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联合创新,为产业融合注入新动能

网友投稿 426 2022-05-30

多年前因技术受限,我们对于机器人最初的感知是笨重且庞大的,而现在更为灵动轻巧的机器人真实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例如灵动科技,与华为云联合孵化云化机器人解决方案,真正实现将控制和处理指令转移到边缘计算之上,算力大幅增强,同时让产品本身从外观和应用层面均得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变得更加灵动、轻巧,这一实践从创意产生到商业落地变现仅仅5个月时间。

当然,这种联创的方式不仅影响产品层面的创新,在产业层面,它的影响力也逐渐得以彰显。以某煤焦化企业为例,其中比较重要的工艺环节就是在生产中如何提高煤到焦的转换率。原有方法是建立在专家经验基础上进行配煤的不断优化,现在通过人工智能进行科学配比,整个出焦率显著提升,单纯依靠这一技术优化就为企业带来了上千万规模的营收。

对于华为云中国区副总裁胡维琦而言,这都是印象深刻且行之有效的案例。对于华为云而言,与企业伙伴进行联创的方式有何真正的价值意义?未来会是产业融合的新方向吗?

华为云联创营,和伙伴共创共赢

云上联合创新,为产业融合注入新动能

2020年3月,华为云发起了华为云联创营,致力于通过技术生态支持与市场联动,实现双方共赢,进而携手互联网、技术型伙伴共创产业新未来。截至目前,华为云联创营已经招募了200多家伙伴,孵化了32个创新解决方案。

对此,胡维琦坦言其实华为云创办联创营的想法比较很简单。两个目的,一个是在新技术融合的大趋势下,产业正在面临聚变,华为云希望和更多的技术型伙伴一起思考未来世界的更多可能性;第二,很多客户以及伙伴对华为云的底层技术有很大需求,在联创营创办以前,华为云就已经和很多企业进行联合创新,共同探索一些新的技术场景和落地商业模式。

要实现这两个目的,仅仅依靠华为自身也是困难的,基于此才搭建这样的一个技术交流平台,让各行各业的企业伙伴一起在平台上进行共创、共享,最后达到共赢。而这一系列的创新过程中离不开双方以及多方研发的投入和技术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创共赢。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数字化、智能化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焦点,同时技术创新被提上了重要位置。其实,很多企业在创新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和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技术研发和积累,进入技术深水区时所面临的平台局限性和底层技术局限性,例如技术架构、全栈云基础设施的创新能力等。

这些实际的困难和需求使得他们迫切希望能够与一个提供稳定可靠、中立可信、并拥有底层技术长期投入与创新能力的云伙伴来实现共赢,而这是华为云的关键优势所在。

创新无对错 瞄准价值创造才是关键

我们理解的创新大概分为三个类型:跟随式创新、连续性创新、颠覆式创新。前两个创新很好理解,而颠覆性创新本质上是利用不同区域之间的技术或商业模式代差,把优秀区域新的技术或方法在本区域进行本土化落地,再进行更多演进,这种创新可能会再造一个新赛道、新市场,获得更好的商业回报。

那么,企业创新是否有迹可循,创新的关键又体现在哪里呢?

在胡维琦看来,整个IT信息化进程中,无论针对企业或者个人工作效率是不断提升的,另外,企业也真正的在用数据去经营和管理企业。因此,在创新的对错层面,没有对错好坏,只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企业进行了不同的选择。但无论哪种创新,归根到底核心还是要瞄准客户的价值创造,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同时,胡维琦也强调,对于很多创业型企业来说,有三方面是非常重要的:一是创新一定围绕价值创造;二是创新要具备一定的战略定力;三是创新也需要辅以相应的组织支撑和价值分配。只有将这三个事情做好,企业才可能取得成功。

再看华为云联创营平台的搭建,合作伙伴能够借助华为的技术积累,快速打破自身的技术瓶颈,更快、更准的找到价值市场进行业务创新,从而加速企业的全面发展。这又给企业创新带来了一个不一样的选择——联合创新。目前华为云联创营找到了很多行业应用伙伴,加速了行业应用的落地和商业化。

联创营模式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吗?

既然创新无对错之分,是否可以认为联创营的模式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呢?或许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在十四五规划中,强调了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深度向产业融合。而立足整个产业经济的发展层面,需要供应链条中不同上下游的协同发展,而协同发展的本质是共赢的。联创营平台本身是基于共赢的诉求进而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一定意义上是符合整体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潮流的。

此外,立足于技术层面以及应用探索层面,技术的全面性以及优越性需要大量的应用场景实践来证明,无论是对于技术积累的要求,还是行业诉求的把握,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联创营平台的搭建,不仅可以让更多好的技术借助行业伙伴得以快速落地,同时行业伙伴拥有了技术的加持也必将如虎添翼,实现共赢。

我们相信,联创营的模式可能会是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方向,正如华为云联创营强调的理念“与智者同行,为创新加速”,作为产业共创的云伙伴,华为云目前已准备就绪!

A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深度学习的现实应用
下一篇:《可穿戴计算:基于人体传感器网络的可穿戴系统建模与实现》 —2.2 开发BSN应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