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

网友投稿 303 2023-05-07

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

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

从单件小批量手工生产到高度自动化生产,这条生产线实现了从制造到“智造”的蜕变,十余道工序,关键工艺环节全部由机器来替代,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这背后离不开空间工程公司“智造之星”党员突击队的智慧与汗水。

429天,从生产线设计到试运行,疑难问题层出不穷,又遇新冠疫情,但敢为人先的二院人以“航天速度”又一次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从无到有,迎难而上

卫星不同于其他产品,涉及工序多、工艺流程复杂。

批生产工艺流程规划是突击队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即如何将以手工为主的传统卫星装配方式转化为精益化、自动化、协同化的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

卫星也能“私人定制

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是新一轮的技术难题,部总装环节是其中最硬的一块“骨头”,突击队又是怎样啃下来的呢?

卫星生产线不仅能提高效率,还能实现“私人定制”。不同型号、不同规格卫星的构型、尺寸、重量均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让“硬邦邦”的设备对卫星“来者不拒”呢?

队员们借助精密运动机构,给设备装上了“双脚”和“双手”,工位尺寸的动态可调,不同尺寸、重量的零件柔性夹持和高精度装配也不在话下。生产过程中,设备会根据条码确定卫星类型和工艺要求,自主调用控制程序,数据分析及执行结果也会实时反馈至生产线管控终端,卫星生产过程实现了由人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变,让卫星的批量定制化生产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也面临着周期紧任务重的难题,但是时间就是效率,投产就是命令。为了确保任务节点,设备安装调试与车间施工同步进行。设备安装前期,现场土建施工作业频繁,现场复杂的环境并没有影响队员们的工作热情,他们统筹协调各系统设备安装,及时发现并解决调试过程中的各项技术难题,为生产线顺利试运行保驾护航。

成功试运行是生产线建设的重要节点,也是新年新征程的起点,突击队将继续发扬航天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卫星生产线试运行工作中去,早日形成卫星规模化智能生产能力,为我国低轨卫星互联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原文标题:我国首条卫星智能生产线试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不环保不生产?环保检测最终受益的是国家?不
下一篇:汽车总装生产线工艺规划设计的详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