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FS的架构及写入流程。

网友投稿 747 2022-05-28

HDFS是Hadoop的组件之一,是一个分布式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一个抽象类,其中有很多的子实现类,例如:hdfs,file:\(本地磁盘),ftp文件系统,webHdfs(可通过浏览器的界面进行文件操作).

1架构图

(1)HDFSClient:客户端想要请求数据,首先对NameNode进行"询问",NameNode会将数据的存储信息返回给用户.

(2) NameNode :保存HDFS元数据的信息(存储在内存中,磁盘),负责管理文件系统的名字空间(namespace)以及客户端对文件的访问.

(3)Secondary NameNode:主机元数据的辅助管理

(4) DateNode:存储数据

(5) Heartbeats: NameNode和DateNode之间存在心跳机制.DateNode会定期向NameNode报告自己是否还"活着".NameNode全权管理数据库的复制,它周期性的从集群中的每个DataNode接收心跳信合和状态报告,接收到心跳信号意味着DataNode节点工作正常,块状态报告包含了一个该DataNode上所有的数据列表.

(6) Blancing:负载均衡

(7) Replication:副本机制,副本存放在哪些Datanode上由NameNode来控制,根据全局情况作出块放置决定,读取文件时NameNode尽量让用户先读取最近的副本,降低读取网络开销和读取延时.默认设置3个副本

2.HDFS的block块存储

HDFS数据块:HDFS上的文件被划分为块大小的多个分块,作为独立的 存储单元,称为数据块,在hadoop1当中,文件的block块默认大小是64M,hadoop2当中,文件的block块大小默认是128M,block块的大小可以通过hdfs-site.xml当中的配置文件进行指定.

2.1 抽象块好处:

(1)一个文件的大小可以大于集群任意节点磁盘的容量

(2)容易对数据进行备份,提高容错能力

(3)使用抽象块概念而非整个文件作为存储单元,大大简化存储子系统的设计

2.2 块缓存

将block块存储到内存中,在执行一些MR计算时,可以从内存中获取,比较快,比较使用于小表join大表的情况.

3.HDFS的元数据信息管理

当namenode就一个的时候,所有的元数据信息都保存在了FsImage与Eidts文件当中,这两个文件就记录了所有的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元数据信息的保存目录配置在了hdfs-site.xml当中.

3.1 介绍

(1) FsImage:是namenode中关于元数据的镜像,一般称为检查点。存放的是一份完整的元数据信息,内容较大.

(2) Edits:元数据操作日志,记录了一段时间的元数据信息变化情况. 随着edits内容增大,就需要在一定时间点和fsimage合并。

(3) SecondaryNameNode:主要职责合并edits和fsImage,清空edits.

3.2 edits和fsImage合并的控制策略:

SecondaryNameNode定期检查edits文件,一旦触发合并条件(时间长短(fs.checkpoint.period: 默认是一个小时(3600s))+文件大小(fs.checkpoint.size: 默认64MB))

HDFS的架构及写入流程。

1)secondaryNameNode通知NameNode准备切换edits文件.

2)NameNode接收到切换通知,所有的操作通知写入到新的edits文件中.

3)secondaryNameNode获取edits和fsImage两个文件,一次性将两个文件加载到内存中,合并成为新的fsImage.

4)secondaryNameNode将新的fsImage发送给NameNode替换掉原有旧的fsImage.

4.HDFS文件写入

详细步骤:

1、 client发起文件上传请求,通过RPC与NameNode建立通讯,NameNode检查目标文件是否已存在,父目录是否存在,返回是否可以上传;

2、 client请求第一个block该传输到哪些DataNode服务器上;

3、 NameNode根据配置文件中指定的备份数量及机架感知原理进行文件分配,返回可用的DataNode的地址如:A,B,C;

注:Hadoop在设计时考虑到数据的安全与高效,数据文件默认在HDFS上存放三份,存储策略为本地一份,同机架内其它某一节点上一份,不同机架的某一节点上一份。

4、 client请求3台DataNode中的一台A上传数据(本质上是一个RPC调用,建立pipeline),A收到请求会继续调用B,然后B调用C,将整个pipeline建立完成,后逐级返回client;

5、 client开始往A上传第一个block(先从磁盘读取数据放到一个本地内存缓存),以packet为单位(默认64K),A收到一个packet就会传给B,B传给C;A每传一个packet会放入一个应答队列等待应答。

6、 数据被分割成一个个packet数据包在pipeline上依次传输,在pipeline反方向上,逐个发送ack(命令正确应答),最终由pipeline中第一个DataNode节点A将pipelineack发送给client;

7、 当一个block传输完成之后,client再次请求NameNode上传第二个block到服务器。

5.HDFS文件读取

读取时可以通过多线程的方式去读取block块,提高读取的效率.

详细步骤:

1、 Client向NameNode发起RPC请求,来确定请求文件block所在的位置;

2、 NameNode会视情况返回文件的部分或者全部block列表,对于每个block,NameNode 都会返回含有该 block 副本的 DataNode 地址; 这些返回的 DN 地址,会按照集群拓扑结构得出 DataNode 与客户端的距离,然后进行排序,排序两个规则:网络拓扑结构中距离 Client 近的排靠前;心跳机制中超时汇报的 DN 状态为 STALE,这样的排靠后;

3、 Client 选取排序靠前的 DataNode 来读取 block,如果客户端本身就是DataNode,那么将从本地直接获取数据(短路读取特性);

4、 底层上本质是建立 Socket Stream(FSDataInputStream),重复的调用父类 DataInputStream 的 read 方法,直到这个块上的数据读取完毕;

5、 当读完列表的 block 后,若文件读取还没有结束,客户端会继续向NameNode 获取下一批的 block 列表;

6、 读取完一个 block 都会进行 checksum 验证,如果读取 DataNode 时出现错误,客户端会通知 NameNode,然后再从下一个拥有该 block 副本的DataNode 继续读。

7、 read 方法是并行的读取 block 信息,不是一块一块的读取;NameNode 只是返回Client请求包含块的DataNode地址,并不是返回请求块的数据;

8、 最终读取来所有的 block 会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最终文件。

缓存 Hadoop 存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Linux开发_网卡设置相关命令介绍
下一篇:嵌入式Qt-动手编写并运行自己的第1个ARM-Qt程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