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设置Excel行距提升工作表可读性和美观度
466
2023-05-21
只是工具,是对低代码最大的误解
目前,行业对于低代码平台存在很大的争议。
一方面,低代码确实以更低的投入提高了产品上线速度。在接受 Creatio 调研的 1000 位开发高管中,95% 的人认为低代码开发速度相对于传统方式有提高,其中 61% 的高管认为提高速度在 40% 以上。另一方面,企业对低代码平台的应用仍有所顾虑,同时部分人对低代码还抱有低级、抢程序员“饭碗”等不算友好的态度。
那么,如何看待低代码平台现在的境地?大家对低代码平台有误解的原因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InfoQ 采访了西门子 Mendix 高级架构师阮铭。阮铭表示,仅仅将低代码作为工具是一个误解,它更是一种逻辑思维的展现,是一种消除理解误差、确保多种角色沟通一致性的平台。围绕这个平台思维,开发者有机会变为更为专业的高价值模块的算法专家、领域专家或者业务架构师。
根据《腾讯研发大数据报告》,2020 年腾讯新增研发项目超 4000 个,同比增长 22%;新增代码超过 20 亿行,同比增长 67%。与此同时,70% 的技术 Leader 持续输出代码,全年平均每人输出 3.2 万行;54% 的 12 级及以上技术专家潜心编码,人均输出代码 3 万余行。在巨大的开发需求下,技术 Leader 也在持续做代码输出,但事情的另一面是,开发人员对核心业务架构、应用架构的关注会相对较少。
主打降本增效的低代码平台虽然为开发者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也使得“工具”一词成为对低代码平台最常用的形容词之一。作为工具,低代码平台确实带来了很多便捷,但在阮铭看来,低代码平台远远不只是一种工具。
“就像包含了 PPT、Word、Email 等很多小工具的 Office 套件,低代码平台也是一个结合了敏捷方法论的快速开发工具组合,并拥有完整输出能力的平台。这其中包括了各种工具,但常常被人忽略的方法论流程管理却是更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需求管理、质量管理和变更管理等。”阮铭表示,“低代码平台应该是一个业务沟通、需求分析与设计的交流平台。在数字化转型与客户体验的时代,更多的是在倡导协作模式的改变。”
在阮铭看来,低代码平台表达的是业务逻辑。低代码平台的作用是将业务需求中的逻辑关系理清楚,然后帮助企业实现这个逻辑。
不过当前,低代码平台的使用者大多数为 IT 开发人员,还有部分业务人员。Creatio 调查结果显示,低代码平台的使用者中,约 67% 的人是 IT 开发者,剩下的则是业务人员。但使用者人数最多的开发者主要是低代码平台来解决具体的代码编写问题,并没有上升到思维方法论层面。
“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如果执念于怎么定义变量,怎么对应 html 和 css 文件的关系,怎么用注解 annotation 来实现功能……你就没法真正体会平台思维这个‘道’带来的价值。”阮铭说道。
很多人把低代码等价于组件库,这是不对的。阮铭表示,如果组件的实现方式依旧是 coding,依旧是别人熬夜,你来拖拉拽,这不叫高代码,这叫劳动力外包。国内这类伪低代码产品,靠着模板走量批发的模式。客户买的是人工,不是技术。
还有很多人将低代码平台局限在了一些基础和简单的事情上,比如考勤系统、请假工单系统。这于中小企业而言可能已经足够,但对于有各种各样需求的大企业来说远远不够。阮铭认为,低代码平台可以支持各行各业。低代码不代表低逻辑,底层系统越多,低代码平台的价值就越大。以 Mendix 为例,根据 Gartner 2017 年提出的 MASA 架构观点,Mendix 选择做系统的系统,向下可以盘活底层多个系统,向上也可以暴露客户体验需要的服务接口和 UI 交互触点。
此外,一个好的低代码平台要有为企业“兜底”的能力。
“如果企业用低代码平台开发了一个系统,但在一段时候后想加入新功能时却无法操作,这就阻碍了企业整个系统的升级进程。好的低代码平台要能适应企业的需求变化,提供需求变更管理。”阮铭表示。
因此,低代码平台与企业技术栈的融合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验指标。有的企业系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拥有自己的 UI 体系、数据库体系和中台体系,完全更改是不现实的,低代码平台要做的是与这么多技术融合,帮助企业更好地改进。
“降本增效”是另一个常用来形容低代码平台的词。但阮铭看来,降本增效是最初级的成果,如果能够深入企业业务当中,低代码平台可以带来的东西会更多。
比如在当前芯片紧缺的情况下,有企业要制造芯片,首先要与世界各地的原材料供货商联系,然后进行采购,采购后囤货还要找不同的供应商。这是一个强业务场景,涉及到很多不同的部门,不同系统间的差异便造成了低效问题。
“低代码平台可以把不同部门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技术,如 RPA、BPM、微流逻辑等串联在一起,实现端到端的智能自动化。”阮铭表示,实现这一目的的最好方式便是做标准化与平台化。
目前,国外的低代码厂商对标准化问题相对更重视些。“低代码平台作为一个综合性平台,必须为不同行业提供通用的代码。低代码厂商应该思考如何将跨国家、跨洲的企业集合在起来,而不是只为本地的企业做开发。”
有了这种标准化理念后,差异化体现在了不同的具体业务上。不同业务的有不同的逻辑。
艾瑞咨询在报告中,根据商业模式的不同,低代码平台分成了前后端开发平台、间接面向企业客户、直接面向企业客户和生态型平台四种类型。其中,生态型平台对低代码厂商的要求最高,这类厂商需要具备平台和生态思维,能够将众多合作伙伴集结起来,但同时也具有话语权高、商业模式轻盈及易产生规模效应等优势。
目前,由于低代码行业还处于早期,国内几乎没有生态型低代码厂商,大多数厂商选择了面向企业客户和前后端开发。但国外已经有厂商开始将目光投向建立更广泛的开发生态上,解决低代码产品从有用到会用,再到敢用的实际问题。
对于现在的使用者来说,并不需要知道低代码平台是如何运行的,只会简单的操作就可以。但对于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出更复杂的应用,甚至形成自己的生态。
目前的低代码平台已经可以覆盖大部分的业务场景。根据艾瑞咨询的统计,低代码平台已经可以覆盖中小企业 95% 的应用场景、中大型企业中 70% 的应用场景。中小企业主要利用低代码快速落地,而中大型企业主要用来在建立新系统时与企业原系统进行信息联通,或是对原有系统进行二次开发。
即使如此,但根据 Forrester 的预测数据,全球低代码渗透率达到三分之一,但在中国的整体应用渗透率仍然较低,约在 5% 左右。与此同时,现在的低代码平台短期内也无法进入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尤其是对源代码有严格要求的金融等行业。
低代码平台与其他产品并没有什么差异,其本身的架构策略跟业界是相同的,也会不断地迭代和增加新功能。但由于市场教育不足、需求端生态不足,众多场景仍依赖于实施方或者低代码厂商的服务。
在具体使用方面,调查显示,只有 6% 的低代码开发是在没有任何开发者参与的情况下完成的。这表明,虽然低代码平台对业务人员是有利工具,但仍然需要使用者对底层技术和 IT 敏锐度有基本的了解。对于专业开发人员,阮铭表示长久以来形成的开发习惯是很难在短时间里改变的,这也是低代码生态发展缓慢的原因之一。
但这些并没有阻碍低代码市场的发展。
根据艾瑞咨询数据,低代码行业自 2016 年以来发展得如火如荼,尤其在 2018 年和 2019 年迎来行业爆发式增长,这两年增速均在一倍以上。2020 年行业市场规模为 15.9 亿,增速有所放缓但也达到了 80.2%。而 Gartner 预测,2021 年全球低代码开发技术市场将达到 138 亿美元,比 2020 年增长 22.6%。
随着低代码市场的发展,很多科技头部公司也纷纷入场。钉钉在去年宣布推出低代码应用开发平台“钉钉宜搭”。在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看来,未来的软件开发一定是碎片化的,低代码开发将定义新一代的开发方式。微软在低代码领域做了大量资金投入,今年发布的编程语言 PowerFX 核心诉求就是为用户提供与 Excel 类似的使用体验,这为其低代码业务提供了很大助力。
Gartner 研究副总裁 Fabrizio Biscotti 表示:“虽然低代码应用程序开发不是新事物,但超级自动化和可组合业务的兴起已导致工具的涌入和需求的增长。”
每个行业从诞生到发展成熟都会伴随着不断的争议。如今虽然开发人员数量不断提高,但企业开发需求增速相对更高,低代码平台在数字转型过程中仍是重要工具之一。但对于低代码行业,从争议到达成基本共识,再到可以深入企业业务,或许会需要一些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