小团队敏捷协作,过程不分层级,通过密集编织的机会网络抓住了抖音这条“第二曲线”。
字节的同事之间很少会问“你最近在忙什么”,因为你看一眼他的OKR就知道了。
发展成为一家在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即将超过10万名员工的公司并不容易,这需要组织上下信息公开透明,需要更多创造协作和分布式决策,也更需要全员挑战目标、持续创新。而这正是OKR所强调的管理逻辑。
从国外的谷歌、微软、甲骨文,到国内的字节跳动、华为、百度等,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组织正在推行和实践这一高效的管理方法。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VUCA时代,OKR灵活且富有弹性的“网状管理”方式能够及时将员工、部门与企业目标进行动态匹配,时时调整,实现快速统一。
著名的乔治·巴顿将军在面对局势瞬息万变的战场时,曾说道:“不要告诉下属具体怎么做,只要告诉他们你要什么,他们就会给你满意的结果”。
OKR,正是这一策略的最好诠释。
推行OKR不能只取“皮毛”,真正想做到理解精髓、灵活运用,离不开一些先决条件:
1、 公开透明的沟通环境
公开、透明,是在描述字节跳动的企业文化时,绕不过去的关键词。
字节跳动副总裁谢欣曾指出,在公司内部,员工是基于“上下文”,而不是基于上级命令,来判断一件事该如何做的。
这就使得每个员工不但知道“我要做什么”,也知道“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能够自动将个人目标与部门、企业目标调整到一个频道,实现OKR的有效推行。
这样平等且透明的沟通环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上级通过职级“管理”下级的模式,使得每个人都实现了自我管理,充分调动了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员工自觉自愿地将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形成统一。
2、聚焦在关键目标
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在他的畅销书《从优秀到卓越》中指出,相比于普通公司,那些能够实现跨越的公司的一个重要共性是,他们都能时刻明白自己最重要的目标是什么,并且能通过运用独特的预算机制,使“不该做什么”制度化。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想要在竞争中获得领先优势,将资源和精力聚焦是必须的,而在这个过程中,能清晰地判断出“不做什么”,是比“会做什么”更重要的事。
这一点,也是成功推行OKR的关键所在,因为OKR的本质就是帮助组织实现高效协同、达到战略目标。
在字节跳动内部,每个员工的OKR指标都控制在3-5项,以确保每个人能将精力聚焦在最重要的关键目标上。
3、有效的OKR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企业管理来讲,再好的策略,如果缺少有效的工具加以实施,也会使结果南辕北辙。
OKR的初衷,就是时刻保证员工和公司整体的目标相一致,因此,在OKR的实施中“随变而变”是十分关键的特质。好的OKR工具,也必定是能够灵活适应这个特质的。
在市场环境瞬息万变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开会讨论制定决策、层层监管安排工作,早已无法满足竞争的需要,运用“动态”工具来管理企业,是必然趋势。
而,正是能够帮助企业实现协同一致、应对变化的得力工具。
当然工具的选择是一部分,但是选择了系统软件不等于就“成功OKR”了,就如网友的吐槽:很多领导都没理解OKR是什么东西…再牛的系统都是无法解决这个认知的问题。就如同现在的OKR市场需要被教育,而我们的管理者一样需要“被教育”、需要培训,所以从产品架构方面不仅是满足企业日常的OKR管理,同时提供TCM(培训和咨询)服务深入到每一家企业去支持他们达成“”目标。从企业OKR宣导到OKR培训、到OKR的陪跑等,的TCM团队都积极参与,不仅帮助企业统一认知、创建OKR,并协助企业做好辅导、复盘等,将其他成功企业的经验传播开来,让企业在实践OKR的过程中少走弯路,逐渐形成良好的OKR文化。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