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驻共创】20年华为扫地僧,揭开亿万级路灯互联的智能奥秘!

网友投稿 810 2022-05-30

目录

1.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业务介绍

2.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云化架构解读

3.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可靠性&安全介绍

4. 快速接入演示

5. 答疑解惑

6. 总结

嘉宾介绍:

郭洪戈:

2000年入职华为,现担任华为云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架构师,专注于产品竞争力构筑,基于Cloud Native底座架构,使能loT平台具备海量设备便捷接入纳管的软件能力。

成功在全球各局点主导建设多个千万以上级物联网平台,对于ICT技术融合场景下的超大规模数据平台建设有丰富的经验。

欧阳振华:

2004年入职华为,现担任华为loT云服务架构师,目前主要负责loT云服务的可靠性设计规划以及边缘节点的相关设计工作。

成功主导建设千万级物联网容灾平台,对于ICT技术融合场景下的超大规模数据平台可靠性能力构筑有丰富的经验。

直播简介:

介绍物联网设备接入、设备管理云服务的最新特性:如快速接入,配合南向十分钟快速体验的演示;进入到物联网时代,To B场景下的海量设备接入对于平台提出了更高的协议可扩展性,可靠性,业务可持续性等方面的需求。本次演讲主要介绍物联网云化架构,自动化工程能力,灰度发布能力,超大容量扩展架构,可靠性容灾能力等等。

前言:

什么是物联网?如何让“物”说话?

如今是一个万物互联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一个高大上的名词,那什么是物联网呢?从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来看,指的是人们之间的通话、视频。进入智能时代以后,我们想让“物”说话,例如温度、空间、五觉等,将模拟信息进行数字化表达,实现万物可被感知。

然后,将这些所感知的信息数据化,通过传感器、物OS这些相关技术,进一步让“物”表达的信息是可以被理解、使用的,发挥出它的价值,在这整个过程中,就诞生了我们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一些相关的技术。

同时,我们也遇到了很多挑战:①存量老旧设备没有被数字化,无法被理解和加工;②多样化设备、协议、通信网络等它们的数据格式没有统一的标准;③设备要求低耗、低成本;④设备安全问题突出。

如何利用物联网把日常生活的“小”物连接起来,让物像人一样有感知,会“说话”,有智慧,是我们本次7月9日华为DevRun开发者沙龙直播的主话题。

在进行一个物联网项目时,从技术层面至少需要三步走:

●万物感知,让物会说话:将“物”通过网络连接到物联网平台

●万物互联,无处不在的联接:在物联网平台对现实设备进行数字化建模

●万物智能,重塑物联网价值:基于物联网平台搭建企业级应用

通常来说,在项目的初期,物的连接会是重点,因为这是一切物联网项目的基础。由于世界上的“物”包罗万象,生产厂商,通信协议,联接能力,智能程度,设备功能等等各不相同,许多企业也并没有物联网项目或者对物联接的经验,如何能够快速的将这些设备联接起来,并且实时的将设备数据传输到物联网应用系统,是至关重要又困难重重的一步。

一起来看看技术老铁

揭秘亿万级路灯互联的奥秘吧!

一、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业务介绍

1.1 物联网正在引领行业的变革

现在已经有60%的企业正在使用或即将部署lot业务,24%的IT预算被用于lot投资,63%的企业部署loT获得明显的投资回报。这说明了物联网正在引领行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变革。

在物联网的新维度下重新建构智慧城市,通过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等城市单元的“万物互联”,完善城市的感知神经系统,进而激活城市大脑,让城市真正智慧起来。

一盏路灯是什么样的?应该具备哪些功能?

回顾路灯的发展过程,在建国初期,路灯上安装时间控制器,晚上18点和早上6点的时候,会自动控制灯亮灯熄的操作;到了70年代,路灯里加入光感设备,可以采集当前环境光亮度,根据当下亮度情况来决定开关状态,此时路灯更加聪明,但还是本地的回路控制;到了90年代,可以通过无线专网来控制路灯,实现了最简单的遥控,此时,路灯已经具备远程控制的能力;到了2000年左右,伴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GPRS的网络和3G的网络已在逐步构建,网络无线资源相对来说比较便宜,此时可以通过公共网络来控制设备,此时的路灯就成了真正的网络路灯。

随着信息化的进一步融合,2010年以后我们的路灯可以做到单灯控制,在灯杆上搭载大量的智能设备,例如环境监测,照明,基站,信息展示屏等,在灯杆的下半部分,有充电桩设备,道路积水检测设备等。基于这些装载,路灯可以接收各种各样的信息感知,并把这些数据传送到业务平台,从而进行对应的分析处理,远程控制等。这就是真正的智慧路灯的形态,在未来的网络演进发展过程中,可能会有更多的设备挂载在灯杆上,这也是路灯智能化的过程。

1.2 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在整个lot服务域中的位置

物联网由多个服务构成。首先在设备端,进行数据感知和数据传递,此处华为云构建了LiteOS和SDK的能力,去使能这些设备智能化。然后通过IoT的边缘网关和各种有线、无线的通信管道,将数据接入到设备服务中,这里我们会实现不同的网络接入能力,多协议接入能力,设备影子告警,软固件升级等,这些能力都构筑在设备接入服务上面。

在我们的互联网平台内部,还有诸如Global SIM Link全球SIM联接服务,数据分析服务,支持温冷数据处理等。我们会把数据流转到华为云的相关服务中,如DIS、OBS做存储,以及DDS、RDS等,并给到上层的业务应用来使用这些数据。包括我们客户的行业应用,智慧园区,智慧城市等,都可以使用这些数据来使业务更加丰富。

设备接入是物联网必不可少的环节

物联网设备接入为智能化设备接入纳管提供了基础,也是实现物联网的第一步,至关重要。华为云IoT设备接入服务聚焦各种各样的智能化设备的接入,为设备的接入纳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基本功能主要涵盖:

产品管理:产品是指具体的设备类型,不同的设备类型和型号对应不同产品,华为云IoT设备接入通过物模型的方式来表达一款产品,通过这种方式定义设备的属性、支持的功能以及对应的通讯方式、通讯模型、通讯原语等;

设备管理:提供海量设备连接上云、设备和云端双向消息通信、批量设备管理、远程控制和监控、OTA升级、设备联动规则等能力,帮助物联网行业用户快速完成设备联网及行业应用集成;

设备通讯:通讯是沟通的基础,要想信息被准确的表达和接收,就需要建立对应的通讯体系,设备接入服务为物与物之间的通讯提供信息传达表意的能力。

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功能介绍

产品管理:

·建模:产品(物)模型定义,以模型驱动数据

设备管理:

·基本生命周期管理。

·标签&设备组管理

·设备告警管理

·规则管理

·远程升级管理(OTA)

·批量任务管理(开户、配置、命令...)

设备通讯:

·基于产品模型的通讯管理:属性(Property)、命令(Command)、事件(Event)

·透明模式通讯管理:消息(Message)

1.3 通讯模型

各种各样的设备,采用不同的协议,数据格式也不尽相同,那么IoT设备接入服务是如何将设备和数据接入的呢?

人与人之间通过语音、视觉、手势等几种主要方式进行沟通,那么物与物之间的沟通形式有命令、属性、事件以及消息等。基于属性,我们通过“设备影子”去实现设备与应用之间,与平台之间的数字化信息趋于同步。然后需要实现设备数据与我们通讯模型的关联:通过通讯协议接入层,可以将不同协议类型,如MQTT协议,CoAP协议,私有的TCP协议或者HTTP2协议等进行接入,同时各类协议承载的各类数据,都能通过编解码处理及通讯协议转换等方法将不同的格式数据转化到统一的通讯模型上。

针对消息这一块是相对特殊的地方,我们在项目中间会碰到一些情况,客户的数据带有私密性,有可能会不愿意按照华为云lot设备的模型进行定义,华为云lot会提供透明消息的通道,不在模型之类,但也属于通讯的模式。有时候客户是不愿意把自己的消息进行展示的,在本端数据进行加密,通过平台相当于透明的管道传给他的应用,然后由他的应用来进行解密,这也是消息的一种用途。

二、 loT设备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云化架构解读

2.1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架构

由I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内部的架构可以看出,最底端的负载均衡层作用是将海量的设备和连接接入到平台。负载均衡层之上是业务层,包括云通讯网关。华为云的IoT设备接入服务内部,实际上是基于Cloud Native的微服务架构,所有的服务都不存在单点故障,都是由微服务组成。其次,里面所有业务相关都是无状态的服务,即它可以随时被创建,也可以随时被kill。

这样的好处是任何一个服务实例出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通过创建服务来保证业务的无损。同时在海量并发的情况下,通过弹性伸缩扩容,能够使服务满足对应的业务需求。在无状态的框架之下,又分为两层:CIG云通讯网关层,这层正如前文所说,作用是将各种设备和协议、不同的数据格式,转换成统一的模型,进而到上层由业务服务去处理。同时在最上层,基于公有云的管理支撑服务,诸如CBC、IAM以及SMN(消息通知服务)等,整体构建出设备接入管理服务。至此,这是华为云IoT服务内部的业务逻辑,有助于理解后续的实验过程。

2.2 云接入网关容纳海量插件

存在的问题:

• 接入网关插件均质化,一个插件在所有接入网关部署,部署效率低,单插件故障影响全局租户

• 单进程内部OSGI基础组件互相依赖复杂,动态加载问题多,定位十分困难,技术栈演进难度大

• 单进程内OSGl加载插件存在上限,影响用户体验

• 不能演进到多语言插件支持

• 不能演进到多协议插件多协议接入网关

• 多语言插件支持

演进方案解决

• 编解码网关单独进程,可做到插件部署非均质化,大幅提高部署效率,单插件故障影响范围大幅降低((只影响有限进程)

• 编解码网关租户插件之间无依赖关系,OSGI的复杂加载问题可以完全规避,大大降低问题发生概率,网关进程技术演进难度大幅降低

• 消灭集群插件加载上限,理论无上限,完全满足租户体验

• 可以演进到多语言插件支持

2.3 产品模型(Profile)—统一的数据&通讯模型

Profile是通讯模型的一个映射,即如何将不同类型的数据映射到通讯模型的实例。例如左侧是不同厂家生产的水表,它的信息表达和数据格式都不一样,通过我们产品模型里的插件,可以将不同数据转换为统一格式。对于应用厂家来说,不用去管下面的设备类型,也不用关心是A厂家还是B厂家的设备,由平台屏蔽设备差异提供统一接口,更利于进行应用开发。

2.4 规则引擎—数据流转&设备联动

规则引擎是指用户可以在物联网平台上可以对接入平台的设备设定相应的规则,在条件满足所设定的规则后,平台会触发相应的动作来满足用户需求。包含设备联动和数据转发两种类型。

设备联动

设备联动指通过条件触发,基于预设的规则,引发多设备的协同反应,实现设备联动、智能控制。例如,当执行动作为“发送通知”时,物联网平台对接华为云的消息通知服务SMN ,进行主题消息的设置和下发。

数据转发

数据转发无缝与华为云其他服务对接,实现设备数据的存储、计算、分析的全栈服务。

规则引擎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设备的联动,一个是数据的流转。单举一个例子,比如河道的监测,当河道的水位超过了这个警戒水位,我们可以通过设备联动来控制阀门来限水,把水位降到阀位以下,如果开始低于阀位,我们也可以把排水口关掉,往上面蓄水。

数据流转,数据如果只是收集起来,不做分析,其价值没有那么高,我们通过数据流转,我们通过客户对数据的不同处理要求可以送到不同的云服务上进行处理。比如说,有些数据希望能长时间的保留下来,我们就可以存储到OBS(对象数据)上去。有些数据希望能做数据分析,预测之类,我们可以做一些数据分析(loTA),还有一些我们通过DIS(数据集成)服务,传到我们需要的服务上去,并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就可以做到数据流转的功能了。

规则引擎是华为云IoT特有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规则引擎实现数据的流转和设备的联动。设备的数据产生后,通过我们的规则引擎流转到其他公有云的服务,数据分析服务,对象存储服务等,还有客户自己的应用,如此可使得数据产生价值。设备联动,也是基于规则引擎来实现的,其目的就是实现设备的条件、动作、数据上报等,触发另外一个设备的其他事件。比如说上文路灯的场景,通过光敏的传感器检测到外界的光照强度大于某个值的时候,此时路灯可以实现自动关闭,这整个流程,就是通过设备联动实现的。

华为云loT平台可以提供设备联动的能力,但很多应用也提供了设备联动的能力,能不能介绍一下两者之间有什么结合或者是区别?

一般来说,如果平台的设备和数据都是在设备接入管理来处理的话,建议使用设备接入管理服务来进行设备联动和数据流转。如果有一部分数据不在设备管理服务上面,建议用应用来处理。或者是联动第三方的设备,第三方的IT系统,也是建议使用应用自己来进行处理。

三、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可靠性&安全性介绍

3.1 l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的容灾组网架构

传统性容灾和云服务的容灾有很大程度上的变化,以前做传统服务,都是尽量希望避免不出错。但是在云服务上,设备不是专业的设备,为了降低成本,也不会做大成本的容灾组网设备投入。我们华为云loT设备提供3AZ部署容灾能力;关键中间件均提供多AZ部署,多副本能力;所有服务均基于AZ做反亲和部署基于统一路由能力,实现流量快速切换。

3.2 平台灰度发布架构

物联网平台和互联网平台的灰度发布的关键差异:

协议种类差异(物联网多种协议,互联网HTTP为主)

服务客户类型差异(物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互联网个人)

技术成熟度差异(物联网无成熟方案,互联网方案已经很成熟)

蓝绿部暑/滚动发布:

loT平台采用租户级白名单方式进行引流,保证单位租户的数据完整性

平台在一套底座(ECS/CCE/CSE)上自动化部署一套小规模新版本(应用),进行逻辑分割,两套环境数据共享

充分测试24小时观察

充分验证后逐步将客户流量牵引到新环境中来

迁移完成后卸载老系统

单服务则采用滚动发布的方式,快速升级

loT平台的灰度服务的关键指标:

单微服务启动时长<=1分钟

单微服务升级时长<=1分30秒

升级业务中断时长0

单微服务升级呼损时长<=5

秒整系统服务升级呼损时长<=15

秒单次升级时长

单次升级回滚时长

3.3 总体安全架构

1.对应攻击者的两大攻击目标,loT总体安全架构分两个方面:平台安全自保与合规(保障loT云服务安全)、面向安全设备的服务(使能设备安全);

2. 依据设备所处的业务场景、对安全的需求,把设备分为普通设备、安全设备;

3. 对应设备安全需求的由低到高,loT提供不同安全级别的服务,包括物联网服务安全、深度安全防护、硬件可信防护;

4. 安全需求最低的普通设备,loT提供物联网服务的安全,即保障云服务平台的安全与合规;

5. 安全需求最高的安全设备,loT基于硬件可信防护,提供基于安全接入、远程证明、安全管理、异常检测等服务;

6. 安全需求适中的其他设备,可按需选择身份标识、证书颁发等相关服务。

四、 快速接入演示

4.1 设备接入服务(IoTDA)

设备接入服务(IoTDA)是华为云的物联网平台,提供海量设备连接上云、设备和云端双向消息通信、批量设备管理、远程控制和监控、OTA升级、设备联动规则等能力,并可将设备数据灵活流转到华为云其他服务。

华为云物联网平台(IoT 设备接入云服务)提供海量设备的接入和管理能力,可以将您的IoT设备联接到华为云,支撑设备数据采集上云和云端下发命令给设备进行远程控制,配合华为云其他产品,帮助您快速构筑物联网解决方案。

使用物联网平台构建一个完整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主要包括3部分:物联网平台、业务应用和设备。

• 物联网平台作为连接业务应用和设备的中间层,屏蔽了各种复杂的设备接口,实现设备的快速接入;同时提供强大的开放能力,支撑行业用户快速构建各种物联网业务应用。

• 设备可以通过固网、2G/3G/4G/5G、NB-IoT、Wifi等多种网络接入物联网平台,并使用LWM2M/CoAP或MQTT协议将业务数据上报到平台,平台也可以将控制命令下发给设备。

• 业务应用通过调用物联网平台提供的API,实现设备数据采集、命令下发、设备管理等业务场景。

4.2 快速玩转平台

了解平台

设备接入服务(IoT Device Access)是华为云的物联网平台,提供海量设备连接上云、设备和云端双向消息通信、批量设备管理、远程控制和监控、OTA升级、设备联动规则等能力,并可将设备数据灵活流转到华为云其他服务,帮助物联网行业用户快速完成设备联网及行业应用集成。全新升级后的设备接入服务IoTDA,整合了原设备接入服务和设备管理服务的功能。

简言之,IoTDA提供的是基于物的连接平台,设备连接到平台进行数据交互,应用连接到平台进行数据交互,控制台进行界面呈现上的应用管理、设备管理等。

体验物联网平台

本章节介绍如何将设备连接到物联网平台及与平台之间进行基本的通信。

向导式极速体验 如果您没有IoT设备,但想快速体验设备数据采集和接收控制命令,可以用Windows或者Linux个人计算机作为虚拟设备,体验设备与云端的双向通信。

虚拟设备实现端云双向通信 如果您想体验平台的基本功能及开发流程,通过虚拟设备实现端云双向通信 不用下载任何软件,用物联网平台的虚拟设备即可完成与云端的双向交互,并与平台之间进行交互。如果想进一步体验平台的功能,请参考示例代码实现端云双向通信 。

示例代码实现端云双向通信 说该章节适合开发人员,您可以下载样例代码或者自行开发,将代码放在您的真实设备或者在windows/Linux个人计算机上模拟真实设备进行运行,完成设备接入的基本流程,同时能了解规则引擎、AMQP推送等高阶功能。

4.3  四步快速设备接入体验

1、 创建产品

1. 定义产品名称

2. 预置产品模型

2、 注册设备

1. 输入设备标识码

2. 自动生成DevicelD

3. 可自定义输入秘钥

4. 可由平台生成秘钥

3、 下载Demo

1. 自动生成配置文件

2. 用户选择Demo运行平台

3. 打包下载Demo

4、 运行调试

1. 解压运行Demo.bat

2. 模拟设备周期上报数据

3. 平台上查看设备上报数据

4. 平台上下发命令到设备

https:/ / console.huaweicloud.com/iotdm/?region=cn-north-4&locale=zh-cn#/dm-portal/home

4.4  快速体验

模拟烟感(带有-)的设备接入平台,产品已经定义好,可以直接进行使用;注册设备时可以使用默认的标识码和相应名称;下载开发工具包时,直接下载体验包即可,设备平台可以是Windows(开发语言:java)也可以是Linux(开发语言:嵌入式C),连接协议是MQTT。

真实设备演示:

硬件:小熊派开发板、智慧路灯传感器扩展板、USB 数据线、通信模组(本文选用的是NB-IoT通信模组)

小熊派开发板简介:

开发板在物联网系统架构中属于感知设备,该类设备通常有传感器、通信模组、芯片以及操作系统组成。为增加开发板的可扩展性,小熊派开发板没有采用传统的板载设计,而是使用了可更换传感器扩展板以及可更换通信模组扩展板设计,通信模组是数据传输的出入口,常用的通信模组包括NB-IoT,Wifi以及4G等,芯片是设备的主控设备,该开发板内置了一个低功耗的STM32L431单片机作为主控芯片,即MCU。操作系统使用的是华为的LiteOS操作系统,其提供了丰富的端云互通组件。

为了便于开发调试,如图1所示,该开发板板载了2.1版本的ST-Link,它具有在线调试烧录,拖拽下载以及虚拟串口等功能。开发板左上角内置了一个TF卡卡槽,TF卡可以存储运行数据,其左侧有一个8M的SPI Flash,使用其方便对程序进行远程升级。开发板中间板载一块分辨率为240 * 240的LCD屏幕,其主要用于显示传感器数据以及调试日志。LCD屏幕下方是一个基于STM32L431的超低功耗单片机作为开发板的主控芯片。开发板右上角具有一个拨码开关,将其拨至左侧AT-PC模式,通过电脑端的串口助手,发送AT指令调试通信模组。右边AT-MCU模式,通过MCU发送AT指令与通信模组进行交互,将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通过通信模组发送到云端。

1. 进入物联网平台,产品下的在线测试,新增相应的测试设备,并写入设备标识码(NB-IoT通信模组的IMEI号作为唯一标识)。

2. 当真实物理设备连接,数据接收和消息跟踪都有提示时,说明设备已经连接成功。

3.点击led下的“ON(开)”(OFF关)按钮并进行立即发送,就可以看到如下图结果(灯亮了)。

真实案例结果:

在真实环境中我们可以进行规则创建,并定义设备联动规则。

可以选择想要的触发条件和创建相应的规则机制,时效设置等,进行规则下发,这样就可以在城市的早晨和夜晚依据亮度进行自动的开关灯了,是不是很神奇呢?

五、 答疑解惑

1、 设备接入服务是如何获取到设备数据?

设备上报数据,平台就获取到数据了

2、 物联网平台支持的DTLS加密算法有哪些呢?

支持DTLS和DTLS+

3、 设备接入服务对物联网厂商最明显的帮助有哪些?

【云驻共创】20年华为扫地僧,揭开亿万级路灯互联的智能奥秘!

提供SDK,设备快速上云;厂商不用建平台,快速构建应用

4、设备不用你们提供的SDK可以接入到物联网平台吗?

可以的,标准CoAP、LWM2M、MQTT协议,都可以快速对接。私有协议需要进行协议转化~

5、亿万级路灯并发的通信是如何预防通道堵塞的

我们在设备接入的通道上进行了流控处理,控制每秒消息的交互数量,防止单个通道拥塞导致其他通道的处理受到影响。

6、 摄像头如何接入设备接入服务?

摄像头接入一般要采用边缘网关来实现摄像头的接入,因为摄像头协议一般采用ONVIF或者厂家私有协议,边缘网关上可以基于ONVIF协议连接摄像头,做基本的摄像头管理。摄像头的媒体面不走设备接入服务,媒体的处理一般都是有专有的媒体服务(如VCN)来处理。

7、 智慧园区通过RFID做资产管理是如何定位的?读卡器需要多大功率的?

RFID分为有源和无源,读卡器的功率是需要根据RFID类型和管控范围来调整的。资产定位的方式一般是根据读卡器的位置(读卡器一般固定放置)而定,RFID从哪个读卡器上报,就可以大致判断资产在对应读卡器所在的位置。同时应用也可以根据多个读卡器上报的数据(同一个RFID和对应信号强度)来更加精确的锁定设备位置。

8、 LiteOS图形化编程

但是,现在LiteOS本身就是用C语言做编译比较合适。而且做了这个,也同时可以做起其他ARM芯片的物联网设备的编程,换成图形化界面之后,是否合适,还有待商榷,个人认为,可能不是很恰当。当然可以考虑推出一些积木式的开发工具,但是也要考虑跟现有LiteOS的任务、终端、信号量、内存、互斥锁,这些基本功能的融合。与其这样做,不如做出一些C语言的模板出来,供物联网开发者参考。

况且,从LiteOS轻量化的要求来看,图形化可能带来的是代码的冗余和略重。可能回导致都烧录不到小熊派等设备中去。我有次就遇到一个问题——烧个Logo都不能用WiFi而必须用NBIoT,就是因为包太大了。我当时就提出“WiFi应该是允许更多信息传输才对,怎么反而信息少了”这种质疑。所以与其考虑在图形化动脑筋,不如还考虑在如何压缩代码量,提供优化的压缩算法等方面为LiteOS端的编码做点贡献。

9、 AI技术跟IoT的融合

这块IOT这块本来就有AIOT的教程——《深度学习:IoT场景下的AI应用与开发》。其中3.2节已经提到了使用数据接入通道DI、对象存储服务OBS和ModelArts平台跟IoT平台做交互。因为LiteOS本身是个轻量化工具(只有10K),本身不可能提供AI的能力.如果要IoT能AI结合,也就需要在设备端利用云端强大的计算能力,通过调用云端API的方式完成AI计算,并从云端取回结果,而不是将AI计算在设备端实现。

像HiLens,或者是Atlas-昇腾这种,都是在设备端(边缘端)有强大的计算芯片,方可完成AI的计算行为,但是IoT基于这方面的限制,按理说至少在目前是做不了AI本身的事情的。当然,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可能会将更多的技术融入设备端,但就目前LiteOS而言,感觉先结合起来就可以了。希望IoT团队能在AI融合方面出更多的样板实例,供开发者参考。ModelArts团队也可以提供更多的AI市场产品,通过API Explorer授权发布给IoT设备使用,让IoT设备变相的具备AI能力。

10、 设备接入后,上报数据的大小有限制吗?如果设备数据太大,一包放不下应该怎么处理?

基于MQTT设备接入有1M字节,对于一般物联网设备足够大且足够使用。如果设备产生的数据量的确超出想象,我们会把超出4KB的消息,会进行拆分。

总结:

通过这次直播了解了I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业务的相关知识和架构和各方面的管理能力,从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在整个IoT服务域中的重要位置、通讯模型、I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架构、云接入网关容纳海量插件的管理能力、产品模型、规则引擎 、自动化工程能力,灰度发布能力,超大容量扩展架构,可靠性容灾能力以及IoT设备接入管理服务可靠性、安全性等多个方面对loT设备接入服务进行了学习,并且通过华为云设备接入服务实例实践,对loT设备接入进行了整体的接触。

注:本文整理自华为云社区内容共创活动之 20年华为扫地僧,揭开亿万级路灯互联的智能奥秘!

查看活动详情:https://bbs.huaweicloud.com/blogs/302011

AI IoT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零基础的孩子应该怎样学习少儿编程?(小学生零基础怎么学编程)
下一篇:蓝牙核心规范(V5.2)9.1-深入详解之链路层规范(蓝牙4.0规范的核心是什么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