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敏捷绩效管理模型(OKR敏捷目标管理)
837
2022-05-30
敏捷是近几年IT圈子里大热的概念之一, 虽然理念很好,但真正实践起来却有不少的坑,比如很多研发人员满怀着希望开始敏捷和DevOps,最终却以无法落地草草收场。
为此,华为云DevCloud首席技术布道师徐毅谈了谈他对敏捷和DevOps的认识。
徐毅的开发经验丰富,担任过诺基亚、惠普等多家大公司的敏捷教练,翻译审校过多本敏捷相关的IT书籍。
在和敏捷打交道的这么多年中,他深知开发人员、企业在敏捷实践中遇到的瓶颈,也提出了一些解决之道。
因地制宜实践敏捷和DevOps
徐毅最早在2005年底开始尝试敏捷,当时接触的是Scrum。随后的几年中,持续集成、持续部署、持续发布等理念陆陆续续成为开发圈子里一股热潮。直到2014年左右,DevOps在国内风靡,大家都开始拥抱DevOps。
不过,当时业内对DevOps的认知还存在一些偏差,传统研发行业认为它是持续集成的延续,也就是必须做好持续交付才能做好DevOps;新兴的云化、互联网公司实践者强调的则是快速上线的能力。
“那时候大家对Dev和Ops也没有特别强的共识,研发的人在讲研发的事,运维的人在讲运维的事。”
徐毅表示,即便到现在,Dev和Ops也没有真正的融合,只有极少数的企业实现了开发运维全打通。
“绝大多数企业很难接受一个研发把功能开发完成后直接上线,因为这个影响是未知的。尤其是对于大型的云服务厂商来说,一个软件可能会部署到成千上万的机器或者实例上去,即使只有一行代码的改变,其影响面也非常大。”
所以DevOps说起来容易,真正实践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的,尤其要特别注意“因地制宜”地使用它。
徐毅强调,“我们要关注这个技术能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知道我们的特点是什么,然后去选择合适的技术。”
在传统交付型的行业,把软件包交付给客户后,后面的部署等行为是不受控的,中间如果产生修改,整个过程是非常长的,这就要求在前期的质量保障上做很多功夫。所以在传统行业或者传统业务背景实践中,通常更强调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
对于云服务、自运营的公司来说,业务发展早期系统较小,出现问题的可能性也不大,即使出现问题也能快速回滚,所以前期的质量保障要求相对低一点,更强调能够快速部署上线。
所以对于不同的企业规模、业务类型,以及企业不同的成长阶段,所采用的实践都会有所不同。
从DevCloud看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化
从互联网到智能化,我们的软件开发流程一直在优化。
如果互联网改善的是生产工具,那么,敏捷改善的就是生产关系,它给予团队更多的自主权,释放生产力提升开发的能力;DevOps促使了Ops的打通,让整个过程顺畅起来。数字化则确保业务能够被安全管控,智能化提供更聪明的决策。
徐毅总结,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的分析和改进,这是研发领域的趋势。
作为华为云DevCloud首席技术布道师,徐毅和华为云的专家服务团队自然使用DevCloud进行数字化的工作管理。
华为云DevCloud是一站式云端DevOps平台,囊括项目管理、代码托管、云测、部署、发布等软件开发必备的研发工具,是华为云研发实践、前沿研发理念的集大成者。
谈及最开始使用DevCloud,徐毅也有些忐忑,“大家都不熟悉这些工具,还好坚持下来了。”
首先把工作按照结构和表达方式录入到其中;然后从管理的维度思考,如何做好时间、模块管理,据此进行分析和改进;最后使用更先进的方式去提升团队工作效率,比如我们写文档利用代码仓、建立特性分支和在线评审实现多人协作。
实践一段时间后,徐毅和团队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工作过程管理和任务管理方式,和DevCloud也有了较强的绑定关系。
有了平台的协助,之后只要定期检查团队的工作,从而能够把更多的时间聚焦在业务上,和大家进行业务上的对齐。
这也是一个典型的用敏捷、DevOps、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提高既有的生产力。
当前,在“DevOps能力之屋”中,华为云DevCloud提出(工程方法+最佳实践+生态)×工具平台=DevOps能力。
最后,徐毅也表示,单单只有工具是不行的,还需要有工程方法去指导工具落地实践。所以,华为云DevCloud专家服务目前输出了相应的工程方法与最佳实践,去帮助企业,开发者更好地使用华为云的产品服务与技术,帮助他们适应数字化时代。
DevOps 企业协同 敏捷开发 HUAWEI CONNECT 专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