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生产制造企业管理)

网友投稿 468 2023-02-17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以及生产制造企业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产制造企业管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制度

为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企业管理制度。

一、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要步调一致,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以责任制为主体的体系,提高公司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条件,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扩展资料:

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又称生产控制。其内容包括:

①生产组织工作。即选择厂址,布置工厂,组织生产线,实行劳动定额和劳动组织,设置生产管理系统等。

②生产计划工作。即编制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

③生产控制工作。即控制生产进度、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

④保证纳期交付正常。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保证客户产品交付正常。

生产管理的任务有:对客户产品交付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通过生产组织工作,按照企业目标的要求,设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物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允许的生产系统。

通过生产计划工作,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案;通过生产控制工作,及时有效地调节企业生产过程内外的各种关系,使生产系统的运行符合既定生产计划的要求,实现预期生产的品种、质量、产量、出产期限和生产成本的目标。

生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做到投入少 、产出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采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目的,则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应地,生产管理绩效主要分为以下六大主要方面:

1)效率(P:Productivity)

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也可理解为相对作业目的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法,是否最适合并被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人均产量就会提高,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2)品质(Q:Quality)

品质,就是把顾客的要求分解,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数据,形成预期的目标值,最终生产出成本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生产主管来说,品质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是评价其生产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品质管理,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企业集合全体的智慧经验等各种管理手段,活用所有组织体系,实施所有管理及改善的全部,从而达到优良品质、短交货期、低成本、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3)成本(C:Cost)

成本是产品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企业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挤占的利润空间很大,那么相应的企业的净利润则相对降低。因此,生产主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将成本绩效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4)交货期(D:Delivery)

交货期是指及时送达所需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够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而且生产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但是没有良好的交货期管理体系,不能按照客户指定的交货期交货,直接影响客户的商业活动,客户也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交货期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客户进行商业活动的关键,不能严守交货期也就失去了生存权,这比品质、成本更为重要。

5)安全(S:Safety)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安全地进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出现工作事故,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交货期,还会对员工个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对国家也产生很大的损失。

6)士气(M:Morale)

员工士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离职率、出勤率、工作满意度。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从而使公司尽可能地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产管理

中小型企业中精益生产管理TPS如何应用?

中小型企业因体量不大比较聚焦更能发挥精益生产管理的功效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在TPS执行过程中应建立若干个小型CPS生产单元,这样可以最迅速应用TPS并发挥作用。

可能很多从事智能制造领域的人并不陌生这个生产模式,它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由旗下一个副社长-大野耐一所创建,全称叫丰田精益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定义了以市场订单为核心,撬动整个生产供应链,降低供应链生产浪费,提升生产节拍,从而提高整体产能。与以色列专家高德拉特的TOC理论并称目前制造业两大理论体系。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复苏和兴起,逐渐对原有落后的生产产能产生不满,在追求变更生产方式中,中国制造企业经历过太多尝试,无论是订单模式、库存模式还是混合模式都无法实现产能大幅度提升,但是企业内部依然在不断增加工人,增加设备,为何产能一直提成不了?

在中国一些大企业中,应用了很多诸如IBM、西门子当然也包括丰田的精益管理等各种先进管理体制,大部分都头破血流,反而在一些中小型企业得到成功,这是为什么?
首先 :中小型企业供应链延伸范围小,市场灵动,对于产能的动态数据可以更为快速的进行调整,每条生产线或者每个生产单元都可以切割出来,这也是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我强调企业必须建立cps生产单元的原因。

其次 :以数据为驱动,必须构建一整套闭环的信息化平台,如ERP作为整体资源管理、MES(生产执行系统)作为过程执行实时提供生产数据,结合采购、订单、物流配送等等形成供应链管理系统,以信息化数据指导哪里节拍下降、哪里产生浪费、哪里是瓶颈。
所以在具体中小型企业生产过程中,必须以信息化数据为依托,实现实时数字化工厂,来指导TPS的执行,一定不是理论指导数据,大家觉得日本人的理论是否可以借鉴学习呢?

精益生产说白了就是将生产过程更加精细化。这个过程其实应该从ERP开始。但是任何软件的发展都是要逐步来完善的。也就是要不断的升级。你们可以参考聚友软件。这是一个积木化的ERP软件。可以按照企业的管理要求逐步完善。逐步达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这是一个低成本的软件。他每天的使用费用不超过五元。并且可以。在线试用。并且在线试用的环境效果就是以后正式使用的环境和效果。

制造业生产管理的4大痛点

制造业老板说:我年入几千万,活得不如广场舞大妈。

中小企业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少中小企业主感叹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除了“大环境”的困扰之外,现今的中小制造业,实际上已面临"管理差距"或"管理落后"的严峻挑战,中小制造业应“强练内功”,始终以精细化的理念进行经营、管理,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量,持续挖掘内部潜力,才能获得竞争优势。

作为管理者,一谈到生产管理,可能会想到很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订单准交率不高、计划达成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在制品太多、生产周期长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你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你还是一名企业主,你甚至经常会对管理层、对下属大发雷霆,因为在制品有很多,但是客户要的货、急着要出的货又做不出来,不急的货却做出来一大堆摆在仓库里。

在做好生产管理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中小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痛点,只有通过正确的认知企业存在的管理瓶颈和所处的位置,有助于我们提出科学的改善方法。

▊1.个体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

在很多管理者看来,个体效率的高低决定着一个企业效率的高低。这个结论在企业发展初期,企业规模还不是很大的前提上也许是成立的。但是当我们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具备一定规模后,就会发现个体效率高不一定等于组织效率高,具体到我们企业的表现就是,在车间里面员工都很忙,但是,业务要求出的货却做不出来,不紧急要出的货在仓库堆成山。

▊2.整体生产状态不稳定

中国制造乃至世界制造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中小企业基本上是给高精尖的大型企业配套供应商,或者是一些传统制造业。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都是处在产业链的中低端。处在产业链中低端的中小企业,不稳定因素主要如下:

(1)订单不稳定

中小企业不像在产业链高端的大型企业可以根据销售预测、市场分析来进行相对准确的定量生产。在中小企业里,插单、改单、加单、消单现象非常普遍。中小企业在整个订单的预测下达基本上都是处于被动状态。有些企业甚至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也为了能够快速出货而做大量的库存,结果出现客户产品升级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供应链不稳定。

因为订单和成本的关系,很多中小企业的整个供应链是不稳定的,很多企业的供应商都是小作坊式的,有些供应商可能就是两夫妻在家里面进行工件的加工而已。

(3)生产过程不稳定。

这个状态在生产工艺路线长,产品配件多的企业里面显得尤为突出。很多传统的企业,因为自动化程度不高、工艺路线长等原因,造成各个工序都有可能出现设备的异常、品质的异常、材料的异常、人员的异常等等。整个生产过程的不稳定在中小企业里面占据着主要位置,也是很多企业最头痛,最难解决的问题。

▊3.中小企业里面的生产基础资料大量缺失

大量的传统企业里面基础资料是缺失的,数据流是不完整的甚至还没有建立起来。很多企业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一些数据,或者也上了ERP系统,但是数据的真实性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也不能够起到真正指导生产的作用。这也是企业推行ERP系统为什么不成功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主要缺失以下几类生产基础资料:

(1)技术资料的缺失。

BOM表是一个产品部件构成最基本的资料,但是在很多企业里面,BOM表的准确性不高。技术参数的档案管理缺失、技术资料的不完善等等,这给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技术层面的异常。

(2)工艺资料的缺失。

很多中小企业里面工艺资料是缺失的,像对应产品的作业指导书、工艺流程等。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全凭管理者个人的经验来进行生产。

(3)生产资料的缺失。

很多企业里面仓库帐物卡的准确率非常之低,仓库是生产产前准备物料的核心,仓库数据都是缺失的,所以就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点。

(4)职能部门缺失。

我们生产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资源的统筹,生产计划的编排和跟进。但很多企业里面还没有专门成立PMC部,业务接到订单以后直接给到生产部,车间生产完全由车间自主决定。所以,经常会出现业务部与生产部“骂架”的情况。

管理要做的就是让其各司其职,正确梳理企业的组织架构,这样才能为流程打下基础。

职能部门的缺失让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以后会变得谁都没有责任,都是企业老板的责任。

▊4.人才梯队建设不完善

大量的中小企业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很多管理者都是跟着企业发展从员工一步一步成长起来的技能型的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的管理培训。

诚慧生产拉动及追溯系统 (LTS)基于精益生产理念,连接仓储、生产拉动、追溯,一个平台贯穿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过程,实现企业生产管理一体化,大幅度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 点击查看详细说明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

为什么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诸多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的中小企业的生产计划做的都很差呢?生产为什么会那么混乱呢?我下面为你整理了中小企业生产管理混乱原因分析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第一:企业的导向有问题

许多中小企业的老板都是业务出身,都知道没有业务就没有利润,业务是利润的源泉,所以,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他们非常注重客户的要求和反应,一切围绕着客户转,对于与客户打交道的人——业务人员也赋予了高于一般管理者的权力,致使企业完完全全成为了客户的附属和车间,而客户的类型和需要又是多种多样、千变万化的,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满足了甲客户的要求,就难以同时满足乙客户的要求,有时候刚按客户的来做,客户可能又更改了要求!

总之,企业的一切都随着客户的变化而波动,企业总是在追赶着客户的脚步,却又永远无法追上。

从理论上来说,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应该随着客户的需要而动,但从操作层面上来讲,这却是一句空话。

因为每一个企业的存在,首先是为了自身的赢利,企业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它不得不去关注客户的需要,可见,自身的自存和赢利是目的,满足客户的需要是手段,那么当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要而陷入一片混乱,并且付出了企业不能承受的成本和代价时,企业就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模式了,企业应该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过得更好。

当企业思考自己怎样才能过得更好的时候,管理就开始提上了议事日程,过去单纯拼市场的做法,就开始转向既靠市场更靠内部管理的阶段,企业经营的目光开始内、外兼顾,企业的行为开始走向了自我控制。

计划部门就是企业自我控制的关健部门,因为一切外部客户的要求和信息要变成企业的行为,都需要通计划的过滤和干预,企业开始逐渐懂得,既要满足客户需求,但又应该有所选择的去满足,既要按客户的要求去做,但又必须将客户的要求纳入到企业的整体目标中来,满足客户需求,并非百分之百的听命于客户,而是通过积极主动的引导和沟通达成一致,成为企业和客户的共同需要,然后动用企业资源去达成这个共同的目标。

在这里,对客户需求干预是必须的,而有效干预的前提就是选择,选择适合于企业的客户,选择与企业的现有能力和资源相适应的客户,而不是满足所有的客户,是既兼顾这客户需要又兼顾自己需要的前提,所以,强调企业自身的目标和需要并不与“以客户为中心”相矛盾,只有当企业面对市场,什么客户都想抓住,任何一份订单都不愿放弃的时候,这两种目标,即“以企业赢利为目标”和“以客户为中心”才是尖锐对立的,而当企业有选择的对待客户的订单,当企业找准了适合自己的客户时,企业的赢利目标和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才会相辅相成,合二为一。

所以确切的说,当企业面临一种两难选择时,即意味着企业还没有真正的做出自己的特色,还没有在市场上取得清晰而准确的定位,还摇摆不定,究竟想与哪些客户做生意还不很清楚,此时,他们想跟世界上所有的客户做生意,想赚能赚到的所有的钱,当然他们知道这不太可能,但他们又认为别无他法,他们还不能稳定的去做事,还不能靠一种做事的风格和特点去吸引客户,而只能做出来以后去取得客户的认可。靠最终的结果,而不是风格和特点赢得客户。

他们就跟那些与客户打交道的其他供应商没有区别,客户随时可能离他而去,客户跟他做生意也只是偶然和随机。

正因为他的生意取决于大量的偶然和随机,他便会不顾一切的抓住每一个机会,因为他不知道和下一个机会在哪里。这是对未来没有一点掌控感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和忙乱,但被企业自己错误的理解成了“以客户为中心”和“以市场为导向”, 这是一个谬误,只能证明这样的企业尚未成熟,或正在走向成熟,但绝对不应该理解成他们在成熟的实践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做出这样的判别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告诫许多中小企业,要真正的做好以客户为中心,不是靠这种以混乱为代价,凡事听命于客户的方式去实现,而是靠自己准确的市场定位和特色,靠与某些类型的客户而不是全部客户形成稳定的关系来实现,生产的计划性,恰恰有助于企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去面对客户。

所以,如果企业因为计划对需求的干预而导致某些客户和订单的流失,那只是表示这些客户不是企业的目标客户,是企业优化客户的过程中必须付出的代价,往往这样流失的订单和客户并不是能给企业带来多大赢利贡献的客户,放弃只是迟早的事情。

第二,企业的管理基础太差

许多中小企业的管理都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靠着一些有经验的人在支撑着,管理的对策都存在于这些人的脑袋之中,尤其对于生产运作管理,他们凭着自己在车间干了多年的经验,来判断订单的完工期,来组织生产。

但这种判断和组织有没有充分的根据,是否科学,却一概不知,他们只知道昨天这样干,今天就这样干,今天就这样干,将来还这样干。

生产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复杂而又需要精确掌控的过程,一个订单有许多的品种,一种产品又有许多的零部件,每个零部件又需要经过若干道工序,一道工序又需要物料、人工、设备等各种生产要素的准确的配合,这一切都如同一台精确运作的机器,它需要内部各个环节的运作都恰如其分的吻合上,它需要精密的计算和管控,才能生产出好的产品,才能保持高效,然而我们的中小企业的生产管理者们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又怎样的管理着这台精密的机器呢?

他们是些看见数据就头疼的人:他们喜欢在车间对着人和事发威,但他们就怕看一张张枯燥的报表和数据,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管物,他们认为管理就是与活生生的人打交道,所以,他们看起来,个个生龙活虎,在车间走来走去,并且总是虎虎生威,让员工见着就怕,他们以为只要工人们怕了他,不敢偷懒,工厂就管好了,管理就到位了,不让人闲着,不让设备停着,不让地方空着,这就是这些从大山深处跑了出来,从农业劳动力转眼成为了工业管理者的他们非常朴素的管理理念。

他们的祖祖辈辈一代代的传输给他们这样的理念:只要肯干活,就能过好的生活,肯干成为了如今大多数中小私企生产管理者的共同的特性和标志。这种特质的确成就了私企老板的企业正因为有这群拼命三郎才有许多中小企业的今天,有他们一天十几个小时的拼打才有了中小私企在市场上的特殊竞争力——低廉的价格。

这群人以及他们所率领的工人们有点像50—60年代的一群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大干快上的前辈们一样,尽管他们的动机不同,但他们的作用和风格却非常相似,这是同样有着实干精神和朴素目标的一群人,可以说他们是许多发达地区私营工业企业的基石,但他们与他们的前辈们一样,都只能代表一个时代,而不能代表未来,因为这些人身上所拥有的只是工厂这台机器诞生时所需要的蛮干和吃苦,而他们身上所缺乏的,却是让这台机器高效运转所需要的精确的计算和运畴的能力。

所以,他们可以让车间显得热火朝天,呈现一片繁忙景象,但却不能保证什么时候出货,他们可以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他们已经忙得够炝了,但实在难以准时完工,原因可能是有几种物料没能准时送到。当然缺物料是供应商的错、是采购的错,或者谁都没错,只是因为他们不能闲着。

也可能是原本准时完工,但偏偏设备又出了问题,还可能是因为中途插了一个订单,而打乱了生产的正常秩序,总之原因非常的多,一切都难以预料,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多,一切都难以预料,他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他们非常的卖力,而最难以做到的是准确的预计,他们认为一切都无法预计,其实他们压根儿就没有做过预计,他们只是感觉,感觉应该没问题,感觉三天可以交货,一切全凭感觉,这就是目前许多中小私企管理人员的实际,在这样的管理背景下,混乱和低效是自然的事。

目前的许多中小私企,就像一台无法看清内部运转状况的机器。

我们把订单下到车间、仓库、采购,就如同把材料送进了这台黑箱一般的机器,谁都不知道究竟什么时候能出来,出来的东西究竟有没有问题,没有出来的话又卡在了何处。

一切像是听天由命脉,一切要靠上帝保佑,有的企业会因为装配车间的某个部件需要返工,而无人追踪返工件的情况,竟使得正常的装配期停滞十天以上,有的企业全凭老板每天的跟进,如果老板不跟进,就会有一半的货出不来,就算老板在装配车间跟进出货,也往往得加班加点,这种情况并不完全是因为出货多、任务重,很多的情况是大部份装配所需的零部件已生产出来,但有一、二种或一、二件却还在别的车间,或在仓库或采购途中,整个的生产过程,监控工作做得很差,只有要出货时,一切才开始普得明朗,缺多少?缺什么?卡在何处?才开始引起了各个相关环节的注意,并且成为了他们重点解决和攻克的目标,所以,老板成为了生产的总控制,总调度,出货成为了检验企业一切问题的标尺,从进到出整个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却没有一个人清清楚楚的知道和掌控,如同一个黑箱,人们看不清里面发生了什么,只能从结果上判别断发生过什么,这就是许多中小私企生产管理的实际。

千万不要认为这样的企业不挣钱、没客户,其实这样的企业依然在挣钱、在生存,生存得了多久难说,但至少已生存了好几年,并且也为老板创造了每年几百万的利润。

这是事实,尽管难以理解,特别是在许多管理水平远远高过这些私企的国有企业,纷纷倒闭的时候 ,这样的企业竟然还能生存,而且活得不是很差,的确让人费解,也许它靠的是对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的劳动力的无时间限制的使用,问题虽多,但出了问题,哪怕半夜,管理人员也得起来解决问题,员工再辛苦也必须保证出货,这种消耗战、疲劳战的打法弥补了管理上的不足,也是国企所做不到的,但消耗战、疲劳战尽管解决了企业不少突然发生和发现的问题,弥补过程控制不力所产生的许多漏洞,但却带来了人同的大量流失和长期战斗力的锐减,直接的结果就是企业团队不稳、成本居高不下,表现波动难料,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过程控制,在于打开这个黑箱,让人看清楚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怎样发生的。

其实,包括老板在所有管理人员天天都在企业、车间泡着,一切的事情,都是他们亲手做出来的,亲眼看到的。那么又为什么说他们看不清这个黑箱中发生的事呢?这个黑箱究竟指什么,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首先,我们每一位企业生产者或管理者,都从事着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岗位的工作,他们亲眼所见,亲手所做的大多是局部的细节的工作,细节和局部就是他们的全部,而企业的分工所造成的局部和细节是整体的分解,缺乏全局观念是他们的位置和视野所决定的,统畴和协调不是他们的职责。

其次,对于处在一种统畴、协调位置上的人而言,对细节的真实把握又是他们的难点,因为他可以游走于各个车间或各个部门,能看到正在发生的一切,这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真实,或者叫事实,这是绝大多数管理者所能知道的真实,而这种真实的价值却非常的低。

因为这种真实与最终的结果之间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漫长的过程是由无数个这种真实的片断所构成的,就如同一个产品,是经过原材料的采购、验货、入库、发货,车间的准备、分工、领料、上机、加工、运送、等待、再加工、入库等许多个环节所构成的,而这许多个环节却在空间上,由不同的人,不同的部门,在不同的地点完成着,在时间上,由这分布各处的人和物推进着。

我们看到的是某一时间段或某一空间内的真实,然而,最终的产品却出在这无数个真实片断的集成上,片断的真实是我们能看到的甚至是我们所做的,但这种真实片断的集成却不能上眼看到或一步做到,它需要我们对这种片断的真实关系有准确的把握和了解,正如同我们能看到车间正在做什么,我们还无法做出准确的判别断,我们还必须知道,它们要做多久,什么时间可以到达另一道工序或车间,而另一道工序或车间在哪个时间又处在一种什么状态,也就是说,我们要了解,现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一切,在今后的许多时间内,将会怎样变化,我们才能准确判断出结果怎样,否则就只能等结果出来了再说,最关健的,是要知道各道工序、各个岗位、各个人他们所做的事情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自然包括先后的因果的关系,但最重要的是,它们必须是量化的。只有数量化的掌握了这诸多事情的关系,才能得出一个精确的结论,否则就只能是大概或者可能。

也就是说,对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以及这些环节和方方面面的关系进行量化的把握,才是我们所真正需要的事实,而这种事实,却不能单凭经验得来,单凭到现场就能看到,单靠埋头苦干就能干出来。它需要经验的总结、分析,需要对许许多多生产数据的搜集、整理、累积,而这对许多中小私企而言,却是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既没有这样做事的习惯,又没有这样干卅和有能力干事好这事的人,大多数老板本身就是一些愿意整天跟人打交道,而不愿片刻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数据化管理的落后是这些企业管理体制水平低下的核心。

这些企业的老板以及他所带的人都是一些充满了务实精神的人,他们认为生产就是把产品做出来,把货交出去,再把订单争回来,再生产出来,再交出去,如此循环往复,所以他们关注的点都是过程结束的点,过程是这些老板们不太关注的,所以生产过程的分析、研究,生产过程中许多数据的采集、分析、改进等等都不是老板们关注的重点,一句话,做得出来就行,做不出来怎样分析都没用。

这其实是老板经营的盲点,这种所谓的务实精神是企业管理升级的瓶颈,曾经有家企业的老板在回忆企业一段时期的准时出货率时,自信的认为应该有90%以上,但当我们帮他拿出统计数据时,老板愣住了,因为数据显示只有50%,相差了40%老板竟然未知,因为他凭感觉,好像客户对出货也还是基本满意,便认为准时出货率不会很低。

这一方面是因为业务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没有将真实情况完全告诉他,怕他发火,业务人员自己做了许多工作,掩盖了问题,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客户习惯了他们的交货方式,见怪不怪,不想过多抱怨,但交期要求特别准时和紧急的订单一般就不会下给这家企业,所以,他得到的往往是交期要求不高的客户订单,当然这样的客户订单往往利润就较低,并且这种客户稳定性也不高。

总之,对那些业务等,忙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任意取一组数据,就能让老板吓一跳,也能发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甚至可能颠覆老板和管理者们的感觉和判断。

只有人和事,而没有数据,这是中小私企的病根,他们认为管理就是管人、管事,所以,他们眼睛里,头脑中只有活生生的人和事,而看不到这些人和事背后的数,其实恰恰是这个数才反映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人和事是表像,它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它因为生动和丰富多样,极易影响人的感觉,数是事物之间的本质关系。

因为抽象而不容易被人感知,因为理性而不容易成为人们兴奋的焦点,但却是这个世界上,比所有丰富多彩的表像更本质的东西,只有掌握它,才能获得自由,才能驾驭你所赖以生产或生活的事物,人单纯凭经验是难以从表像进入本质的,长时间的感受和感觉并不能使人的认识直达事物背后的数,正如同整天上楼梯的人不一定知道楼梯的阶数一样,它需要仔细的观察,有些还需要长期的搜集以及深入的分析才能找到存在于事物背后的规律,才能取得我们计划、统畴时所需要的数据。

从某种意义上说,管理的对象应该是各种各样的数据。因为企业用得最多的管理工具是人的大脑,而我们大脑这个工具加工的对象就是各种各样的资讯、信息,而管理水平不高的企业内这些资讯、信息,吕量的都是以经验、感觉、印象等等形式而存在,其特征是概括、生动,但模糊、不精确、不确定,当这些模糊、不精确的材料经过我们大脑的加工后,生成的判断、结论自然也是模糊和不确定的,所以许多企业管理中的不确定性就深藏在大脑这种管理工具加工的材料的特性中,只有改变这些输入大脑的材料,让它们具有数据化的、精确的、可度量的特征,经过处理品后输出的才有可能是精确的、可衡量的。当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加工的“工具”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三,企业管理“工具”存在的问题

如上所述,企业用得最多的管理工具是人的大脑。当我们将管理的对象理解成人和物时,许多人的大脑是够用的,企业内部大量的传统型人才,包括老板本人,大多是些既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又拥有超出一般人的智慧的人,仅仅让他们去与人和物打交道,他们会毫不逊色,他们的智慧和品质是支持他们的从事对人和物的管理,但与数据打交道,他们便晕露出了内在的不足。

当我们将管理的对象,理解成数据,将大脑这种工具加工的材料理解成数据时,我们的传统型人才,包括许多老板本身都变得不再是合格的管理者了,一个人拥有勤劳的品性也罢,拥有超过常人的智慧也罢,这些都不能自然而然的提升他们与数据打产道的能力,因为对数据的敏感和兴趣与个人所受的教育以及他的知识结构有关。

数据是理性的、枯燥的,没有一定的理工科的教育背景,没有谁会天然的爱上这些枯燥乏味的东西,同时,接受某种数据处理能力也是必须要以知识作为基础的,它是长期训练的结果,这或许才是企业为什么到了一定阶段,就必须要引入大量的专业人才,淘汰掉大部份传统人才的真正原因。

并不是因为专业人才的智慧在传统人才之上,有些传统人才其实是非常聪明的,也并不是专业人才管人管物的能力在传统人才之上,有些专业人才,比如许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根本就不具备多少管人管物的能力和经验,也不完全是因为专业人才拥有的知识超过传统人才,许多专业人才所学的大学知识在企业都用不了多少,而是因为专业人才经过多年的专业训练,练就了对数据的敏感和兴趣,以及搜索、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他们喜欢,同时也擅长于用数据说话。

相对而言,缺乏一定的专业训练的传统型人才及老板本人,都天然的喜欢许多感性的生动和东西,他们擅于与活生生的人和现实的物打交道,他们的大脑是感性的,思考是形象的,这是两种思维方式和大脑结构的区别,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通过学习所弥补的,是多年的行事习惯。

所以,尽管那些专业人才不具备管人管事的能力,但依然要引进他们,因为经验和能力,可以随着进入企业的时间得到提高,但反过来,让已经成型和成熟了的人,去养成另一种思维的习惯,由感性变为理性,由形象变为抽象,则要困难得多,并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其实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过程。

;

如何在中小企业内部实施精益生产管理

我国中小企业面对现状,如何更好的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持续改善自身的薄弱环节,主要有以下方面:
(1)树立企业的长期理念。
中小企业应该树立起本企业的理念,有一个长期的目标,能凝聚员工对企业和企业理念的忠诚,同时改变一直以来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上的思想观念:习惯以大量生产方式的思想逻辑为出发点处理企业的各项工作,应转向用精益思想来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大量中小企业成功的案例表明,无论中外,在同样的环境下企业能够从小到大,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就是这些中小企业的业主和经理是富于远大理想和战略思维的企业家,他们要么有意识地实践了战略管理,要么就是无意识地这样做了。当代研究已经反复展示,战略思维和战略规划与中小企业的财务业绩关系十分密切,是企业生存和成长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具体的实施时,中小企业应在如下方面改善:
①树立战略管理意识,突破观念障碍。
中小企业业主、企业家树立战略意识,首先要树立企业长远发展的意识,克服“得过且过”和“小富即安”的传统观念障碍,对自己的业务和发展目标进行正确的定位。
②实行长期战略,保持自己特色。
中小企业战略管理过程远没有大公司那样正,但改进企业业绩的关键是战略规划的过程,而不是战略计划本身。只要进行了战略制定的过程,—般而言企业的发展总是比没有要好。当然,随着企业的日趋成熟,中小企业长期战略将变得越来越正规。
③加快产权制度建设,促进长期战略的实施。
中小企业的性质很多是民营的或私营的,这种企业重大决策由业主独断专行,风险很大。所以,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应加快产权制度的合理化,变产权一元化为多元化,建立适当的治理结构,解决所有者经营能力不足的问题,让信奉公司的长期战略的人来经营企业。
(2)加强基础管理,持续改善品质。
在我国中小企业,精益生产方式不能得到贯彻的原因中基础管理较差、不能持续改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没有好的基础管理稳定生产和质量,也就不能积累改善和持续改善,想跨越基础管理实现管理创新的结果只能是从头再来。在这方面,中小企业应该坚持下面的原则:
①推行“三现主义”的工作作风,“三现主义”是指我们在推行工作时要从现场、现物、现实的实际状况出发,通过把握和分析事件发生的真实现象、原始数据、发生比率、样品等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线索。
②像丰田那样坚持“死板”的品质管理制度,特别注重建立和维持标准化的品质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并在实际执行时精益求精,不留变通的余地。
③不断进取的品质改善,将不断改进的思想也具体应用在品质管理上,形成了品质维持、品质开发、品质突破的品质改善三步曲,不断将PDCA推向崭新的高度,让零缺陷的品质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成为全体员工的工作动力。
(3)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中小企业应着眼于长远为精益生产配备企业发展所必须的企业人才,同时培养本企业的文化,把企业的目标和员工的目标结合在一起,关心员工,使之在企业里有归属感,树立起对自己岗位的责任感。同时持之以恒地进行面向全员的基本品质意识教育。在全体员工中树立“品质第一,顾客至上”的品质意识,对自己的工作质量的责任感和对上、下工序的关注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训练,对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还要进行经理品质教育。
(4)实施看板管理和均衡化生产。
在中小企业所做的看板管理最先能做到的是生产流程的牵引和控制过程的看板化,但难以很快做到的是作业的标准化和生产的均衡化,因为这些需要一定的软件和硬件条件的积累,中小企业对于均衡化生产应该在持续改善的基础上,逐步具备实施的软硬件的条件后,才开始全面实施。在硬件方面,有下列条件:
①建立以流水作业为基础,批量生产为前提的生产线;
②逐步提高设备、工装的稳定性,加强设备、工装的预防性维修和保养,以保证产品加工质量的稳定;
③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容器做到标准化、通用化、规格化,建立一个高效、快捷的物流体系,在较低库存条件下保证连续正常生产;
④原材料、外协件供应数量、质量有保证,并且能采取有效措施激励供应商全力支持企业内部生产。
在软件方面,有下列条件:
①建立一套快捷、严谨、科学的订单排产系统将市场订单转化为在一定期限内相对稳定的生产滚动计划,确保生产组织均衡稳定。
②建立一个持续改进的质量技术体系,提高工序质量的稳定性。
③建立一个以现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要求所有服务人员随时服务在现场,保证生产的连续性。
④所有相关员工应具备看板管理的必备素质和责任心,熟悉并严格遵守看板管理的运行方式,管理人员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要提高重视程度,为看板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5)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的战略协作关系
在供应商方面,实施精益生产方式要做到均衡化生产和同步化生产,和供应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非常重要。企业对供应商更倾向于选择少量的、可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并有价格竞争优势者,通过签订长期合同,鼓励供应商保持较小且稳定的产出率,按确定的单批数量包装、送货。在精益的理念中,供应商实际上就是企业生产的前工序,所以供应商常常制约着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如果准备实施精益生产,对供应商的管理,应该采取下面的步骤:
①考察供应商是否满足条件,供应商要有完整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稳定性和连续性;管理者强烈的品质意识以及符合要求的品质保证系统来确保来料品质:具有满足企业发展所需的制造能力和发展潜力;合理的成本价格:供应商的多元化及国产化、本地化;一定采购半径优先选择供应商。
②对供应商经常进行监督和检查,提供必要指导和帮助,促使供应商不断提高品质水准,降低成本,达到企业所希望的管理程度和管理水准
③对新供应商必需有一套严格的评价与考核制度;对旧供应商进行定期评审,增大其改善工作的压力。
④定期召集会议,交流情报和相关信息,交流先进技术方法等,帮助建立、改造管理体系,灌输JIT等先进管理思想。

怎么搞好中小企业车间生产管理

工厂管理
一. 理解工厂的本质
设立工厂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赚钱,而且是尽可能地赚取最大的利润。
赚钱的唯一途径就是客户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使工厂能够赚取到把原材料加工成完成品之间的差价,因此客户是我们应该关注的唯一要素,这也是为什么ISO9000把关注客户列为系统的出发点的原因所在。
一切问题站在客户的角度去考量,公司的每一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把满足客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客户至上,对客户无小事,使客户在一切地方都满意的观念应更加强培训,深植在每个管理员的心中。客户对工厂的不满不能及时消除,最终造成客户的流失,对公司来说是最为致命的。
二. 理解客户
1. 客户的需求
现在音响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客户有众多的选择余地,我们如何挤掉竞争对手,使新客户选用我们的产品,我们如何保持老客户的忠诚度,不被竞争对手挖走。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有以下几个决定因素:
1.1. 我们推出的品种是否适应市场的需求? 公司总部负责
1.2. 我们产品的功能设计是否跟上或超越现在市场上的竞争对手? 工程部负责
1.3. 我们产品的外观设计是否新颖别致,迎合最终用户的胃口? 工程部负责
1.4. 我们新产品推出频率能否满足客户的需求? 工程部负责
1.5. 产品的品质可靠,稳定 品保部负责
1.6. 产品能否如期交货 PMC负责
1.7. 产品的价格是否低廉,既公司的成本能否有效控制 管理层负责
1.8. 售后服务是否良好 市场部负责
2. 客户反馈的信息
客户对我们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是否满意,有以下几种信息反馈:
2.1. 客户的建议:处理途径:客户 销售部 市场部 工程课
2.2. 客户的投诉:处理途径:客户 销售部 市场部 品保课
2.3. 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处理途径:市场部发出 回收 分析 提供给管理层和责任部门
3. 客户信息的处理
客户信息是公司最重要的决策和行动依据,因此,任何信息都不可搁置高阁,不做处理,必须循以上途径流动,由市场部集中后统一登录在案,分发给指定部门负责处理,指定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研讨对策,并督察对策实施的有效性,报厂长批准结案后,书面资料抄送市场部,由市场部回复客户。由此,公司和客户能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最终形成双赢的局面,从而保证到原有的客户永不流失,而且新客户会慕名而来。
三. 理解工厂的职责
公司希望通过销售产品赚到客户的钱,和希望赚到更多的钱,只有两种途径达到此目的,即开源和节流:
1. 开源:
公司销售部的职责就是通过品牌建设,不断扩大销售网络,寻找新的客户,增加市场对我们产品的需求量,通过销售数量的增加达到利润的增加。
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工厂制造出的产品能否满足客户的以上需求。因此,工厂在开源上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工厂和销售部门保持良好的互动,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
2. 节流:
即降低产品成本。现在我们所处的音响市场层面已很难有功能上的突破,从而享有垄断特有功能带来的高额利润。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所拼的除了产品品质的保证外,更多的是比较谁的价格更低廉。
既要保持品质的稳定,又要降低产品的成本,这就是工厂的主要职责。这也就是我们过去提出“用最少的成本做出最好的产品”的工厂管理宗旨的意义所在。
工厂要完成自己的职责,必须时刻牢记“以品质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而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科学和严格的管理才能做到,也就是“向管理要效益”。
现代工厂管理的最常用的模式就是“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即列出工厂运作中最关键的控制要素,设立控制目标,划分责任归属,并在月底通过数据分析考核达标情况,从而评价整个工厂以及各部门的表现。
工厂管理的两大目标:品质管理和成本管理
四. 品质管理
品质管理存在于工作的每一时间,每一地点
品质管理分为产品品质管理和工作品质管理
1. 产品品质管理
影响产品品质的有“人,机,料,法,环”五大因素,其中“人”的因素是最重要的。
1.1. 对“人”管理的控制点为:(“人”为所有的雇员,非单指作业员)
1.1.1. “人”过去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受培训状况
1.1.2. “人”加入工厂后的岗前培训,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培训是否全面且合格
1.1.3. “人”的岗位职责是否明确
1.1.4. “人”的工作是否有明确的工作指引
1.1.5. “人”在工作时是否有其他人在监管和评估其工作表现
1.1.6. 公司的厂规厂纪规定的是否合理
1.1.7. 公司的薪酬制度是否合理
1.1.8. 有无建立有效的奖惩措施和激励政策
1.1.9. 公司的企业文化有无建立并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1.1.10. “以人为本”有无真正的实施措施
1.2. 对“机”的控制点为:(“机”既可是机器,设备,也包括作业工具和治具,夹具)
1.2.1. “机”的供应商是否为合格并得到批准的供应商
1.2.2. “机”采购回厂后有无验收
1.2.3. 有无建立编号登记和管理履历表
1.2.4. 有无日常点检,保养和调较制度和记录表单并安排他人稽查执行状况
1.2.5. 对“机”的操作有无制订《作业指导书》或工作指引
1.2.6. 操作“机”的人员有无特别指定,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1.2.7. 对“机”造成的品质问题有无表单记录和采取行动
1.3. 对“料”的控制点为:(“料”既指列入BOM的主料,也指各种生产辅料)
1.3.1. “料”的供应商的挑选是否是经过几家比较得出的最佳选择
1.3.2. 新的料件有无经过工程的试装检验
1.3.3. 新的料件有无通过品保课的寿命,高低温,破坏性实验
1.3.4. 安规部品有无制定控制程序
1.3.5. 新供应商得到认可前,有无我厂的工程和品保人员去现场稽核其品控能力
1.3.6. 首批料件IQC有无加严检验,品保,PE和生产有无专人追踪试做状况,集体讨论后得出结论
1.3.7. 是否所有的料件供应商都是经过以上程序考核的合格供应商,并有《合格供应商登记表》来控制。
1.3.8. IQC的日常抽检有无周报,月报提交采购,推动供应商改善或淘汰不合格供应商
1.3.9. 料件特采有无控制程序,各部参与召开MRB会议,特采料件有无特别的监控手段防止隐性不良流到用户手中。
1.3.10. 料件在入库,储存,搬运,制造过程中有无制订管理程序加以防护
1.3.11. 料件异常引发的品质问题能否及时发现, 并采取有效措施, 防止问题进一步扩大.
1.4. “法”的控制点为:
1.4.1. 是否所有的作业方法都有工程发出的《作业指导书》
1.4.2. 作业员有无掌握《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并考核合格
1.4.3. 有无他人对作业员的操作是否合乎规范进行稽核
1.4.4. 工程课有无不断优化作业方法并加以文件化
1.4.5. 新的作业方法有无对作业员进行再次培训
1.5. “环”的控制点为:
1.5.1. 工作环境的静电防护有无控制程序并切实执行
1.5.2. 工作现场的尘埃,碎片等污染物有无控制程序并切实执行
1.5.3. 工作现场的温度,湿度, 噪音有无控制程序并切实执行
1.5.4. 有无应急措施防止突然断水, 断电, 断汽带来的对品质的危害
1.5.5. 对有毒, 有害物品有无管控
1.5.6. 消防和作业安全有无监管
2. 工作品质管理
工作品质指每个雇员都能完美地完成自己的职责。其控制点为:
2.1. 工厂的管理架构是否齐全,部门设置是否合理。
2.2. 部门的责任有无明确划分
2.3. 部门的内部架构是否齐全
2.4. 部门内的各层工作人员的职责是否清晰
2.5. 部门的运作程序有无明确规定
2.6. 各部门的交叉有无程序规定如何衔接
2.7. 各部门的管理指标是否明确,并且每月在管理层进行研讨
2.8. 持续改善和PDCA的循环有无坚持,工作失误是否在不断减少
工作品质管理遵循的原则是:
人人有职责,事事有程序,管理有目标,不良有矫正,体系有监督
也就是我们过去提出的:“管理制度化,运作程序化,作业标准化”
五. 成本管理
品质管理重在预防,重在规范,所以前期投入较大,成本会相应地提高。但品质是工厂求得生存的唯一保障,所以为达品质的稳定,一些投入是必须的。成本的控制应从成本的整体去进行分析,找出控制要点,纳入目标管理。
产品的成本管理可细分为物料成本管理,制造成本管理,品质成本管理和管理成本管理.
1. 降低物料的采购, 储存, 消耗成本
物料成本占全部成本的60%以上, 是工厂控制的重点,.
1.1. 降低采购成本控制点为:
1.1.1. 在品质保持不变的前提下, 要求现有供应商降价, 通常公司对采购部的要求是年降价目标5%, 并加以考核
1.1.2. 始终寻找质优价廉的新供应商, 经过工程, 品保的稽核及小批量试验后, 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册, 并每月分配给一定的采购额, 一者分散风险, 二者对原供应商施加压力.
1.1.3. 始终寻找更靠近工厂的供应商, 以缩短采购周期
1.1.4. 在制订采购合同时,要特别注意: a. 尽量用月结方式结算订单合同, b. 对来料检验不合格及补换料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定, c.对到料不按时, 来料批退, 补换料不及时的供应商应有明确的经济处罚
1.1.5. 对采购部的考核目标为:
1.1.5.1. 采购订单按时完成率
1.1.5.2. 来料不合格率
1.1.5.3. 补换料按时率
1.2. 降低物料储存成本的原则是JIT, 即及时原则, 其控制点为:
1.2.1. 对全厂的每月库存总量由财务部进行核算及评估
1.2.2. 对货仓执行安全库存和最高库存管制
1.2.3. 对货仓执行每月呆滞料和报废料占库存比例的控制
1.2.4. 对PMC执行订单完成周期控制及库存周转率控制
1.2.5. 对生产课执行降低存拉数WIP的控制和待修理数量的控制
1.3. 降低损耗成本的关键在于提高进料品质和加强制程管控, 其控制点为:
1.3.1. 对每种物料的损耗应有最高限额的管控
1.3.2. 对每一工单的损耗应在工单完成后的规定时间内核算
1.3.3. 每月对主料损耗进行评估
1.3.4. 对生产辅料的消耗量应有明确的工程预算, 并在每月总结中评估生产课的节约状况
2. 制造成本管理
制造成本管理即工时损耗管理, 其控制点为:
2.1.1. 工程测量并制订标准工时, 供财务作为核算基准
2.1.2. 工程编制作业流程时, 拉平衡率最少要达到85%以上, 并不断予以提升
2.1.3. 生产课应控制直接劳动力和间接劳动力的比例, 减少搬运, 物料处理, 助拉, 统计文员, 修理等人力浪费.
2.1.4. 加强人员培训和制程监管, 防止人为失误, 提高生产直通率, 降低维修工时
2.1.5. 控制加班比例和审批
2.1.6. 提高机器设备的利用率
2.1.7. 提高PMC的计划和物控能力, 注重各工段的衔接, 减少待料时间
3. 品质成本管理
品质成本虽然在财务报表上没有单列出来, 实际上在成本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管理者往往重视物料成本和制造成本, 忽略品质成本, 结果对前两者的节省带来品质成本的大幅提升, 不但冲销了节约的本意, 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是得不偿失.
品质成本管理的控制点为:
3.1. 控制来料不合格比例和特采比例, 减少挑选和加工的工时损耗.
3.2. 提高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减少维修成本。
3.3. 压缩QA批退率,减少生产部的返工成本。
3.4. 降低QA抽检不合格率,降低销退比例。QA抽检不合格率是工厂最重要的控制指标,基本上等於客户的返修率.
3.5. 从事品保人员比例的控制
4. 管理成本管理
管理成本包括人力管理成本, 指对车间人员外的其它管理和辅助人员比例进行管理; 行政办公成本指辅助生产和管理的日常耗用控制. 其控制点为:
4.1. 对各部门的管理架构进行审批和精简
4.2. 对岗位的设置需进行科学的评估, 实行定责, 定职, 定人的三定原则
4.3. 公司对办公人员和生产人员的比例应有控制.
4.4. 办公用的日常耗材应进行每月统计和评估
4.5. 水, 电, 汽的节省应管理
4.6. 会议应管理, 以达高效率, 同时避免在加班时间开会.
5. 品质管理和成本管理既矛盾, 又交融, 在两者中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即实行”中庸”之道, 靠的是管理员管理技巧的日益磨练和经验的积累. 当两者严重冲突, 非得放弃一方时, 请记住工厂的本质, 一切以品质为先. 短期的成本增加在将来还可通过加强内部管理弥补回来, 但品质不良损害的绝不仅仅是几台机的问题, 他带来的是客户对我们信誉的丧失, 客户会离我们而去, 这将危害工厂的生存的基石. 所以, 在现阶段, 工厂面临千头万绪的困难时, 请各位首先把握住最后一道关卡: 把不良品和有不良隐患的产品控制在厂内, 不要让不良流到客户手上. 这是工厂管理成功与否的最低标准.。 关于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和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产制造企业管理、中小制造公司生产管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生产与制造的区别(生产与制造的区别在于)
下一篇:进销存库存管理软件(进销存库存管理软件哪个好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