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B2B平台系统的必要性与AI技术的应用探索
403
2023-02-16
本文目录一览: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构造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解决就业压力、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优劣,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息息相关。对此,就部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的现状从企业的标准化、质量检验、计量检测、特种设备使用、产品质量安全等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了调研和探讨,从而探寻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欢迎阅读。
一、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质量管理能力滞后
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从小家庭作坊转变而来的,经营管理经历了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质量管理在很多企业中未能得到高度重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还处于初期阶段。比如,有些中小型企业对原材料无自检能力,只能靠供货方的“质检单”,至于原料是否与所附的“质检单”一致,根本无法核实。对于第三方的公正检验,企业则认为耗时耗力,增加成本。从而造成产品合格率低反而既增加了成本,又降低了市场竞争能力。
2、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
企业经营是为了创造利润,这本无可厚非,但是部分企业无检验室及检验人员,有检验室的企业不开展检验工作,不能保障所出厂的产品是合格的产品,个别企业为了及时供货、满足客户,对存在瑕疵的、甚至不合格的产品随意放行,可见个别中小企业对质量问题认识欠缺之一斑。“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某些企业只是一句空话。企业主受自身思想、文化、社会环境的影响严重,只重眼前利益,质量管理意识淡薄直接导致了降低质量和利润下降的恶性循环。
3、质量管理意识落后
从具体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设有企业内部检验室,配备了必要的检测设备,但很多设备使用率极低,大部分都处于“冬眠”状态。设备的购置就是为了发证考核的需要,一旦过关就束之高阁。很多企业暴露出一种思想:“产品每批都要自检,还要搞好各种记录,这些都是大企业的事情,不如将这些精力投入到生产一线见效快。”中小企业因为大都是个体私企,具有决策灵活机动,市场反应快的优势,但其负面效应就是由于缺乏约束,一味迎合市场,却忽视了内部质量管理。很多企业形式主义严重,比如,个别企业通过ISO9000质量管理认证目的是为了招标销售,提高知名度。然而,在质量管理工作中不按ISO9000标准执行,这就使之陷入“青蛙效应”的负向陷阱。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改进等质量管理关键点,都得不到很好的质量管理控制,既造成了资金的浪费,也失去了企业的诚信和把握市场的良机。
4、质量标准存在误区
很多企业认为:顾客需要就是标准,生产的产品再好,没有人购买也是废品。这一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市场的巨大影响力,但却混淆了市场需要和质量标准的概念。片面认为按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就可以不执行产品标准,造成“有标不依,无标生产”的局面。一些中小企业总是跟在别人后面,简单重复和模仿,缺乏创新。还有一些小型生产企业,采取买样拆解,“照葫芦画瓢”的方式组织生产,技术含量极低,受市场冲击极大。缺乏标准的自主创新。更有甚者,一些企业主对标准为何物都是一知半解,讲起标准执行情况更是不知所云,对无标生产也是不以为然。
二、中小企业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质量控制能力差,不能实施有效管理
突出的表现形式为,质量观念淡薄,认识不全面,以为低成本、快产出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产量第一、质量第二,质量管理上功夫下的浅,控制质量水平低,用简单的包退、包换解决质量缺陷的问题。此外,一些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基础较差、素质较低,大多数没有经过专业技术的培训,这也直接导致质量管理渠道不畅通,形成“中梗阻”,管理失效。
2、未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
所谓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企业内部建立的、为保证产品质量或质量目标所必需的、系统的质量活动,它根据企业特点选用若干体系要素加以组合,加强从设计、生产、检验、销售、使用全过程的质量管理活动,并予制度化、标准化,成为企业内部质量工作的要求和活动程序。是企业为生产出符合合同要求的产品,满足质量监督和认证工作的要求,对外建立的质量体系。
部分企业产品比较简单,直接采用设计图样组织生产,技术含量较低,没有质量管理控制记录,缺少制度、规程制约,质量控制简单,另外,企业主对质量体系理解的巨大差异,也是导致体系无法运行的重要原因。有组织,有目标的质量培训和指导迫在眉睫。
3、自检能力差,硬件投入严重不足
很多企业不能实现自检的是因为,没有检测或实验设备,或设备的量程或精度达不到检测、实验的要求,这无疑是质量管理的软肋。更重要的是企业采用标准低品,不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产品质量档次。即使拥有检验检测设备和采用相对较高标准的企业,对运用检验检测把控产品质量的忽视程度也非常严重,使得设备和标准成为了“壮门面”的“摆设”,即便检验也是多少局限于外观、外型尺寸,甚至检验检测设备无人能够正确操作。再有就是只重出厂把关,忽略过程控制,往往一个工序的瑕疵未能及时发现,导致整个产品的报废,反而使成本大大增加。
三、提高中小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思路和对策
1、提高质量意识,加强引导和培训
首先,企业作为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要确保进厂原料符合标准、生产加工符合法律法规和各项技术规范的要求,必须保证进入市场的产品百分之百合格,符合标准,符合安全要求。企业对产品生产链要以更严格的标准、更负责的态度来要求,生产出让大家放心的产品,这既是企业对消费者的责任,也是企业发展的根本。
第二,质量管理需要好的环境支持。没有人能相信一个不注重质量、生产设备落后的企业能生产出好的产品,建立强烈的责任管理机制和员工素质的普遍提高是质量管理的坚实基础。
第三,注重培训必不可少。对员工进行及时和有针对性的培训,把培训作为职工的福利而不是负担。提高生产技能及质量意识,质量观念深入人心。制定系统、全面的培训计划,对员工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循序渐进,有的放矢,破解中小企业员工素质偏低的难题。
2、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针对目前一些中小企业对标准化工作的模糊认识,加强引导,真正发挥标准的规则作用,通过对标准的制定、发布和实施的“标准化” 过程实现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
“得标准者得天下”,把企业标准化工作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来抓,鼓励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企业标准。只有掌握了标准的话语权,才能占得先机,拔得头筹,利于不败之地。一是主动制定企业标准化战略,规划未来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的发展重点,为企业参与国家、国际标准化活动起到引领作用。二是主动争夺“话语权”,积极开展参与标准的制定,特别是在区域性产品上更要,掌握该领域地方、行业乃至国家标准制定的主导权。三是积极开展标准化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标准化工作与技术发展的有机结合,培养标准化方面的领军人才,提高我市标准化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
3、结合实际,建立起适合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质量管理的关键一是责任意识,二是有一个有生命力的质量管理体系。作为一个科学有效的质量管理方式,卓越绩效管理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已经被实践证实其先进性,但在执行中却是良莠不齐。甚至流于形式、“两层皮”。这不仅不能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反而成为一种负担。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开展质量管理活动,建立起有自身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是一味模仿别人的管理模式。只有建立起与自身情况相符的质量管理模式,做到为我所用,从大量的质量信息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从而从质量的提高中获得效益。
对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鼓励其积极按体系要求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各种程序,做到持续改进。对于那些未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中小企业积极引导参照成功的模式求建立起适合自己的管理体系。将质量管理融入企业整体管理之中,与其它管理手段有机结合,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高效和实效。没有能力通过卓越绩效管理和ISO9000认证的,不必强求,重在简单实用、切合实际。如:实施“5S管理”、开展“QC小组活动”等,引导和鼓励企业员工增强责任意识,全员参与质量管理。质量管理和质量改进是没有止境的,它是一次旅程,而非目的地。运用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提高产品质量,改善管理方法,形成提高与改进的良性循环。
4、严格过程控制,努力提高质量保证能力
质量管理中检验是基础,过程控制是核心,产品标识标注是窗口。过程控制贯穿于生产和技术的全过程,它包括了产品的设计过程控制、制造过程的控制和使用过程的控制。其中,制造过程是产品形成的直接过程,对于大多数没有设计能力的中小企业至关重要。产品合格与否直接取决于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必须做到三不放过,即:造成不合格品的责任人未受处理不放过;不合格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未制定纠正、预防措施不放过。
另外,原材料及外协件的质量,也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建立一整套的自检和委托检验体系是打破凭关系进货,靠经验判别的传统做法。只有科学的检验和判定,才能规避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才能做到产品合格出厂。同时,要规范产品标识标注,因为产品标识标注是企业向社会明示产品信息的基本载体;是企业公开承诺安全责任的一种形式;是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是消费者获知产品信息的有效途径;是消费者知情权的'重要体现。
5、建立行业协会,发挥行业自律作用
近几年,各地中小型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品多种多样,特色产品已形成区域化、行业化、规模化生产。所以,充分发挥行业自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事前提示,从企业成立之初,就把涉及质量管理的信息以《提示卡》的形式,一次性告知,使企业心中有数;二是事中督促,通过《承诺书》、《质量记录》等形式对企业质量活动进行约束;三是事后督查,通过巡查员、协管员、信息员监督的合力,对企业行为全面掌控。针对小作坊,小、散、乱的特点,将其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建立了质量放心园区,全过程管控,发挥部门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合力。
6、加强宏观管理,建立灵活便捷的质量控制平台
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一日千里,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很多大型企业相继倾覆,中小企业面临的处境可想而知。改变中小企业在质量竞争中单打独斗的被动局面,笔者认为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必须承担信息交换、微观检测和宏观监管三项职能。
首先,以贯彻落实《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为切入点,搭建资源共享的信息交换平台。建立一个包括设计、制造、使用反馈在内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信息总平台,有专人收集、汇总、归纳、分析质量信息,在分门别类的与各行业的子平台对接,使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质量信息为所有企业共享。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质量管理总体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第二,加强微观质量的宏观管理。充分发挥质量监督部门在检验检测资源优势,推广进厂检验、环节控制、出厂检验、型式试验,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将检验检测资源为社会服务,为企业服务。也可以鼓励企业互助合作,在质量监督部门的指导下建立联合实验室,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和回报。
第三,用科学的监管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一是及时发布质量信息和监测预警,变事后检验为事前技术服务;二是开展质量调查和竞争力指数测评,编写质量状况白皮书,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参考;三是,进一步推行和实施“3+2”监管模式,“3”即: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管。“2”即:严格原、辅料控制;严格抽查和不合格产品的处置。从而认真做到:抓住“两头”,看好“两点”。就是:原、辅料进厂查验的索证索票;产品出厂前的批批检验合格;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每个企业潜在的风险点,确保“发现率”和“处置率”达到100%。同时,加大打击力度,对人为质量安全事件严厉查处,维护合法经验者权益。四是,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政府奖励机制,对建立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有较大进步和提高的给予经济上的奖励,政策上的支持,特别是荣誉上的鼓励。“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别无选择,否则,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的竞争,有些中小企业就会被淘汰。
为加强企业的管理,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公司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根据国家和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公司章程的规定,特制订本企业管理制度。
一、全体员工必须遵守公司章程,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二、公司要步调一致,禁止任何部门、个人做有损公司利益、形象、声誉或破坏公司发展的事情。
三、公司通过发挥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全体员工的技术、管理、经营水平,不断完善公司的经营、管理体系,实行以责任制为主体的体系,提高公司整体实力和经济效益。
四、公司提倡全体员工刻苦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为员工提供学习的条件,努力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造就一支思想新、作风硬、业务强、技术精的员工队伍。
五、公司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鼓励员工发挥才智,提出合理化建议。
六、公司实行“岗薪制”的分配制度,为员工提供收入和福利保证,并随着经济效益的提高逐步提高员工各方面待遇;公司为员工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和晋升机会;公司推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考勤、考核制度,评先树优,对做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
七、公司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倡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员工团结互助,同舟共济,发扬集体合作和集体创造精神,增强团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八、员工必须维护公司纪律,对任何违反公司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行为,都要予以追究。
扩展资料:
生产管理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又称生产控制。其内容包括:
①生产组织工作。即选择厂址,布置工厂,组织生产线,实行劳动定额和劳动组织,设置生产管理系统等。
②生产计划工作。即编制生产计划、生产技术准备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
③生产控制工作。即控制生产进度、生产库存、生产质量和生产成本等。
④保证纳期交付正常。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保证客户产品交付正常。
生产管理的任务有:对客户产品交付异常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
通过生产组织工作,按照企业目标的要求,设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物质技术条件和环境条件允许的生产系统。
通过生产计划工作,制定生产系统优化运行的方案;通过生产控制工作,及时有效地调节企业生产过程内外的各种关系,使生产系统的运行符合既定生产计划的要求,实现预期生产的品种、质量、产量、出产期限和生产成本的目标。
生产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做到投入少 、产出多,取得最佳经济效益。而采用生产管理软件的目的,则是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的效率,有效管理生产过程的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相应地,生产管理绩效主要分为以下六大主要方面:
1)效率(P:Productivity)
效率是指在给定的资源下实现产出最大。也可理解为相对作业目的所采用的工具及方法,是否最适合并被充分利用。效率提高了,单位时间人均产量就会提高,生产成本就会降低。
2)品质(Q:Quality)
品质,就是把顾客的要求分解,转化成具体的设计数据,形成预期的目标值,最终生产出成本低、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物美价廉的产品。产品品质是一个企业生存的根本。对于生产主管来说,品质管理和控制的效果是评价其生产管理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所谓品质管理,就是为了充分满足客户要求,企业集合全体的智慧经验等各种管理手段,活用所有组织体系,实施所有管理及改善的全部,从而达到优良品质、短交货期、低成本、优质服务来满足客户的要求。
3)成本(C:Cost)
成本是产品生产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费用。企业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相对成本的高低,如果成本所挤占的利润空间很大,那么相应的企业的净利润则相对降低。因此,生产主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必须将成本绩效管理作为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4)交货期(D:Delivery)
交货期是指及时送达所需数量的产品或服务。准时是在用户需要的时间,按用户需要的数量,提供所需的产品和服务。一个企业即便有先进的技术、先进的检测手段,能够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而且生产的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
但是没有良好的交货期管理体系,不能按照客户指定的交货期交货,直接影响客户的商业活动,客户也不会购买你的产品。因此交货期管理的好坏是直接影响客户进行商业活动的关键,不能严守交货期也就失去了生存权,这比品质、成本更为重要。
5)安全(S:Safety)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为了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护财产免遭损失,安全地进行生产,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
安全生产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一旦出现工作事故,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交货期,还会对员工个人、企业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对国家也产生很大的损失。
6)士气(M:Morale)
员工士气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离职率、出勤率、工作满意度。高昂的士气是企业活力的表现,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有不断提高员工士气,才能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发挥最大的潜能,从而为公司的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从而使公司尽可能地快速发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生产管理
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式
随着工业生产整体水平的提高,建设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也逐渐成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工作。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也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设定目标、建立专职机构、建立责任制度、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等方面,包括了策划、编制文件、实施和运行、调整和完善等阶段。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相关的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式,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要素
中小企业属于生产性机构,而一个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取决于四个方面的要素,包括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产品生产过程,测量、分析与改进等。
1.1 管理职责
管理职责是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一个关键要素。明确管理职责的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
1.1.1 制定企业的质量方针。企业提出的质量方针,应包括以下内容:企业所提供企业产品的等级;企业在质量方面的形象和信誉;企业产品质量的各项目标;在达到质量目标中所采取的措施;实施质量方针的管理人员的作用。
1.1.2 规定企业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质量方针的具体化,在制定时应考虑四个主要目的:实现消费者满意与职业标准一致;有利于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能回应消费者和环境方面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效益。
1.1.3 确定企业的质量职责和权限。质量职责和权限,是对企业员工在质量工作中应承担的任务、责任和权限所做的一些具体规定。这些规定,必须与为达到服务质量所采用的手段和方法保持一致;同时,企业的质量职责,还意味着企业对客户的优质服务是以企业领导和企业员工的合作为基础。
1.1.4
进行企业的质量评审。质量评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现状是否有效、是否符合企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要求、以及质量体系是否适应在环境变化后确定的新目标等所做的正式评价。
1.2 资源管理
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其一是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产品是在人即企业员工直接操作下所完成的。人力资源管理,要充分发挥人的作用,调动起每一位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其中,培训和人力资源开发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比如对企业质量管理负责人开展培训,对企业员工开展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等方面的教育,对新进员工开展质量意识的培训。
其二是信息资源管理。企业员工之间互通信息、交流思想,是员工合作共事促进企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对于企业内部来说,质量管理体系中应形成一个有效的信息系统,作为沟通和有序作业的基础;对于企业外部,企业员工特别是与产品消费者直接交往的.员工,在沟通联络方面应当具备适当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能与外部组织和代表紧密协作。
其三是物质资源管理。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需要一些基本物质资源,包括开展管理所需要的软硬设备如计算机、储存器和数据库等;开展管理必需的基础性条件,如网络系统和通讯设施;开展质量评定的设备和计算机专用软件等。
1.3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
企业产品实现过程可以用企业产品质量环来表示。企业产品质量环,是指从识别消费者的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阶段中,影响产品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这个概念模式,存在于整个企业管理和企业产品的过程中,包括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产品设计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
企业产品的质量直接受到上述三个过程的影响。在消费者意见汇总过程中,企业员工要通过调查确定消费者对企业产品的要求和期望,并与企业领导确认具备提供所需产品所要求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形成质量要求与公开承诺。在新产品设计过程中,企业要把新产品性能的内容转化为新产品规范及新产品提供和控制的规范,同时反映出企业本身的方案选择。在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企业通过产品规范规定所提供的产品、规定用于生产产品的技术和方法;通过质量控制规范规定评价和控制产品及产品生产特性的程序。
1.4 测量、分析与改进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需要一个有效的自我完善机制,以识别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适应这个要求,企业需要做测量、分析与改进工作,开展内部质量审核。目前,企业的内部质量审核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其审核对象是对企业质量管理有重要影响的各控制过程的职能工作。二是企业生产过程审核,一般是针对一个或一系列很具体的环节的审核。三是企业产品质量审核,这类审核的项目,可依据消费者的评价意见和生产过程控制中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环节来确定。这三种审核,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是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保证活动。
2、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
一般说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策略主要包括了目标、机构、制度和反馈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也涉及到这些方面。其中,确立目标、建立质量管理领导机构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尤其重要。
2.1 确定合适的质量管理目标体系
从理论上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水平,应能参照国内外通行的先进水平加以制订。但由于各个企业的发展水平和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因此,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制订质量管理目标时应该因地制宜,追求质量管理与企业整体的匹配和融合,建立切合企业实际的目标体系。中小企业在确定企业质量管理的内容和标准时,还必须确定:所明确的质量目标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转变为现实。
2.2 建立专职质量管理领导机构
中小企业虽然在规模上比较小,但是也需要设立专职的质量管理领导机构,使企业质量管理职能化。这个机构需要企业领导层的核心人物担任,并承担全面责任。质量管理体系有自己的领导和办事机构,才能够提出正确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和措施,提供足够的质量文件和进行全面的质量记录,并实现质量的审核和质量工作的监督考核。
2.3 建立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为保证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落实和各项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企业必须明确规定各个环节应该承担的质量职能和质量责任以及相关的协调、预防和补救措施,以建立一套以质量责任制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办法和完整严密的管理制度。对于中小企业,质量标准、职能和责任以及相应的奖惩制度,也应通过文字形式明确予以表达,印成手册发到每一位企业员工。通过责任制度,保证每一个员工、每一个岗位、每一项程序以及每一个产品,都在质量管理制度的覆盖之下。
2.4 建立质量管理信息反馈制度
信息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依据。质量信息则是进行质量管理、实施质量控制的依据和基础。质量信息包括与产品质量有关的全部活动,即产品质量环的各个阶段中所产生的反映产品质量的有关信息。要使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转,必须建立一个沟通企业内、外的信息反馈系统,并规定各种信息,特别是质量信息的传递路线、方法和程序,形成有效的信息网,及时地收集企业内、外各种质量信息。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质量信息系统也应实现如下目标。一是质量信息及时传递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过程;二是质量决策的速度与准确性得到提高;三是产品、服务和工作质量得到提高;四是对质量体系能够部分实现远程审核和评价;五是能适应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另外,从长远看,质量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其他的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信息交互和信息集成。
2.5 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
对于中小企业,也需要企业领导和员工从意识深处来理解质量管理标准的科学性与有效性。因此,企业全体员工必须高度自觉地参与质量管理,树立企业全员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的质量管理文化氛围。
对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形成质量意识和质量文化主要是通过教育培训。通过教育活动,树立起“质量是赢得竞争的关键因素”、“质量是我们和顾客联络的钥匙”的经营思想。管理层首先要对质量的重要性有切身体会,将企业产品质量、服务质量与企业命运结合,将质量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动,并以自己的行动直接影响企业的员工。
对于中小企业员工,也需要通过培训工作,比如加强对ISO9000等标准的宣传贯彻,使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对依据标准建立的质量体系自觉地进行维护,真正形成质量文化的氛围,最大程度地维护已建立的质量体系。
3、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是一个系统过程,应在ISO9000等标准的基础上,对全部的过程进行系统策划,使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实现预期目的。对于中小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一般也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即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文件的编制,体系的实施和体系的完善。在实际的建设中,中小企业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重点来开展建设工作。
3.1 确定核心领导者
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领导者应担任企业重要岗位领导职务,具备比较丰富的工作经验,熟悉企业实际状况与质量管理工作,同时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对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思想能够融会贯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领导者的能力可能直接关系到推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成败。
3.2 合理制定质量目标与指标
如前所述,对于中小企业,质量目标制定要充分考虑目标的合理性、可追求性、可测量性和经济性。中小企业不一定套用和搬用大型企业做法,按层次、按部门制定质量目标,而是结合企业的主要经营指标,结合主要管理者的职能与责任,结合传统的考核指标,比如以年度指标等形式下达并由实际责任者负责执行。
3.3 保证资金的投入
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筹资能力差是个普遍现实问题,特别硬件装备如生产设备、工艺工装及检测设备投入方面不足。因此,中小型企业应积极筹措资金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外部资源,比如申报中央和地方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以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企业向专业化发展。另一方面在企业内部集中有限资金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确保必需的资金投入,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增强实施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3.4 建立内部监控机制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内部监控机制,是增强中小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一个重要保障。对于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建立日常生产检查与集中性内审两者结合的监控机制,通过内审,进行自我改进。另一方面,可以建立与日常管理结合的管理评审监控机制。事实上,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评审的形式也可以灵活多样。比如,可以是专职领导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也可以是领导层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的评审。再比如,评审内容和评审结果也可灵活决定,不一定每次都要覆盖标准要求的所有内容,而是通过多次评审在年度内覆盖标准规定的内容。
4、结束语
对于中小企业,从确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策略,到完成建设过程,到企业通过认证,也只是质量管理工作步入良性发展的开始。在建立质量管理目标体系后,需要采用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方法,不断的寻求自我改进,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以持续地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同时,中小型企业要从自身需求出发,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方向,加强必要的资源建设和配置,不断增强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从质量管理发展趋势看,质量管理体系也只是建立了一个质量基础,中小企业走专业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及一体化管理体系道路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中小型企业需要适应这个趋势,适应社会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增强应变能力,持续设计和优化其管理体系。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