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的定义是什么(数据结构指的是什么)
799
2022-05-28
tikv架构
tikv分层设计
tikv的模块
tikv请求处理及优化
写请求
1.检查是否worker pool 满了,可以调大scheduler-worker-pool-size
2.raftstore是不是慢了,通过判断是否有写延时
3.raftstore或者tikv的cpu是否繁忙
raststore pool及apply pool是否不足,可以调大store-pool-size或者apply-pool-size的数值。
4.io操作是否慢
5.负载是否高
6.网络是否有延时
读分析处理
读流程图
1.查看thread pool 是否不够
2.些等待是否过高,查看是否有大量扫描,错误的执行计划等。
3.block cache命中率是否比较低
TiKV 线程池性能调优
参考:https://docs.pingcap.com/zh/tidb/stable/tune-tikv-thread-performance
线程池介绍
在 TiKV 4.0 中,线程池主要由 gRPC、Scheduler、UnifyReadPool、Raftstore、Apply、RocksDB 以及其它一些占用 CPU 不多的定时任务与检测组件组成,这里主要介绍几个占用 CPU 比较多且会对用户读写请求的性能产生影响的线程池。
gRPC 线程池:负责处理所有网络请求,它会把不同任务类型的请求转发给不同的线程池。
Scheduler 线程池:负责检测写事务冲突,把事务的两阶段提交、悲观锁上锁、事务回滚等请求转化为 key-value 对数组,然后交给 Raftstore 线程进行 Raft 日志复制。
Raftstore 线程池:负责处理所有的 Raft 消息以及添加新日志的提议 (Propose)、将日志写入到磁盘,当日志在多数副本中达成一致后,它就会把该日志发送给 Apply 线程。
Apply 线程池:当收到从 Raftstore 线程池发来的已提交日志后,负责将其解析为 key-value 请求,然后写入 RocksDB 并且调用回调函数通知 gRPC 线程池中的写请求完成,返回结果给客户端。
RocksDB 线程池:RocksDB 进行 Compact 和 Flush 任务的线程池,关于 RocksDB 的架构与 Compact 操作请参考 RocksDB: A Persistent Key-Value Store for Flash and RAM Storage。
UnifyReadPool 线程池:TiKV 4.0 推出的新特性,由之前的 Coprocessor 线程池与 Storage Read Pool 合并而来,所有的读取请求包括 kv get、kv batch get、raw kv get、coprocessor 等都会在这个线程池中执行。
TiKV 的只读请求
TiKV 的读取请求分为两类:
一类是指定查询某一行或者某几行的简单查询,这类查询会运行在 Storage Read Pool 中。
另一类是复杂的聚合计算、范围查询,这类请求会运行在 Coprocessor Read Pool 中。
从 4.0 版本开始,支持两类读取请求使用同一个线程池,以减少线程数量,降低用户使用成本,默认不开启(默认点查询和 Coprocessor 请求使用不同的线程池)。用户可以通过将 readpool.storage.use-unified-pool 设置为 true 来打开统一线程池。
TiKV 线程池调优
gRPC 线程池的大小默认配置(server.grpc-concurrency)是 4。由于 gRPC 线程池几乎不会有多少计算开销,它主要负责网络 IO、反序列化请求,因此该配置通常不需要调整。
如果部署的机器 CPU 核数特别少(小于等于 8),可以考虑将该配置(server.grpc-concurrency)设置为 2。
如果机器配置很高,并且 TiKV 承担了非常大量的读写请求,观察到 Grafana 上的监控 Thread CPU 的 gRPC poll CPU 的数值超过了 server.grpc-concurrency 大小的 80%,那么可以考虑适当调大 server.grpc-concurrency 以控制该线程池使用率在 80% 以下(即 Grafana 上的指标低于 80% * server.grpc-concurrency 的值)。
Scheduler 线程池的大小配置 (storage.scheduler-worker-pool-size) 在 TiKV 检测到机器 CPU 核数大于等于 16 时默认为 8,小于 16 时默认为 4。它主要用于将复杂的事务请求转化为简单的 key-value 读写。但是 scheduler 线程池本身不进行任何写操作。
如果检测到有事务冲突,那么它会提前返回冲突结果给客户端。
如果未检测到事务冲突,那么它会把需要写入的 key-value 合并成一条 Raft 日志交给 Raftstore 线程进行 Raft 日志复制。
通常来说为了避免过多的线程切换,最好确保 scheduler 线程池的利用率保持在 50%~75% 之间。(如果线程池大小为 8 的话,那么 Grafana 上的 TiKV-Details.Thread CPU.scheduler worker CPU 应当在 400%~600% 之间较为合理)
Raftstore 线程池是 TiKV 最为复杂的一个线程池,默认大小(raftstore.store-pool-size)为 2,所有的写请求都会先在 Raftstore 线程 fsync 的方式写入 RocksDB(除非手动将 raftstore.sync-log 设置为 false;而 raftstore.sync-log 设置为 false,可以提升一部分写性能,但也会增加在机器故障时数据丢失的风险)。
由于存在 I/O,Raftstore 线程理论上不可能达到 100% 的 CPU。为了尽可能地减少写磁盘次数,将多个写请求攒在一起写入 RocksDB,最好控制其整体 CPU 使用在 60% 以下(按照线程数默认值 2,则 Grafana 监控上的 TiKV-Details.Thread CPU.Raft store CPU 上的数值控制在 120% 以内较为合理)。不要为了提升写性能盲目增大 Raftstore 线程池大小,这样可能会适得其反,增加了磁盘负担让性能变差。
UnifyReadPool 负责处理所有的读取请求。默认配置(readpool.unified.max-thread-count)大小为机器 CPU 数的 80% (如机器为 16 核,则默认线程池大小为 12)。
通常建议根据业务负载特性调整其 CPU 使用率在线程池大小的 60%~90% 之间 (如果用户 Grafana 上 TiKV-Details.Thread CPU.Unified read pool CPU 的峰值不超过 800%, 那么建议用户将 readpool.unified.max-thread-count 设置为 10,过多的线程数会造成更频繁的线程切换,并且抢占其他线程池的资源)。
RocksDB 线程池是 RocksDB 进行 Compact 和 Flush 任务的线程池,通常不需要配置。
如果机器 CPU 核数较少,可将 rocksdb.max-background-jobs 与 raftdb.max-background-jobs 同时设置为 4。
如果遇到了 Write Stall,可查看 Grafana 监控上 RocksDB-kv 中的 Write Stall Reason 有哪些指标不为 0。
如果是由 pending compaction bytes 相关原因引起的,可将 rocksdb.max-sub-compactions 设置为 2 或者 3(该配置表示单次 compaction job 允许使用的子线程数量,TiKV 4.0 版本默认值为 3,3.0 版本默认值为 1)。
如果原因是 memtable count 相关,建议调大所有列的 max-write-buffer-number(默认为 5)。
如果原因是 level0 file limit 相关,建议调大如下参数为 64 或者更高:
rocksdb.defaultcf.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rocksdb.writecf.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rocksdb.lockcf.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rocksdb.defaultcf.level0-stop-writes-trigger rocksdb.writecf.level0-stop-writes-trigger rocksdb.lockcf.level0-stop-writes-trigger
TiKV 内存参数性能调优
参考:https://docs.pingcap.com/zh/tidb/stable/tune-tikv-memory-performance
TiKV 最底层使用的是 RocksDB 做为持久化存储,所以 TiKV 的很多性能相关的参数都是与 RocksDB 相关的。TiKV 使用了两个 RocksDB 实例,默认 RocksDB 实例存储 KV 数据,Raft RocksDB 实例(简称 RaftDB)存储 Raft 数据。
TiKV 使用了 RocksDB 的 Column Families (CF) 特性。
默认 RocksDB 实例将 KV 数据存储在内部的 default、write 和 lock 3 个 CF 内。
default CF 存储的是真正的数据,与其对应的参数位于 [rocksdb.defaultcf] 项中;
write CF 存储的是数据的版本信息 (MVCC) 以及索引相关的数据,相关的参数位于 [rocksdb.writecf] 项中;
lock CF 存储的是锁信息,系统使用默认参数。
Raft RocksDB 实例存储 Raft log。
default CF 主要存储的是 Raft log,与其对应的参数位于 [raftdb.defaultcf] 项中。
所有的 CF 默认共同使用一个 block cache 实例。通过在 [storage.block-cache] 下设置 capacity 参数,你可以配置该 block cache 的大小。block cache 越大,能够缓存的热点数据越多,读取数据越容易,同时占用的系统内存也越多。如果要为每个 CF 使用单独的 block cache 实例,需要在 [storage.block-cache] 下设置 shared=false,并为每个 CF 配置单独的 block cache 大小。例如,可以在 [rocksdb.writecf] 下设置 block-cache-size 参数来配置 write CF 的大小。
注意:
在 TiKV 3.0 之前的版本中,不支持使用 shared block cache,需要为每个 CF 单独配置 block cache。
每个 CF 有各自的 write-buffer,大小通过 write-buffer-size 控制。
参数说明
# 日志级别,可选值为:trace,debug,warn,error,info,off log-level = "info" [server] # 监听地址 # addr = "127.0.0.1:20160" # gRPC 线程池大小 # grpc-concurrency = 4 # TiKV 每个实例之间的 gRPC 连接数 # grpc-raft-conn-num = 10 # TiDB 过来的大部分读请求都会发送到 TiKV 的 Coprocessor 进行处理,该参数用于设置 # coprocessor 线程的个数,如果业务是读请求比较多,增加 coprocessor 的线程数,但应比系统的 # CPU 核数小。例如:TiKV 所在的机器有 32 core,在重读的场景下甚至可以将该参数设置为 30。在没有 # 设置该参数的情况下,TiKV 会自动将该值设置为 CPU 总核数乘以 0.8。 # end-point-concurrency = 8 # 可以给 TiKV 实例打标签,用于副本的调度 # labels = {zone = "cn-east-1", host = "118", disk = "ssd"} [storage] # 数据目录 # data-dir = "/tmp/tikv/store" # 通常情况下使用默认值就可以了。在导数据的情况下建议将该参数设置为 1024000。 # scheduler-concurrency = 102400 # 该参数控制写入线程的个数,当写入操作比较频繁的时候,需要把该参数调大。使用 top -H -p tikv-pid # 发现名称为 sched-worker-pool 的线程都特别忙,这个时候就需要将 scheduler-worker-pool-size # 参数调大,增加写线程的个数。 # scheduler-worker-pool-size = 4 [storage.block-cache] ## 是否为 RocksDB 的所有 CF 都创建一个 `shared block cache`。 ## ## RocksDB 使用 block cache 来缓存未压缩的数据块。较大的 block cache 可以加快读取速度。 ## 推荐开启 `shared block cache` 参数。这样只需要设置全部缓存大小,使配置过程更加方便。 ## 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 LRU 算法在各 CF 间自动平衡缓存用量。 ## ## `storage.block-cache` 会话中的其余配置仅在开启 `shared block cache` 时起作用。 # shared = true ## `shared block cache` 的大小。正常情况下应设置为系统全部内存的 30%-50%。 ## 如果未设置该参数,则由以下字段或其默认值的总和决定。 ## ## * rocksdb.defaultcf.block-cache-size 或系统全部内存的 25% ## * rocksdb.writecf.block-cache-size 或系统全部内存的 15% ## * rocksdb.lockcf.block-cache-size 或系统全部内存的 2% ## * raftdb.defaultcf.block-cache-size 或系统全部内存的 2% ## ## 要在单个物理机上部署多个 TiKV 节点,需要显式配置该参数。 ## 否则,TiKV 中可能会出现 OOM 错误。 # capacity = "1GB" [pd] # pd 的地址 # endpoints = ["127.0.0.1:2379","127.0.0.2:2379","127.0.0.3:2379"] [metric] # 将 metrics 推送给 Prometheus pushgateway 的时间间隔 interval = "15s" # Prometheus pushgateway 的地址 address = "" job = "tikv" [raftstore] # 默认为 true,表示强制将数据刷到磁盘上。如果是非金融安全级别的业务场景,建议设置成 false, # 以便获得更高的性能。 sync-log = true # Raft RocksDB 目录。默认值是 [storage.data-dir] 的 raft 子目录。 # 如果机器上有多块磁盘,可以将 Raft RocksDB 的数据放在不同的盘上,提高 TiKV 的性能。 # raftdb-path = "/tmp/tikv/store/raft" region-max-size = "384MB" # Region 分裂阈值 region-split-size = "256MB" # 当 Region 写入的数据量超过该阈值的时候,TiKV 会检查该 Region 是否需要分裂。为了减少检查过程 # 中扫描数据的成本,数据过程中可以将该值设置为32MB,正常运行状态下使用默认值即可。 region-split-check-diff = "32MB" [rocksdb] # RocksDB 进行后台任务的最大线程数,后台任务包括 compaction 和 flush。具体 RocksDB 为什么需要进行 compaction, # 请参考 RocksDB 的相关资料。在写流量比较大的时候(例如导数据),建议开启更多的线程, # 但应小于 CPU 的核数。例如在导数据的时候,32 核 CPU 的机器,可以设置成 28。 # max-background-jobs = 8 # RocksDB 能够打开的最大文件句柄数。 # max-open-files = 40960 # RocksDB MANIFEST 文件的大小限制. # 更详细的信息请参考:https://github.com/facebook/rocksdb/wiki/MANIFEST max-manifest-file-size = "20MB" # RocksDB write-ahead logs 目录。如果机器上有两块盘,可以将 RocksDB 的数据和 WAL 日志放在 # 不同的盘上,提高 TiKV 的性能。 # wal-dir = "/tmp/tikv/store" # 下面两个参数用于怎样处理 RocksDB 归档 WAL。 # 更多详细信息请参考:https://github.com/facebook/rocksdb/wiki/How-to-persist-in-memory-RocksDB-database%3F # wal-ttl-seconds = 0 # wal-size-limit = 0 # RocksDB WAL 日志的最大总大小,通常情况下使用默认值就可以了。 # max-total-wal-size = "4GB" # 可以通过该参数打开或者关闭 RocksDB 的统计信息。 # enable-statistics = true # 开启 RocksDB compaction 过程中的预读功能,如果使用的是机械磁盘,建议该值至少为2MB。 # compaction-readahead-size = "2MB" [rocksdb.defaultcf] # 数据块大小。RocksDB 是按照 block 为单元对数据进行压缩的,同时 block 也是缓存在 block-cache # 中的最小单元(类似其他数据库的 page 概念)。 block-size = "64KB" # RocksDB 每一层数据的压缩方式,可选的值为:no,snappy,zlib,bzip2,lz4,lz4hc,zstd。 # no:no:lz4:lz4:lz4:zstd:zstd 表示 level0 和 level1 不压缩,level2 到 level4 采用 lz4 压缩算法, # level5 和 level6 采用 zstd 压缩算法,。 # no 表示没有压缩,lz4 是速度和压缩比较为中庸的压缩算法,zlib 的压缩比很高,对存储空间比较友 # 好,但是压缩速度比较慢,压缩的时候需要占用较多的 CPU 资源。不同的机器需要根据 CPU 以及 I/O 资 # 源情况来配置怎样的压缩方式。例如:如果采用的压缩方式为"no:no:lz4:lz4:lz4:zstd:zstd",在大量 # 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导数据),发现系统的 I/O 压力很大(使用 iostat 发现 %util 持续 100% 或者使 # 用 top 命令发现 iowait 特别多),而 CPU 的资源还比较充裕,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将 level0 和 # level1 开启压缩,用 CPU 资源换取 I/O 资源。如果采用的压缩方式 # 为"no:no:lz4:lz4:lz4:zstd:zstd",在大量写入数据的情况下,发现系统的 I/O 压力不大,但是 CPU # 资源已经吃光了,top -H 发现有大量的 bg 开头的线程(RocksDB 的 compaction 线程)在运行,这 # 个时候可以考虑用 I/O 资源换取 CPU 资源,将压缩方式改成"no:no:no:lz4:lz4:zstd:zstd"。总之,目 # 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的现有资源,使 TiKV 的性能在现有的资源情况下充分发挥。 compression-per-level = ["no", "no", "lz4", "lz4", "lz4", "zstd", "zstd"] # RocksDB memtable 的大小。 write-buffer-size = "128MB" # 最多允许几个 memtable 存在。写入到 RocksDB 的数据首先会记录到 WAL 日志里面,然后会插入到 # memtable 里面,当 memtable 的大小到达了 write-buffer-size 限定的大小的时候,当前的 # memtable 会变成只读的,然后生成一个新的 memtable 接收新的写入。只读的 memtable 会被 # RocksDB 的 flush 线程(max-background-flushes 参数能够控制 flush 线程的最大个数) # flush 到磁盘,成为 level0 的一个 sst 文件。当 flush 线程忙不过来,导致等待 flush 到磁盘的 # memtable 的数量到达 max-write-buffer-number 限定的个数的时候,RocksDB 会将新的写入 # stall 住,stall 是 RocksDB 的一种流控机制。在导数据的时候可以将 max-write-buffer-number # 的值设置的更大一点,例如 10。 max-write-buffer-number = 5 # 当 level0 的 sst 文件个数到达 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指定的限度的时候, # RocksDB 会尝试减慢写入的速度。因为 level0 的 sst 太多会导致 RocksDB 的读放大上升。 # 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和 level0-stop-writes-trigger 是 RocksDB 进行流控的 # 另一个表现。当 level0 的 sst 的文件个数到达 4(默认值),level0 的 sst 文件会和 level1 中 # 有 overlap 的 sst 文件进行 compaction,缓解读放大的问题。 level0-slowdown-writes-trigger = 20 # 当 level0 的 sst 文件个数到达 level0-stop-writes-trigger 指定的限度的时候,RocksDB 会 # stall 住新的写入。 level0-stop-writes-trigger = 36 # 当 level1 的数据量大小达到 max-bytes-for-level-base 限定的值的时候,会触发 level1 的 # sst 和 level2 种有 overlap 的 sst 进行 compaction。 # 黄金定律:max-bytes-for-level-base 的设置的第一参考原则就是保证和 level0 的数据量大致相 # 等,这样能够减少不必要的 compaction。例如压缩方式为"no:no:lz4:lz4:lz4:lz4:lz4",那么 # max-bytes-for-level-base 的值应该是 write-buffer-size 的大小乘以 4,因为 level0 和 # level1 都没有压缩,而且 level0 触发 compaction 的条件是 sst 的个数到达 4(默认值)。在 # level0 和 level1 都采取了压缩的情况下,就需要分析下 RocksDB 的日志,看一个 memtable 的压 # 缩成一个 sst 文件的大小大概是多少,例如 32MB,那么 max-bytes-for-level-base 的建议值就应 # 该是 32MB * 4 = 128MB。 max-bytes-for-level-base = "512MB" # sst 文件的大小。level0 的 sst 文件的大小受 write-buffer-size 和 level0 采用的压缩算法的 # 影响,target-file-size-base 参数用于控制 level1-level6 单个 sst 文件的大小。 target-file-size-base = "32MB" [rocksdb.writecf]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compression-per-level 一致。 compression-per-level = ["no", "no", "lz4", "lz4", "lz4", "zstd", "zstd"]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write-buffer-size 一致。 write-buffer-size = "128MB" max-write-buffer-number = 5 min-write-buffer-number-to-merge = 1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max-bytes-for-level-base 一致。 max-bytes-for-level-base = "512MB" target-file-size-base = "32MB" [raftdb] # RaftDB 能够打开的最大文件句柄数。 # max-open-files = 40960 # 可以通过该参数打开或者关闭 RaftDB 的统计信息。 # enable-statistics = true # 开启 RaftDB compaction 过程中的预读功能,如果使用的是机械磁盘,建议该值至少为2MB。 # compaction-readahead-size = "2MB" [raftdb.defaultcf]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compression-per-level 一致。 compression-per-level = ["no", "no", "lz4", "lz4", "lz4", "zstd", "zstd"]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write-buffer-size 一致。 write-buffer-size = "128MB" max-write-buffer-number = 5 min-write-buffer-number-to-merge = 1 # 保持和 rocksdb.defaultcf.max-bytes-for-level-base 一致。 max-bytes-for-level-base = "512MB" target-file-size-base = "32MB"
TiKV 内存使用情况
除了以上列出的 block-cache 以及 write-buffer 会占用系统内存外:
需预留一些内存作为系统的 page cache
TiKV 在处理大的查询的时候(例如 select * from ...)会读取数据然后在内存中生成对应的数据结构返回给 TiDB,这个过程中 TiKV 会占用一部分内存
TiKV 机器配置推荐
生产环境中,不建议将 TiKV 部署在 CPU 核数小于 8 或内存低于 32GB 的机器上
如果对写入吞吐要求比较高,建议使用吞吐能力比较好的磁盘
如果对读写的延迟要求非常高,建议使用 IOPS 比较高的 SSD 盘
任务调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