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绩效系统(生产绩效系统包括哪些)

网友投稿 480 2023-02-20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生产绩效系统,以及生产绩效系统包括哪些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生产绩效系统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产绩效系统包括哪些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是什么

衡量生产系统绩效的指标主要有:
1、按时交货率
2、生产计划完成率
3、产品一次交验合格率
4、设备检修计划实施率
5、生产设备完好率
6、生产现场环境安全检查得分
7、火灾爆炸事故
8、危险品泄漏事故
9、重大职业安全健康事故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指标设定还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来,哪里重要考核哪里。

绩效考核系统哪家好

绩效考核系统推荐选择苏州盖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的盖雅精益工时云,该软件帮助对公司员工进行精益化管理,实时监测公司劳动力,对员工活动工时等过程和成果进行精细化分析和改善,更好地提升企业效能。

盖雅精益工时云多种维度采集和分析劳动力数据,包括员工、任务、部门、客户、项目、工作订单,乃至产品编号,客户可利用这些数据计算生产效率和劳动力利用率;逐步跟踪工单任务和生产排班,查看即时的客户订单履行信息,包括完成时间和数量。
盖雅精益工时云提高生产运营管理的可视化程度,利用实时生产数据大幅度减少废品和重复工作,提高车间的质量控制,节省成本;通过比较活动数据和员工的工时与出勤数据,衡量劳动力绩效,并利用得出的结果直接改进生产率;全自动化的员工工时数据采集方案,提高员工的操作满意度。配合激励机制的改变,让员工逐渐转变工作状态和意识,乐于参与其中。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绩效考核系统的相关信息,推荐选择苏州盖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苏州盖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全球劳动力管理云服务的中国公司,以科技让劳动力更高效为使命,通过劳动力管理和灵活用工云平台,助力全新劳动力结构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

如何实施绩效考核系统

考核体系的三个构成单元
(一)绩效考核单元
我觉得,要想绩效考核落地,可以按照“一二三四”这样的思路进行操作:一是做好一个定位,二是打好两个基础,三是提供三个保证,四是重视四大步骤。
1、做好一个定位
做好一个定位,就是做好绩效考核的定位,这个定位有两层意思:一是,绩效考核究竟要考核哪些东西?二是,绩效考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第一层意思,绩效考核究竟要考核哪些东西呢?绩效考核,顾名思义,就是对“绩效”的考核,当然是和“绩效”有关的内容,凡是和“绩效”无关的,都不应该放到绩效考核里去。属于行为方面的,放到行为考核里去;属于专业方面的,放到专业考核里去。
第二层意思,绩效考核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绩效考核的目的,有的说,是为了提高企业绩效;有的说,是为了调动积极性;有的说,是为了提升管理水平;也有的说,是为了让战略落地。对于这些说法,都没有什么问题,但我觉得,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薪酬的合理分配,说白了,就是怎么把钱分好。
我曾经在中人网发过文章,讲了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为了分钱,有网友留言说,如果把绩效考核仅仅定位在分钱,那绩效考核就会流于形式,就是自寻死路。这样的回答,代表了不少人的观点。
从企业实际操作的角度来看,有三点可以探讨:一是,除了运用考核进行薪酬的合理分配,我们还有没有比考核更好的手段?二是,绩效考核如果不和薪酬挂钩,绩效考核的意义又在哪里?三是,如果把任何一项管理都上升到战略层面,我们又怎么来解决那些具体的实际问题?
这里我们看看两位著名的企业家是怎么说的。华为的任正非认为,企业有两件大事:一是怎么管好干部,二是怎么分好钱。他还认为,有时分钱比赚钱还要难。阿里的马云认为,企业留不住人才有两个原因: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伤了人家的心。
要把钱分好,就不能仅凭领导印象,不能拍脑袋,总得有个比较科学的办法,这个办法,我认为就是绩效考核,通过绩效考核这个手段,来达到分好钱的目的。要把钱给到位,并不是说发的钱越多越好,这样哪个老板也不会愿意,而是主要体现在内部分配的合理与公正,让大多数员工认为是合理的,是公正的,所以,要把钱给到位,也必须通过绩效考核来实现。
所以我认为,通过绩效考核,实现企业薪酬的合理分配,如果解决了这个大问题,绩效考核就已经非常了不起。能把钱分好,分的员工有积极性,分的上下没有意见,让多干活的人不吃亏,让少干活的人赚不到便宜。所以,我们应该把绩效考核的定位搞清楚,把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弄明白。
绩效考核的定位搞清楚了,绩效考核的主要目的弄明白了,也就是解决了绩效考核的认识问题,就不会认为绩效考核无所不能,就不会认为绩效考核包治百病,就会从企业实际出发,进行绩效考核方案的设计,否则,绩效考核或者流于形式,或者难以推行。我认为,很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只所以难以落地,关键就是绩效考核的定位存在问题。
2、打好两个基础
有了清晰的绩效考核定位,还要打好绩效考核的两个基础。这两个基础:一个是定岗定编,一个是薪酬设计。
(1)做好定岗定编
为什么要进行定岗定编?因为定岗定编与绩效考核,有密切的关系。定岗定编可以解决三个问题:一是确定各个生产单位的难易程度,以便把握薪酬分配的整体平衡。二是确定各个岗位的难易程度,以此核定岗位的奖金系数。三是确定岗位人员的配置,倒推核定各个岗位的计件工资标准。
现在的市场形势下,作为制造企业来讲,生产组织变化很大,有些岗位经常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给定岗定编带来了难度,但不管怎样,定岗定编这项工作还是要做,最好以年度为单位,每年年初进行一次。我们公司每年都进行一次编制定员的修订,尤其实施绩效考核以来,更是把定岗定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对待,目的就是为了把绩效考核做到位。
(2)搞好薪酬设计
前面我们说了,薪酬分配必须与绩效考核挂钩。所以,要想搞好绩效考核,就必须先把薪酬方案设计好。薪酬设计有两个要点:一是薪酬结构问题,二是薪酬模式选择。
薪酬结构问题,一般情况下,薪酬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固定部分,一个是浮动部分。固定部分是不动的,不管企业经营状况好坏,都要发;浮动部分是变化的,与每月的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是固定部分高一点好,还是浮动部分高一点好,因为各行各业差别很大,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来确定。
对薪酬模式的选择,制造企业一般有三种:一是岗绩工资制,对应管理勤务系统人员。二是计件工资制,对应生产系统人员。三是提成工资制,对应销售岗位人员。
我们公司过去除销售岗位实行提成工资外,其他岗位都实行岗绩工资制。前年我们对生产系统进行了改革,全部改为计件工资制。生产系统实行计件工资后,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在生产岗位缺编的情况下,基层的车间主任会自行安排其他人员替班,因为缺编不会核减工资。当然,企业会从安全生产角度,该补编的还是必须补编。
3、提供三个保证
要搞好绩效考核,必须有一些保证条件,我归纳为三个保证。这三个保证:一是成立考核委员会,二是建立相关表单,三是把握系统平衡。
(1)成立考核委员会
为了保证考核顺利实施,企业应该成立考核委员会,当然,这个考核委员会不仅仅负责绩效考核,还有行为考核和专业考核。考核委员会可下设绩效考核组、行为考核组、专业考核组。
应该明确考核委员会的主要职责,同时也要明确各考核专业组的具体职责,譬如考核政策的制定、考核方案的审议、考核结果的审定、重要事项的奖惩等,应该由考核委员会负责。具体的考核实施,应该由各专业组负责。考核小组成员应该相对稳定,并且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这里也特别强调,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行为考核,还是专业考核,都离不开完善的基本制度和专业制度,因此,要把企业的各项制度建立起来,这是考核的基本前提,否则,考核将无法实施。
(2)建立相关表单
与绩效考核相关的表单,有四个:一是生产单位月度考核表,二是职能部门月度考核表,三是员工月度变动表,四是员工奖金系数核定表。
这四张考核表单,由绩效考核组根据考核方案制定,并根据专业进行分工,分别由考核组成员负责。生产单位月度考核表,应该由生产方面的考核员负责;职能部门月度考核表,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考核组成员不能对自己所在部门进行考核。
为什么要整理员工月度变动表?因为月度之内,会发生员工跨部门、跨分公司调动,涉及计件工资和绩效奖金的核算问题。
为什么要整理员工绩效奖金系数核定表?因为除了生产系统之外,管理和勤务系统,会发生病事假、休假以及岗位变动的情况,会涉及岗位工资及绩效奖金系数的调整问题。
(3)把握系统平衡
把握系统平衡,是企业薪酬管理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原则。系统平衡,应该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的平衡;二是生产单位彼此之间的平衡;三是个别考核单元之间的平衡。
职能部门与生产单位之间的平衡,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把职能部门奖金的基数,与生产系统的人均计件工资一定比例“刚性挂钩”。
生产单位彼此之间的平衡,有效的解决办法,可以采取“预留、预借”的方式,进行当月调整,还可以确定各生产单元的基本任务量,对超出基本任务量的部分,明确规定计件标准的调整原则。
个别考核单元的平衡,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一是新投用的生产装置,考核标准当初设定的不合理;二是市场发生急剧变化,导致产量激增或锐减。对此类情况,不能按原有方案执行,应该由考核委员会重新评估决策。
另外还有一点,要把中高层人员的考核,纳入公司直接考核,工资和奖金均由公司核算,避免可能发生的弄虚作假行为。
作为中小企业,厂区一般都集中在一个地方,即使有几个厂区,相距也不会太远,因此企业内部信息传播很快,如果单位之间月度工资差距较大,一定会影响基层员工的情绪,导致思想上的波动。
搞好绩效考核的内部平衡,不是搞平均,不是“吃大锅饭”,它是绩效分配的一个策略。刚才讲的“预留、预借”,都要在年底或合适的时候,该给的给了,该扣的扣回。
4、重视四大步骤
有了清晰的定位,有了两个基础,有了三个保证,那么,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措施。我归纳为四大步骤:一是制定考核方案,二是确定考核指标,三是明确考核标准,四是开好考核会议。
(1)制定考核方案
绩效考核方案,是绩效考核的纲领性文件,不仅要制定好,还要做广泛的宣传发动;不仅要让各级管理者清楚,还要让全体基层员工清楚;不仅要让老板同意,还要让绝大多数员工接受,这是制定绩效考核方案的几个原则。年度的绩效考核方案,一般要在上年年末完成。
绩效考核方案,应包括几个方面内容:一是考核的基本原则,二是考核形式,三是考核内容,四是考核分工,五是考核程序,六是考核周期,七是考核数据来源,八是数据审核部门。另外,还需要明确考核周期、考核指标调整原则,以及对各级统计人员、财务人员、考核组成员的纪律要求。
除了以上的内容,还要同时下达各单位、各部门的绩效考核表,考核表中包括具体的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还要明确“分级考核”的原则,公司绩效考核只对各个单位,分公司考核只对车间,车间考核要落实到人。
(2)确定考核指标
根据考核方案,确定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设定的原则,就是“能不能量化”,能量化的就纳入,不能量化的就不要纳入。要定量指标,不要定性指标。
从公司层面来讲,可以按照岗位性质,将考核指标分为三类:一是,生产系统考核指标;二是,职能部门考核指标;三是,特殊考核指标。无论是生产系统考核指标,还是职能部门考核指标,均以不超过15项为宜。
生产系统考核指标,包括:产量、质量、安全、环保、收率、能耗、物耗、检测费、维修费等。如果一个分公司存在多个业务板块,就需要根据工序关联度,划分为不同考核单元,便于考核指标确定,也便于考核实施。
对职能部门考核,根据各个部门职能不同,来确定具体考核指标,考核指标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主要控制指标,二是基本工作任务。
对特殊的考核指标,可以这样理解,凡是企业特别重视的事项,都可以作为特殊考核指标对待。譬如化工企业,易燃易爆,高温高压,安全问题尤为重要,这样就可以把安全管理作为特殊考核项目对待。
考核指标设定非常重要,设定低了,考核没有意义;设定过高,也是不合适的。所以,具体考核指标的设定,可以把握三个原则:一是,参照同行业平均水平;二是,参照本企业历时最好水平;三是,考虑技术进步可能带来的指标变化。
各项考核指标由各单位或部门提交,由专业职能部门审核,再经绩效考核专业组核查,然后上报考核委员会审定。同时,对考核指标的准确性问题,对负责审核的职能部门进行考核。对审核部门考核的标准,是提交的考核指标超出或低于考核值的情况。
这里也特别强调,不要把劳动纪律、工作纪律、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等方面的东西,列入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因为这些都不属于绩效考核的内容。
(3)明确考核标准
考核指标确定以后,就可以确定考核指标的权重和标准。有三个方面:一是生产系统的,二是职能部门的,三是特殊项目的。
对生产系统,因为各个分公司生产业务不同,或者一个分公司内部生产业务也有不同,具体的考核指标是不一样的,但可以确定同样的考核原则。这个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说明,就是“产量计件、其他加扣”。也就是说,“产量”是核定计件工资的唯一指标,其他指标都是辅助指标,辅助指标不作为计件项目,而是设定辅助指标的目标考核值,达到了加奖,达不到扣奖。
对职能部门,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对考核项目,原则为“只扣不加”,也就是说,你完成了下达的指标和任务是必须的,完不成是不可以的,完不成就要接受处罚。
对特殊考核项目,考核标准以专业管理制度为准。对事故的扣罚,或对其他事项的奖励,最好以“人均数额”为标准,这样可以避免同类同级事故,因为单位人数不同而导致的不合理。这里也强调,各项规章制度,不能只有原则,而没有具体的处罚标准。

急!请教各位怎么建立一个绩效管理系统

看看这个可以不生产绩效系统,帮你找的
一、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1、主要物料耗用率;
1-1指每月的主要物料实际耗用量与标准耗用量的比较结果
1-2主要物料:(价值大、数量多的常用物料,如SMC的片材制作、SMC板材生产、低压组装的板材消耗、硅胶的各种硅橡胶原材料及半成品、电器的不锈钢钢板、镀锌板、气体等,具体根据公司相关物资的归类标准和制度)
1-3主要物料耗用率=各主要物料耗用率之和
1-4各物料耗用率=该物料当月实际总耗用量/计划总耗用量*该物料权重
1-5物料权重分配;
1-6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1-7相关记录:《生产制令单》、《退补料单》、《BOM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8期限为:每月考核一次
2、计划达成率
2-1指各车间在规定时间内的产出比
2-2计划达成率=实际产量/计划产量*100%
2-3实际产量以《成品进仓单》统计数量为准。
2-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2-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
2-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3、生产计划准交率
3-1指各车间是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生产
3-2生产计划准交率=准交总批数/总成批数*100%
3-3准交批数以《成品进仓单》为准
3-4考核部门为计划物控部
3-5相关记录:《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表》、《生产制令单》
3-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4、制程检验合格率
4-1指各车间生产过程的品质控制状况
4-2制程检验合格率=制程检验合格总数/制程检验总数*100%
4-3考核部门为品管部
4-4相关记录:《制程检验报告》、《返工单》
4-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天要提报一次数据
5、成品抽检合格率
5-1指品管部对装配车间成品进行抽检的合格率
5-2成品抽检合格率=当月抽检合格总数/抽检总数*100%
5-3因仓储、运输过程中损坏的不计入。
5-4考核部门为品管部
5-5相关记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抽检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二、生产部门绩效考核数据的收集
1、 物料耗用率
1-1记录表单:《生产制令结案单》、《物料耗用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3步骤
1-3-1由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制令单》完成后将制令单结案后经仓库、品管确认后报计划物控部物控员。
1-3-2物控员将相应数据输入《制令结案单》中
1-3-3物控员根据《制令结案单》统计出此单主要物料耗用情况
1-3-4物控员根据每单的物料耗用统计每周、每月并进行汇总
1-3-5物控员计算完成后交厂长、车间主管确认后交计划物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1-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
2、 生产计划达成率
2-1记录表单:《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达成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五金自制件交接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由各生产车间每天提供入库报表至计划物控部计划员
2-3-2计划员将相应数据输入生产计划交货达成率统计明细表
2-3-3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计划交货批数与实际交货批数对比,并以首次入库数达到总批量的70%为基础,且尾数收完不超过1天计算达成率。
2-3-4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达成率统计明细每周、每月进行汇总
2-3-5计算完成后交各厂长、车间主管确认,确认后交计划物控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2-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生产计划准交率《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达成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1记录表单;《成品入库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生产计划准交率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成品进仓作业流程》、《五金自制件交接管理办法》
3-3步骤
3-3-1各车间统计员每天提供入库报表至各相应计划员
3-3-2各计划员将相应数据输入生产计划准交率统计表
3-3-3各计划员根据每天的计划交货批数对比,并以每批的最后一件产品入库时间计算准交率
3-3-4计划员根据每天的准交率统计明细每周、每月进行汇总
3-3-5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4、制程检验合格率
4-1记录表单:《返工单》《加工工件数统计表》、《制程/成品异常通知单》、《制程检验报告》、车间周、月质量统计分析、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管月报
4-2相关流程:《制程检验作业流程》、《成品检验作业流程》、《制程/成品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4-3步骤
4-3-1各车间制程品管员根据每天的《制程/成品异常通知单》、《返工单》、《制程检验报告》、《加工工件数统计表》等统计出各车间的返工件数和总加工件数(来料异常因素除外)
4-3-2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每周、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统计
4-3-3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将《周质量统计分析》会签各相关部门负责人
4-3-4各车间制程品管组长将会签的《周质量统计分析》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并在品质例会上公布
4-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5、成品抽检合格率
5-1记录表单:《成品检验报告》、《成品检验统计表》、《品质异常联络单》、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月报
5-2相关程序:《成品检验作业流程》、《制程/成品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品质会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5-3步骤
5-3-1成品品管按照抽检比例对成品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记录在《成品检验报告》
5-3-2QA在抽检过程中发现的成品质量异常时,要将《品质异常联络单》交成品品管组长确认并会签相关部门负责人。
5-3-3成品品管组长将《成品检验统计表》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5-3-4成品品管组长将批准后的《成品检验统计表》在品质例会上公布
5-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三、仓库绩效考核指标
1、账物卡准确率
1-1准确率以期末仓库盘点账准确率和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财务部每周抽查材料仓、成品仓的准确率的数据来源计算。
1-2抽盘(查)准确率=抽盘(查)准确批次/抽盘(查)总批次*100%
1-3总准确率=(抽盘准确率+材料仓抽查准确率+成品仓抽查准确率)/3*100%
1-4考核部门: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财务部
1-5记录:《盘点清单》、《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计划物控部、稽核小组每周要提报一次抽查数据。
2、先进先出执行率
2-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所有物料、成品按先进先出原则执行的状况。
2-2先进先出执行率=抽检执行批次/总抽检批次*100%
2-3考核部门:品管部
2-4记录:《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2-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3、备料及时率
3-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给生产部备料的及时率
3-2备料及时率=准备备料总批数/应备料总批数*100%
3-3考核部门:计划、物控部
3-4记录:《物料跟催表》、《生产制令单》
3-5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绩效考核办法,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四、仓库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
1、账物卡准确率
1-1物控员
1-1-1记录表单:《仓库绩效考核账物准确率统计表》
1-1-2相关流程:《盘点制度》、《效考核管理办法》
1-1-3步骤
1-1-3-1物控员依据各仓库物料种类的20%以上进行抽查:物控员每周对各材料仓账物抽查一次(不定时)
1-1-3-2物控每周根据抽查结果统计出总抽查项、错误项,经责任仓管员确认后上交仓库主管确认
1-1-3-3物控员每月进行一次汇总、统计,报计划物控部经理审核绩效考核办法,报总经理批准。
1-1-3-4物控员将经总经理批准后的相关数据交给人事行政部汇总。
1-2财务经理、会计
1-2-1记录表单:《材料/半成品进仓单》、《领料单》、《退/补料单》《盘点清单》、《仓库台账》、抽盘统计表、收发存报表、《绩效考核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2相关流程《盘点制度》、《效考核管理办法》
1-2-3步骤
1-2-3-1财务部每月 日组织盘点,整理出盘点数据(仓库须于盘点后次日提供“盘点清单”至财务部;会计对账目、实物、卡进行抽盘,抽盘后统计账、物、卡完全准确一致的批次及抽盘总批次绩效考核办法,抽盘批次应不少于实物总批次的20%;会计整理出《抽盘统计表》,会签责任仓库员、仓库主管后,交部门经理审核
1-2-3-2会计平时对当期库存物资的收发存作出明细准确统计
1-2-3-3会计月末结出财务账面结存数量,与盘点数相核对绩效考核办法,计算出准确率
1-2-3-4计算完成后交仓库主管确认,确认后交财务部经理批准
1-2-3-5财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2、先进先出执行率
2-1记录表单:《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品管周报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仓库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效考核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品管部经理安排来料检验组组织来料检验品管、制程品管或巡检、成品品管每周分别对物料仓、成品仓进行一次抽查,并记录抽查批次及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
2-3-2成品仓的抽查采取各车间成品品管抽查的方式
2-3-3各品管员在抽查时,须边抽查边记录。抽查结果记录在《仓库先进先出抽查记录表》上
2-3-4对于发现有异常的,品管员要详细记录异常现象,并要求责任仓管或其主管当场签字确认
2-3-5品管部经理负责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经仓库主管、计划物孔经理确认后,交总经理批准
2-3-6品管部在每周的品管例会上通报抽查结果
2-3-7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备料及时率
3-1记录表单:《绩效考核统计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3-2相关流程:《仓库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效考核管理办法》
3-3步骤
3-3-1计划物控部经理安排物控员每周分别对每个物料仓进行一次抽查,并记录抽查备料批次及不及时批次
3-3-2物控管在抽查时,须边抽查边记录。抽查结果记录在《绩效考核统计表》上
3-3-3对于发现有异常的绩效考核办法,物控员要详细记录异常现象绩效考核办法,并要求责任仓管或其主管当场签字确认
3-3-4物控员负责每周、每月分别进行一次汇总,经仓库主管、计划物孔经理确认后,交总经理批准
3-3-5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五、采购部门绩效考核指标
1、采购交货准时率
1-1指每月的采购物料、外购成品准时交货达成情况
1-2达成率=(物料的实际准时交货批次/应交货物料总批次+外购成品的实际准时交货批次/应交货外购成品总批次)/2*100%
1-3每批产品必须全部按时送到仓库才能算该批准交,若有1件未按时送到,则该批算迟延。
1-4以不影响生产计划为准
1-5考核部门:仓库
1-6记录表格:《每日收货汇总表》、《采购周期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7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仓库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
2-1指一个单位周期内所有采购物料按质量完成的状况
2-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总来料检验合格批次/总来料检验批次*100%
2-3适用于须经过进料检验的所有来料
2-4考核部门:品管部
2-5记录表格:《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日报表》、《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品质周报、月报
2-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但每周要提供一次数据
3、采购单价下降率
3-1指主要材料中各类物料单价相比期初的下降率之和
3-2采购单价下降率=各类物料单价下降率之和
3-3各类物料单价下降率=(本期单价-期初单价)/期初单价*权重的百分比
3-4考核部门:财务部
3-5记录表格:《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财务月报表
3-6考核期限:每月考核一次,主要材料为:
六、采购部绩效考核的数据收集
1、采购交货准时率
1-1记录表单:《生产计划》、《采购周期表》、《物料需求计划》、《采购部绩效考核物料准交率统计表》、《每日收货汇总表》、《交货计划》、《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1-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生产制令单作业流程》、《物料/品管控制程序》、《采购作业流程》、《来料检验作业流程》、《进料作业流程》《采购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1-3步骤
1-3-1物控员依据主生产计划编制物料、外购产品到位日期。(须交货时间可依采购周期表或采购第一次的交期为准。
1-3-2物控根据仓库提供的《每日收货汇总表》统计当天实到批次,并以每批物料或产品的最后一件产品入库日期计算准交率
1-3-3物控根据《物料需求计划》统计每天的应交货批次
1-3-4物控员根据《采购部绩效考核物料准交率统计表》每周每月进行汇总、并计算出采购物料准交率
1-3-5物控员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计划物控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1-3-6计划物控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2、采购物料批合格率
2-1记录表单:《来料检验报告》、《检验日报表》、《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
2-2相关流程:《来料检验作业流程》、《来料检验不合格品处理作业流程》、《品质会议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2-3步骤
2-3-1品管部来料品管根据每天的《来料检验报告》统计当天的来料检验批次及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
2-3-2来料检验组长根据每天的《检验日报表》、《来料检验报告》每周、月分别汇总一次,整理成《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
2-3-3来料检验组长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品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2-3-4来料检验组长每周在品质例会上公布《供应商来料周周质量总结报告》
2-3-5品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3、采购单价下降率
3-1记录表单:《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财务月报表》
3-2相关流程:《生产管控程序》、《采购作业流程》、《进料作业流程》、《采购报价作业流程》、《采购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管理办法》
3-3步骤
3-1财务会计依据《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统计期初每种物料的采购单价及总金额
3-2财务会计依据《物料/半成品进仓单》、《采购订单》《采购单价表》统计期末每种物料的采购单价及总金额
3-3财务会计根据期末物料单价之和减去期初物料单价之和比期初物料单价之和得出采购部物料单价下降率
3-4财务会计根据《采购部绩效考核采购物料单价下降率统计表》每周、月进行汇总,并计算出采购物料单价下降率
3-5财务会计计算完成后交采购部确认,确认后交财务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3-6财务部经理每月按《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数据提报、传递到人事行政部门
七、建议
要完成以上数据的有效收集,必须完成《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绩效考核目标达成计划》,各部门责任人根据相关的流程要求,负责组织收集本部门产生的(《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中规定用来考核其生产绩效系统他部门)考核资料、数据绩效考核办法,并做好整理、归档,通过汇总、统计、审查,到月底各部门负责人将审查过的资料数据按照《____部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及相关指标数据收集的作业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指标分值计算,并将计算出来的各指标结果统计到《部门绩效考核统计表》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交被考核部门确认。
八、生产统计员的绩效管理
生产统计主要是对生产部的数据进行管理和控制,随时掌握并提供生产动态情报信息,接管和核算与生产相关的其他重要的数据管理工作,对生产进行全程监控与跟进,以确保整个生产活动和系统高效、有序地顺利开展和不断完善。
1、 生产统计员的工作分析与职位评价
1-1生产统计的主要工作:
工时统计
生产统计员
生产计划统计
生产进度统计
物耗统计
生产资料统计
工作策划
1-2说明:
1-2-1工作策划:包括统计工作方向的确立,工作方案的策划,相关规章制度的建立,以及工作程序的确定。
1-2-2生产跟进:包括车间待转及转出跟进,全程跟进,成品入库跟进,以及月年度生产汇总等。
工时统计。包括各部门日操作工时统计绩效考核办法,月平均产品工时统计合计与工资核算,实现工时工资分配到人,以及工时系数修正提议等。
1-2-3物耗统计:包括材料消耗系数的测定和核算,每月各部门的生产加工记录,每月各部门的材料消耗记录,每月材料实耗与定额的对比分析,以及物料进度统计分析等。
1-2-4生产资料统计:包括生产计划单物流台账和材料消耗定额的配套制作绩效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技术参数的配套提供,领料单的收发存控制,内部人员培训资料的整理统计,以及各种统计图表的绘制等。
1-2-5生产计划的统计:包括生产计划的达成情况和编制情况、异常处理等。
1-3关键绩效指标
1-3-1生产统计的及时率=生产统计延误次数/总统计次数*100%
1-3-2生产统计的准确率=生产统计差错次数/总统计次数*100%
1-3-3生产记录资料的完整性
1-3-4生产统计报告上交的及时率
1-3-5产量统计准确率=员工实际生产合格产量/总产量*100%
2、 生产效率的计算
2-1生产效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的产出水平
2-1-1生产效率=标准工时(净得工时)/实际工时*100%
2-1-2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产量*100%
2-1-3生产效率差异率=实际工时/净得工时-1
2-1-4实际工时可以理解为实际工作时间,即生产现场每名员工工作时间的总和
2-1-5净得工时是指产品的总加工时间,可以说是制造产品所花费的时间合计
3、生产异常的分类统计:
3-1计划异常:因生产计划临时变更或安排失误等导致的异常
3-2物料异常:因物料供应不及(断料)、物料品质问题等导致的异常

如何做好生产绩效管理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国内和国际市场竞争。为生产绩效系统了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许多企业都在探索提高生产力和改善组织绩效的有效途径,组织结构调整、组织裁员、组织扁平化、组织分散化成为当代组织变革的主流趋势。但是,实践证明:尽管上述的组织结构调整措施能够减少成本(因此提高生产力),它们并不一定能改善绩效,不论是在哪一水平(组织、团队、个人)评价绩效和如何界定绩效,它们只是提供了一个改善绩效的机会,真正能促使组织绩效提高的是组织成员行为的改变,也就是说,要建立学习型组织,形成有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鼓励创新、进行团队合作的组织文化和工作气氛。在这一背景下,研究者拓展了绩效的内涵,并在总结绩效评价不足的基础上,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提出了“绩效管理”的概念。八十年代后半期和九十年代早期,随着人们对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重视,绩效管理逐渐成为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1 绩效的概念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多维建构,测量的因素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1]。因此,生产绩效系统我们要想测量和管理绩效,必须先对其进行界定,弄清楚其确切内涵。
一般可以从组织、团体、个体三个层面上在给绩效下定义,层面不同,绩效所包含的内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方法也不同。就个体层面来讲,人们给绩效所下的定义,尚未达成共识。目前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绩效是行为。Bernadin等(1995)认为,“绩效应该定义为工作的结果,因为这些工作结果与组织的战略目标、顾客满意感及所投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 [2]。Kane(1996)指出,绩效是“一个人留下的东西,这种东西与目的相对独立存在” [3]。不难看出,“绩效是结果”的观点认为,绩效的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表示绩效结果的相关概念有:职责(accountabilities),关键结果领域(key result areas),结果(results),责任、任务及事务(duties, tasks and activities),目的(objectives),目标(goals or targets),生产量(outputs),关键成功因素(critical success factors)等等。不同的绩效结果界定,可用来表示不同类型或水平的工作的要求,在设计绩效目标时应注意区分。
*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重点项目的资助,项目资助号:79930300。
现在,人们对绩效是工作成绩、目标实现、结果、生产量的观点提出了挑战,普遍接受绩效的行为观点,即“绩效是行为”。这并不是说绩效的行为定义中不能包容目标,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组织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4]。Campbell(1990)指出,“绩效是行为,应该与结果区分开,因为结果会受系统因素的影响”,他在1993年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行为的同义词。它是人们实际的行为表现并能观察到。就定义而言,它只包括与组织目标有关的行动或行为,能够用个人的熟练程度(即贡献水平)来定等级(测量)。绩效是组织雇人来做并需做好的事情。绩效不是行为后果或结果,而是行为本身……绩效由个体控制下的与目标相关的行为组成,不论这些行为是认知的、生理的、心智活动的或人际的” [5]。Borman Motowidlo(1993)则提出了绩效的二维模型,认为行为绩效包括任务绩效和关系绩效两方面,其中,任务绩效指所规定的行为或与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关系绩效指自发的行为或与非特定的工作熟练有关的行为[6]。上述认为绩效不是工作成绩或目标的观点的依据是:第一,许多工作结果并不一定是个体行为所致,可能会受与工作无关的其它影响因素影响(Cardy and Dobbins,1994;Murphy and Clebeland,1995)[7];第二,员工没有平等的完成工作的机会,而且,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不一定都与工作任务有关(Murphy,1989)[8];第三,过份关注结果会导致忽视重要的过程和人际因素,不适当地强调结果可能会在工作要求上误导员工。
我们认为,在绩效管理的具体实践中,应采用较为宽泛的绩效概念,即包括行为和结果两个方面,行为是达到绩效结果的条件之一。这一观点在Brumbrach(1988)给绩效下的定义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即“绩效指行为和结果。行为由从事工作的人表现出来,将工作任务付诸实施。(行为)不仅仅是结果的工具,行为本身也是结果,是为完成工作任务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的结果,并且能与结果分开进行判断” [9]。这一定义告诉我们,当对个体的绩效进行管理时,既要考虑投入(行为),也要考虑产出(结果)。绩效包括应该做什么和如何做两个方面。
2管理绩效的必要性
为什么要管理绩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企业要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我们认为,要回答这个问题,至少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2.1 绩效评价的不足和绩效管理的有效性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越来越快,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竞争中,一个企业要想取得竞争优势,必须不断提高其整体效能和绩效。Levinson(1976 )曾指出,“多数正在运用的绩效评价系统都有许多不足之处,这一点已得到广泛的认可。绩效评价的明显缺点在于:对绩效的判断通常是主观的、凭印象的和武断的;不同管理者的评定不能比较;反馈延迟,这会使员工因好的绩效没有得到及时的认可而产生挫折感,或者为根据自己很久以前的不足作出的判断而恼火”[10]。实践证明,提高绩效的有效途径是进行绩效管理。因为,绩效管理是一种提高组织员工的绩效和开发团队、个体的潜能,使组织不断获得成功的管理思想和具有战略意义的、整合的管理方法。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其绩效的持续发展;促进形成一个更加绩效导向的企业文化;激励员工,使他们的工作更加投入;促使员工开发自身的潜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增强团队凝聚力,改善团队绩效;通过不断的工作沟通和交流,发展员工与管理者之间的建设性的、开放的关系;给员工提供表达自己的工作愿望和期望的机会[11]。
2.2 绩效管理可以促进质量管理
组织绩效可以表现为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近年来,质量已经成为组织绩效的一个重要方面,质量管理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Kathleen Guin(1992)指出,“实际上,绩效管理过程可以加强全面质量管理(TQM)。因为,绩效管理可以给管理者提供‘管理’TQM的技能和工具,使管理者能够将TQM看作组织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2]。可以说,一个设计科学的绩效管理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追求“质量”的过程——达到或超过内部、外部客户的期望、使员工将精力放在质量目标上等。
2.3 组织结构调整和变化后,需要采用新的管理绩效的措施
多数结构调整都是对社会经济状况的一种反应,其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如:减少管理层次(de-layering )、减小规模(downsizing)、适应性(flexibility)、团队工作(team-working)、高绩效工作系统(high performance work systems)、战略性业务组织(strategic business units)、授权(empowering),等等。组织结构调整后,管理思想和风格也要相应地改变,如:给员工更多的自主权,以便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给员工更多地参与管理的机会,促进他们对工作的投入,提高他们的工作满意感;给员工更多的支持和指导,不断提高他们的胜任特征,等等,而所有这一切都必须通过建立绩效管理系统,才能得以实现。
3 绩效管理的过程
绩效管理(www.chinatpm.net)是一系列以员工为中心的干预活动。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充分开发和利用每个员工的资源来提高组织绩效,即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达到改善组织绩效的目的。近两年来,我们对绩效管理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曾先后帮助一些企业成功地建立了绩效管理系统,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我们认为,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核心是一系列活动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结束,是另一个绩效管理过程的开始,具体包括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和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四个环节。
3.1 绩效计划(performance planning)
绩效计划是一个确定组织对员工的绩效期望并得到员工的认可的过程。由于绩效包括结果绩效和行为绩效两个部分,因此,绩效计划必须清楚地说明期望员工达到的结果以及为达到该结果所期望员工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技能,即确定工作目标(work objectives)和发展目标(development objectives)。
3.1.1 工作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工作目标的设计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目标确定过程,通过这一过程将个人目标、部门或团队目标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目标设计也是一个员工全面参与管理、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任务的过程,是绩效管理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员工只有知道了对组织或部门对自己的期望是什么,他们才有可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期望的结果。
在目标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目标应与部门或团队目标保持一致。个人目标的设计应体现为一个从组织目标到部门或团队目标再到个人目标的目标逐步分解过程,个人目标是部门、组织目标的细化,个人目标的实现应能促进部门或组织目标的实现。个人目标的确定应考虑组织的战略目标、自己所在岗位的主要职责以及内部和外部客户的需求。第二,工作目标的设计是员工与部门主管共同的任务,员工应自主设计自己的目标并与部门主管达成一致。在过去的绩效评价中,员工的目标设计往往是一个自上而下的过程,目标是强加给员工的,不管员工愿不愿意去做,也不关心员工能否实现,一般做法是年初上级领导为员工设计目标,年终进行目标完成情况考核,没有任何中间过程。正是因为这种‘强加性’和缺乏员工的全面参与,使得绩效评价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第三,所确定的目标的表述应简洁明了,符合“SMART”目标原则,即:Special:工作目标是准确界定的;Measurable:工作目标是可测量和评价的;Agreed:工作目标是双方认可的;Realistic:工作目标是可达到但有挑战性的;Timed:工作目标是明确规定了最后期限和回顾日期的。第四,应确定主要目标,一般为5-7个目标,而且,每一个目标都应赋予权重,并按重要程度进行排列,最重要的排在最前面。第五,每一个目标都应有可衡量的标准,所定标准应尽可能量化,可根据可量化的程度选择数量、质量、时间、成本等作为衡量指标指标。
3.1.2 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
我们知道,工作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表现,员工的行为表现应该保证主要工作目标的实现。因此,在确定工作目标的同时,还应该确定和认可相应的工作行为要求即胜任特征(competencies)。设计目标时考虑到发展目标,这是与目前绩效管理系统主张发展导向(development orientation)相一致的。强调发展目标既可满足组织发展需要,也可为员工个人赢得利益。
确定胜任特征的要求的方式就是建立该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具体包括如下五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绩效标准。理想的绩效标准是“硬”指标,如,销售额或利润、获得的专利和发表的文章、客户满意度等。如果没有合适的“硬”指标,可以采取让上级、同事、下属和客户者提名的方法。
第二步,选择效标样本,即根据已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优秀组和普通组,也就是达到绩效标准的组和没有达到绩效标准的组。
第三步,获取效标样本有关的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收集数据的主要方法有BEI行为事件访谈(Behavioral Event Interview,BEI)、专家小组、3600 评定、问卷调查、胜任特征模型数据库专家系统和直接观察。目前,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是行为事件访谈法。
第四步,分析数据资料并建立胜任特征模型。通过对从各种途径和方法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鉴别出能区分优秀者和普通者的胜任特征。这一步具体包括假设产生、主题分析或概念形成等环节。
第五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一般可采用三种方法来验证胜任特征模型:(1)选取第二个效标样本,再次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来收集数据,分析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是否能够区分第二个效标样本(分析员事先不知道谁是优秀组或普通组),即考察“交叉效度”;(2)针对胜任特征编制评价工具来评价第二个样本在上述胜任特征模型中的关键胜任特征,其评价结果是否与效标一致,即考察“构念效度”;(3)使用行为事件访谈法或其它测验进行选拔,或运用胜任特征模型进行培训,然后,跟踪这些人,考察他们在以后工作中是否表现更出色,即考察“预测效度”。
根据“SMART”目标原则,个体所设计的工作目标应该是可达到但有挑战性的,也就是说,工作目标应略高于自己的实际能力。因此,为了保证顺利实现所确定的工作目标,员工必须有一个提高自己的胜任特征的过程,而且,通过提高自己的胜任特征,还可以促进员工完成更高的工作目标。在这里,可以根据前面所建立的胜任特征模型,编制工作行为评价问卷,并采用3600 评定方法来确定员工实际具有的胜任特征与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的差距,即培训需求,然后,就可以确定员工的发展目标和计划了。
制定发展计划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领导与员工应就员工个人发展目标达成一致。第二,员工有权利和有责任决定自己的发展目标。第三,培训和发展活动应支持所确定的工作目标的实现。第四,培训和发展活动应符合员工学习的风格。因此,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在职培训、进修、研讨会等。
3.2 管理绩效(managing performance)
管理员工的绩效是绩效管理中非常重要一个阶段,也是常常被忽视的一个过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保证员工能够按照第一阶段设定的目标,顺利地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管理绩效主要采用以下三种形式:
3.2.1 辅导(coaching)
辅导是一个改善员工知识、胜任特征(行为)和技能的过程,。辅导的主要目的是:第一,及时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工作进展情况如何,确定哪些工作需要改善,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第二,在必要时,指导员工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第三,使工作过程变成一个学习过程。有效的辅导具有这样一些特征:辅导是一个学习过程,而不是一个教育过程;员工个人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并努力达到预期目标,在学习过程能得到管理者的支持、咨询和监控;反馈应该具体、及时并集中在好的工作表现上。
进行辅导的具体过程是:第一,确定员工胜任工作所需要学习的知识、技能,提供持续发展的机会,掌握可迁移的技能;第二,确保员工理解和接受学习需要;第三,与该员工讨论应该学习的内容和最好的学习方法;第四,让员工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学习,并确定在哪个环节上需要帮助;第五,鼓励员工完成自我学习计划;第六,在员工需要时,提供具体指导;第七,就如何监控和回顾员工的进步达成一致。
3.2.2 咨询(counselling)
有效的咨询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绩效管理实践中,进行咨询的主要目的是:员工没能达到预期的绩效标准时,管理者借助咨询来帮助员工克服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领导在进行咨询时,应该做到:第一,咨询应该是及时的,也就是说,问题出现后立即进行咨询。第二,咨询前应做好计划,咨询应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第三,咨询是双向的交流。管理者应该扮演“积极的倾听者”的角色。这样,能使员工感到咨询是开放的,并鼓励员工多发表自己的看法。第四,不要只集中在消极的问题上。谈到好的绩效时,应具体并说出事实依据;对不好的绩效应给予具体的改进建议。第五,最后,要共同制定改进绩效的具体行动计划。
咨询过程包括三个主要阶段:(1)确定和理解:确定和理解所存在的问题。(2)授权:帮助员工确定自己的问题、鼓励他们表达这些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采取行动。(3)提供资源:即驾御问题,包括确定员工可能需要的其它帮助。
3.2.3 进展回顾(progress review)
绩效进展回顾应该是一个直线管理过程,而不是一年一度的绩效回顾面谈。工作目标发展目标的实现对组织的成功都是至关重要的,应该定期对其进行监测。在绩效管理实践中,人们主张经常进行回顾。对一些工作来讲,每季度进行一次会谈和进展总结是合情合理的。但对其它短期工作或新员工,应该每周或每天进行反馈。在进展回顾时,应注意:第一,进展回顾应符合业务流程和员工的工作实际。第二,将进展回顾纳入自己的工作计划。第三,不要因为其它工作繁忙而取消进展回顾。第四,进展回顾不是正式或最后的绩效回顾,进展回顾的目的是收集信息、分享信息并就实现绩效目标的进一步计划达成共识。第五,如果有必要,可以调整所设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
3.2.4 自我监控
由于组织的扁平化和分散化,必须鼓励员工进行自我管理,员工应该能够管理自己的绩效,而不过多地依赖领导。员工应该从了解自己的日常工作的同事那里获得具体的指导和反馈,主动随时回顾自己的绩效,在正式的绩效回顾之前,先对自己的绩效进行判断,并根据结果调整自己的计划。
3.3 绩效考核(performance appraisal)
工作绩效考核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进行月考核、季考核、半年考核和年度考核。工作绩效考核是一个按照事先确定的工作目标和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考查员工实际完成的绩效情况的过程。考核期开始时签订的绩效合同或协议(performance contract or agreement),一般都规定了绩效目标和绩效测量标准。绩效合同一般包括:工作目的描述、员工认可的工作目标、发展目标及其衡量标准等。绩效合同是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绩效考核包括工作结果考核和工作行为评价两个方面,其中,工作结果考核是对考核期内员工工作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和评价,一般由员工的直接上级按照绩效合同中的绩效标准,对员工的每一个工作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进行等级评定;工作行为的评价工具是工作行为评价问卷,该问卷以工作岗位要求的胜任特征模型中所包含的胜任特征为结构维度编制而成,一般采用自评和3600 评定相结合的方式,由员工本人及其上级、同事、下级、客户对被考核的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可观察到的具体行为进行等级评定。
3.4 奖励绩效(rewarding performance)
一般的讲,无论是结果绩效还是行为绩效,只要达到或超过了绩效考核期开始时确定的绩效标准,都应该给予奖励。但是,奖励的方式不一定都与钱有关。而且,奖励只有符合下列两个条件时才具有激励作用:一、为被奖励者重视;二、与被奖励者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绩效相一致。由于人的需要是千差万别的,对一个人具有较大激励作用的事情,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会毫无激励作用,因此,有效的奖励系统应能反映不同员工的需要。通常的奖励方式有:绩效工资;表扬;晋升;个人奖金;团队奖金;奖品;特殊津贴等。
目前,人们对绩效工资持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是支持,另一种是反对。在引进绩效工资系统时,应考虑这些不同的观点。
1.支持绩效工资的观点
Heneman(1992)的报告指出,“许多研究都表明了绩效评定和工资变化相关”。也就是说,绩效评定的分数高,绩效工资的增加额也高。公司能够把绩效工资与过去的绩效联系起来。但是,Heneman(1992)又进一步指出,“工资与绩效的相关程度不高”。因为,除了绩效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影响绩效工资的确定。况且,这些研究并没有谈到工资的激励作用[13]。
2.反对的观点
绩效工资是一种激励因素吗?它能够改善绩效吗?此类问题是非常难于回答的。因为,动机和绩效受许多因素的影响,二者还相互影响[14](Kanfer,1995)。某种干预(如绩效工资)与特定结果之间不一定存在相关。即使发现了相关,也不一定就是因果关系。Fletcher Williams(1992)对管理人员的调查表明,“在对组织HR和直线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人们对金钱的激励作用几乎没有一致的看法。大多数人觉得管理层的真正激励因素是达到绩效标准后的职业和个人自豪感,或者是对组织的忠诚,或者是来自同事的压力。相反,也有一些人认为金钱是激励改善绩效的最重要的因素”[15]。Thompson(1993)对三个组织的员工调查后总结到,“在实践中,并没有看到人们经常谈到的绩效工资的益处。第一,绩效工资没有激励作用(即使对绩效评定高的人),相反却很有可能挫伤员工的积极性。第二,几乎没有证据说明绩效工资能够留住高绩效者,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表明绩效较低者会寻求离开组织。第三,即使在已经实施三年多的情况下,员工对绩效工资带给组织文化的影响方面仍持消极或中立的态度。最后,员工对绩效工资是否公平不清楚” [ 关于生产绩效系统和生产绩效系统包括哪些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生产绩效系统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产绩效系统包括哪些、生产绩效系统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Excel中如何制作多栏画?Excel中制作多栏画方法
下一篇:Excel中如何计算带单位数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