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cel能翻译英语吗
702
2023-02-15
在OKR中,目标O是对驱动组织朝期望方向前进的目标的一种简洁定性描述,它回答的是“我想实现什么”的问题。
而关键结果KR则是一种用于衡量目标达成情况的定量描述,它回答的是“如何实现目标/如何衡量目标是否完成”的问题。
如果说目标O是企业运营的指南针,关键性结果KR则是让核心工作落地的登山杖。
在企业上下统一,定出目标O之后,下一步就是企业将如何达成目标O的关键性工作明确为几个定量、定时和明确的关键结果KR。
那么,一个合格的关键结果KR应该如何去制定?
1、基线型KR
所谓的基线型KR,实际就是指能够为下一季度的KR提供一些基线数据的、具有参考价值的KR。
一般来说,基线型KR特别适用于那些刚刚开始转向一个新战略、或者以前没有与目标相关的度量数据、或者刚开始使用OKR缺乏绩效度量经验的企业。
【参考案例】KR:获取电子券赎回率基线数据
2、度量型KR
在设置、实施OKR后,我们需要对OKR的成功程度进行衡量,不能设置、实施了就放在一边,而度量型KR的作用,就是用以帮助我们衡量OKR的成功程度,正因如此又被称为衡量型KR。
通常来说度量型KR主要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正向度量型KR
正向度量型KR具有鼓励性质,在描述中更加充满正能量,是在企业需要设置一个越来越好型度量指标时适用该类型KR,更加偏爱使用诸如“提升”、“增加”、“增长”、“构建”等词汇。
【参考案例】KR:每封邮件所带来的收入提升10%
(2)负向度量型KR
负向度量型KR与正向度量型KR恰恰相反,是在企业需要设置一个越少越好型度量指标时适用该类型KR,更加偏爱使用诸如“减少”、“降低”、“削减”、“消除”、“低于”等词汇。
【参考案例】KR:将发票处理时间从5周减至2周
当一个KR即适用于正向度量型KR又适用于负向度量型KR时,我们更加建议去使用正向度量型KR来描述KR。
(3)范围度量型KR
在设置OKR时,常常会出现数字指标等,但在大多数时候这个数字很难被精确量化使用,定高了难以达到、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定低了太容易达到,员工会滋生懈怠情绪。
此时就需要建立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既不会太高,也不会太低的区间,对员工在实施OKR时起指导、鼓舞作用。
范围度量型KR则正是为了应对这一情况而存在,适用于企业需要为一个度量项设置一个范围时使用。
【参考案例】KR:维持咨询顾问利用率在70%-80%之间
3、里程碑型KR
在制定KR时,有时候我们会遇到很多KR是无法被数字化的,此时使用里程碑KR,再辅以相关的评分机制,才能够很好地衡量OKR的进度,即使无法数字化的KR也能度量其是否合理、进度到哪里、完成度有多高等。
因为里程碑KR不强调绝对的量化,只描述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关键节点,适用于结果不能用一个度量值表述时使用。
【参考案例】KR:发布推送通知功能
1、定量的
在制定OKR时,好的目标O是定性的,这代表我们对战略方向有清晰的认知。
同样的,一个好的KR应该是定量的。因为KR支撑O的完成,后续需要对其进行评分,如果KR过于模糊,那么O的完成程度就会比较难衡量,所以KR需要定量,需要数据化、可量化,以此来帮助我们消除OKR实施过程中的模糊地带,确保OKR的顺利达成。
正如谷歌的尼基特・德塞所说:“数字还能激发创造性思考。而这些创造性思考,往往可以给OKR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2、具备挑战性的
目标设置要具有挑战性,这样才能带来更好的绩效、更高的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其实KR的制定也是如此,需要用一定的挑战性来激发团队成员的工作动力。
与此同时,把KR设置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还可以提高目标的完成速度,甚至鼓励员工找到与众不同的实现方法。
不过为了确保OKR最终可以顺利达成,KR的挑战性要以能实现为前提,且可以通过有效评分来找到实施KR的难度与挑战性的平衡点。
3、具体的
在OKR中,目标O代表着企业对于未来的宏伟蓝图,而关键KR则必须是具体的,否则我们的OKR就容易浮于表面,难以实现。
在明确的目标O指引下,必须对应清晰具体的关键结果KR。
每一个KR制定时一定要围绕目标精准制定,这样才能去除繁杂的内容,看透目标与关键结果之间的关系,一往无前。
除此之外,在OKR描述KR的语言也要具体,并且尽量通俗易懂,凡是容易出现歧义的概念、术语都要解释清楚,确保公司上下理解一致,可以无障碍沟通。
4、自主制定
KR是自主制定的,即在KR的创建阶段,OKR的具体责任人必须积极参加KR的制定过程,了解KR制定的所有细节和可落地实施性,而不是等着主管或更高层的管理者制定好后再强制分配和下发。
从原则上来说,整个OKR都应该由责任人自主创建,这样才能满足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融合,从而更有利于OKR的实施,也能进一步增强员工对OKR的信任感和承诺感。
5、基于进度的
在OKR的执行过程中,我们所制定的KR必须满足能够让我们清晰准确地感知到工作进度,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同时也能够让员工更加准确地了解到当前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原则上来讲,这种能体现出进度变化的周期至少应该保持在两个星期一次,假设在实际的OKR执行中,到每个季度周期结束的时候,你仍然没法知道你所制定的KR是否已经达到,那么,这样的KR无疑就不是基于进度的,同时还会错失通过进度自检的机会。
6、自下而上的
在制定OKR时,需要召集与此OKR相关的全体人员共同参与,无论是公司的最高层的领导者,还是最基层的员工,只要参与OKR就要参与OKR的制定。具体实施层面上的KR尤其如此。
好的KR不是管理者自上而下的摊派,而是具体实施的人员自下而上制定的。之所以强调自下而上的制定,是因为只有KR的制定者明白所有的来龙去脉,这样他们执行起来更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制定KR的人要对其所在的岗位有深刻的理解,如果其不具备岗位能力,他写出的KR往往浮于表面,不利于执行。
所以,KR往往是自下而上制定的,最好是谁实施、谁制定。
如果没有制定过KR,或者本身还没有那么强的能力,建议大家在制定KR时开会讨论,增加KR的有效性、可执行性。
7、驱动正确的行为表现
在众多企业实施OKR案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能否确保通过OKR来促进员工自我驱动方向正确是与产出结果存在着联系的。
但前提是这个OKR是有效的,即无论是O的制定,还是KR的制定,都是公司上上下下根据具体情况并且开会得出的结论,只有通过这样制定的OKR,才能够更好地驱动员工的正确行为,并对战略执行起监督作用。
1、是否能够支持目标完成?
制定完成后的关键结果KR一定要对齐设定好的目标O,关键结果是以支撑目标的完成为目的存在的,在关键结果KR与目标O之间的关联度、逻辑关系上一定要梳理好。
2、是否是聚焦的?
一个目标下面的KR不要超过4个,因为团队就是基于KR进行拆分任务,如果这时候太多的KR,就起不到聚焦的作用,很容易就分散团队的精力。
而且从逻辑上说,每件事情的关键点也不会那么多,需要谨防将任务错认为关键结果KR。
3、是否符合SMART原则?
一个关键结果最终被评估是否完成需要依据客观事实而非主观感受,而客观事实的前提是需要制定的关键结果符合SMART原则。
4、是否具备挑战性?
关键结果KR是需要团队聚力一定时间才能完成的,而不是基于目前的常态运作就可以完成,所以我们要注意确认关键结果KR是否具备一定的挑战性。
5、是否足够清晰?
关键结果KR需要满足量化的要求,否则在对KR进行评估时容易造成一定困扰,在目标进度上难以进行衡量和把控。
同时,KR需要满足足够清晰的要求以保证在KR公示后,团队内能够清晰准确地了解,并且在其他人查阅KR时能够快速准确地知道你的内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