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化数据处理,掌握Excel去除空格的高效技巧
489
2023-05-21
中国低代码开发平台的混战
这两年,无论是资本层面,还是企业IT部门的关注,“低代码”都是绝对的热点。互联网圈也似在一夜之间冒出了各种各样的低代码公司。到底什么是低代码?低代码是新技术么?低代码开发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价值?企业如何使用低代码?哪些平台是真的低代码哪些是浑水摸鱼蹭热点?
我们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好好说一说低代码。
到底什么是低代码?企业为什么需要低代码?
“低代码”按字面意思可以通俗理解为“比正常应用开发要少写代码”。我们来梳理一下“低代码”开发平台的使用价值:
1、可以“在云上”开发“CloudNative云原生的应用”;
2、怎么在云上开发呢?用可视化甚至所见即所得的方式,通过拖拽式开发;
3、在云上用拖拽可视化开发什么样的云原生应用?以移动端为主的“个性化应用”,需要涵盖后端和PC端管理能力。
4、开发出的应用特点?往往是业务部门发起的、要快速上线并且整体应用生命周期不超过一年的周边型应用。
总结下来对低代码的主流定义就是:为满足企业业务部门发起的移动端为主的中小应用的需求,用可视化拖拽式和少量代码就可以快速在云上开发的云原生应用,这种云端平台通常称为低代码开发平台。
了解了到底什么是低代码,企业如何使用低代码?
建议一、“如果你想开发一个OA或者ERP,你还是别用低代码了”
早在2016年Gartner发布了企业软件的三种分类模式报告,其中《速度分层应用报告》中将企业应用分成了三种类型:基础设施型(如ERP)、差异化型(如CRM)、创新型(如移动端各种应用)。
前面两种都是企业传统IT涵盖的领域,由传统IT人员维护和主导的固有IT模式。随着企业互联网化的程度越来越深,第三种创新型应用需求快速增长,也就是以业务部门发起的非传统IT主导的应用,这些应用有“互联网属性”“在云上”“上线周期短”“实验性”“生命周期短”“需求不确定”“传统IT部门不愿意接的烫手山芋”等特点,低代码平台出现的核心是满足这些开发需求,而不是去抢OA、CRM甚至ERP的市场。
建议二、企业需要低代码开发人员,当然不能指望业务部门开发低代码,但是也不能纯指望固有IT部门
国外的低代码开始火的时候有一个美好愿景,希望Citizen Developer(公民开发者)即没技术背景的业务部门人员可以使用低代码平台开发企业创新型应用。但是现实很骨感,哪怕有英语优势可以理解计算机代码,也不可能出现业务人员就能开发的应用。毕竟低代码不是无代码,还是有相当多的编码和技术需求。
让IT部门使用低代码开发平台帮助业务部门开发创新型应用,听起来合理,实际也有很大的悖论,因为IT部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可以为程序员提升开发效率的工具和系统,没必要再用一个新的。何况, “正经”的程序员也不希望使用一套“看似替自己干活实际要革掉自己职业生涯命”的工具,让自己的开发技术得不到提高。
业务部门的需求是现实的,固有IT团队不愿意接这些周边的创新型应用也是真的。正因如此低代码开发平台应运而生,而低代码平台往往是“业务部门自己的预算去找新的人员(内部或者外部)来满足这些创新型应用的开发需求”,所以低代码开发平台,要具备大量的成熟开发者,打造自己的“低代码开发生态”就是核心要务了。
在这个混战的低代码江湖,如何区分“李逵”和“李鬼”?
其实很有意思,研究国外的低代码领导型公司,就会发现所有领导型的公司都是很“老”的公司,基本没有新设立的公司。这些公司以前都有自己的核心能力。如Outsystems、Mendix之前主要是做BPM(工作流),Kony之前主要是做MADP(移动开发平台),Microsoft、SAP低代码开发的核心都是以前的aPaaS和MADP的重组。
可见国外的低代码开发平台并不是全新的创新型技术,而是基于既有技术基础的新模式。也就是把基于BPM的流程化、可视化和aPaaS的组件化云原生以及MADP快速开发跨平台移动互联网创新应用组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主流的LowCode低代码平台。低代码公司是不是具备BMP、MADP、aPaaS这三个重要基因中的至少其中一个,是评判该平台是否为低代码公司的重要标准。
“低代码”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应用开发要少写代码”。但不是所有能省代码的开发方式都可以叫“低代码”,真正的低代码要有一些必备的特质。
纵观盘踞Forrester和Gartner低代码测评领导者角色的平台如Outsystems、Mendix、Appian和Kony等国外知名公司对自己产品的定义,总结下来,低代码开发平台必须具备的核心要素叫“3+1” :
3个能力:可视化(拖拽式)、MADP(移动优先)、aPaaS(云上开发环境)。
1个必须:有配套的生态(成熟的开发者、和其他云或企业内部系统连接的能力)。
当然,很多人还会谈到类似于“模型驱动”“表单驱动”“中台能力”“持续集成”等等众多概念,这些都是可能涵盖的因素,而不是非必要因素。不同的低代码开发平台侧重点不同这里就不再赘述。总之,记住3+1就很容易区分“真假”低代码开发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