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船舶制造工业)

网友投稿 395 2023-02-1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以及船舶制造工业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船舶制造工业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船舶制造行业前景如何,现在想拓展船舶行业的业务,给船舶做机械配套,该如何下手?

2019年Q1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分析:三大指标领先全球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智能化转型仍需提速

2019年一季度全国三大造船指标领先全球 但智能转型仍需提速

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位居三大指标领先全球,造船业智能转型仍需提速全球领先位置。记者从工信部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了解到,面对全球造船业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的激烈竞争,我国将建立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中国造船业将向智能化转型,全面提高竞争力。

全国三大造船指标一增两降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1-3月份,全国造船完工96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8%。承接新船订单459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0.4%。

2019年3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42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0%,比2018年底下降5.6%。

2019年1-3月份,全国完工出口船92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8%;

承接出口船订单41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71.3%;3月末手持出口船订单765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9.8%。

出口船舶分别占全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的96.6%、90.2%和90.8%。

2019年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

2019年前3月全球造船三大指标市场份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三大指标领先全球 船舶工业大而不强没有改变

2019年1-3月,我国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35.5%、41.5%和42.4%,三大指标继续位居全球领先位置。这在全球造船业激烈的竞争中,是个不错的成绩。不过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也指出,我国船舶工业大而不强的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变。

2018年我国除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了在散货船和支线集装箱船市场上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外,在邮船和大型集装箱船领域鲜有收获,特别是在大型LNG船领域,没有承接一条订单,高技术船舶质量、品牌、竞争力亟待进一步提升。

实际上,我国并非造不出高技术船舶。世界上已有船只类型中,95%以上我国在去年就都能制造。为什么拿不到订单?一大原因是生产效率不高。辛国斌说,我国造船效率只有世界先进水平的1/2到1/3,劳动生产率的差距更大。另一大原因是造出的船舶智能化水平不够高,不能适应全球智能航运发展的大趋势。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张宝晨:

随着海面自主航行船走向合法化,船舶将插上智慧的翅膀,可以遥控驾驶,也可以自主航行和自动靠泊。船舶机舱系统、货载系统和能效管理等系统也都可以实现智能化,这就是智能航运的核心要素——智能船舶。

智能转型仍需提速

业内认为,我国造船业存在的这两大问题都属于智能化转型的范畴,需要造船企业加快智能化转型进度。一方面,工厂和制造流程智能化转型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打造智能车间、智能船厂,公司党委书记潘志远对比智能制造和非智能制造的效率差别,给出一组数据。

智能化生产线使用后,人员使用效率得到了提高,尤其是3D环节的工作量大幅降低,每百万工时的能耗也大幅下降。尤其是在2018年工时比上年度上升了15%,而每百万工时的能耗下降了5%,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而对于船舶本身的智能化,另一家造船企业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已经探索多年。公司董事长王琦说,在硬件方面,智能船舶的建造和普通船没有太大区别,关键在于软件检验以及整体系统集成,造船企业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服务市场,构建竞争优势。

智能船舶能够为我们的未来船厂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构建了基础。不仅要造船,还要提供服务,在这方面建立了基础。也能让船东更好地享受船厂的增值服务,降低对运营船舶的技能要求。

尽管智能化转型已经有一定探索和应用,但辛国斌说,总体来看,我国船舶制造业仍处于数字化制造起步阶段,各造船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三维数字化工艺设计能力严重不足,关键工艺环节仍以机械化半自动化装备为主,基础数据缺乏积累,数字化集成化水平较低。

业内分析,影响我国造船业智能化转型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共性技术、基础部件、关键系统供给能力不足;各种设备之间的衔接不通畅,标准不完善;还有就是企业担心智能化转型会增加当前的成本压力。但业界的共识是,从长远来看,加快智能化转型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的必然选择。

辛国斌说,下一步要从补齐短板、夯实基础、标准引领、促进应用四个方面下功夫,加快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动补齐技术链与产业链短板,建立互联互通的网络化工业生态以及船舶总装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船舶制造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是干什么的 好找工作吗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主要研究船舶柴油机使用与维护、船舶辅机安装与调试、船舶动力装置安装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船舶动力工程技术领域进行船舶动力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等。例如: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管系放样、船舶柴油机装配与调试等。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是中国普通高等学校专科专业。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船舶动力装置安装、船舶管系放样等基本知识,具备轮机生产设计、安装调试、运行和维修能力,从事舰船动力设备安装调试、轮机生产设计及生产管理、船舶经营工作、轮机操纵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课程体系:《船舶动力装置安装工艺》、《船舶主推进装置》、《船舶管系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生产》、《船舶柴油机装配与调试》、《轮机测试》、《船舶辅机安装调试》、《轮机专业英语》、《船舶检验》、《船舶生产管理》、《工程制图与AutoCAD》、《船机检修技术》。

就业方向:船舶建造类企业:舰船动力工程的生产设计、船舶修造生产管理、船舶检验、船舶经营管理等。

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好找工作吗

船舶工业是为航运业、海洋开发及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综合性产业,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船舶制造业将迎来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造船中心之一。随着航运企业对“智能船舶”、“绿色船舶”需求的不断提升,船舶装备类、制造类企业也面临重要发展机遇期,为适应船舶产业发展需求,开设船舶动力工程技术专业,致力于培养国际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船舶与海洋工程人才,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该专业为国家紧缺专业。

学生毕业后,主要在船舶修造、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等企业从事轮机生产设计、轮机安装调试、船舶修造生产管理、轮机工程质量检验、船舶机电维修、船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中国船舶工业同日本韩国的主要差距是什么

中国的造船工业是目前距离发达国家差距最小的产业。2009年中国工业化报告指出,我国造船工业目前已经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的60%以上。
我国目前和日韩造船工业主要差距在:
1 产品结构不算非常先进。尽管我国目前也能建造诸如LNG船,FPSO,深海钻井平台等高附加值海洋工业产品,但是数量和比例仍有较大差距。韩国目前垄断了世界70%以上的LNG船订单。
2 关键技术有待突破。比如船用引擎,船用机电设备等等。大型船用引擎我国目前只能在法国,德国授权下生产,一些关键部件(柴油机密封装置,电子控制部件)仍不能自主制造,或者质量远不能和其相比。
3 管理方面。这属于软件上的差距。
不过我国造船工业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相信未来10年将会是我国造船工业的一个腾飞期,大大缩短与日韩等国的差距。

船舶质量管理论文

船舶质量关系到船舶建造业的发展,如果船舶质量不过关,对于船舶制造业来说,将会是致命的打击。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船舶质量管理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船舶质量管理论文篇一

浅谈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

【摘要】船舶检验是保证船舶能够稳定安全运行的重点工作,做好检验工作的监督管理是提高检验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论述如何做好船舶检验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470.474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船舶安全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做好平时的维护和检验工作,因此,为了降低船舶出现故障的概率,提高船舶运行的安全性,必须要提高船舶的检验质量。

二、加强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重要性

据统计,国内因船舶质量问题引发的重大人为事故频发,均是由于质量检测时疏忽而造成的,“吉长春货”四艘投入使用的货船相继出现影响恶劣的质量问题,均是船体发生断裂问题,以“吉长春货5016”为例,在松花江榆树江桥码头起航后掉头时因船体质量不堪承重而断裂沉没,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而其影响不仅是经济上的牵连,而是损害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民众、承运商对船舶业安全问题的质疑,影响了社会稳定。为了响应和谐社会构建的号召以及维护、保障公民生命财产安全,船舶业的质量安全问题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加强质量检验和监督管理能够保证航运业健康稳定地发展。

三、船舶检验的种类

船舶检验按其性质分为三大类:

1、船舶法定检验:船舶法定检验,英文名称:statutory survey,法定检验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主管机关颁布的技术规范(法规),以及船旗国政府批准接受、承认或加入的有关国际公约(条约),由主管机关下设的船舶检验机构或主管机关委托、授权、指定的检验机构对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实施的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强制要求的检验活动。

2、船舶入级检验:船舶入级检验,英文名称:class survey,其他名称:船级检验,船东为 保险 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为取得某船级社的船级而自愿申请该船级社进行的检验。

(一)入级检验。系指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管理人在法定检验的基础上为了保险和航运市场竞争的需要,向船级社申请入级,由船级社对船舶、海上设施和船运货物集装箱是否符合船级社发布的船舶入级规范的检验活动。它包括船舶、海上设施、集装箱及相关工业产品的入级检验和发证工作。入级是船东由于保险和船舶登记的需要而自愿申请,接受船级社的检验,使自己的船舶或海上设施在该船级社的监督下并按照该船级社的技术规范建造或由该船级社进行全面的初次入级检验,证明符合或等效于此船级社的规范或规定,即为取得该种船级。入级检验合格后,由船级社发给证书,授予船级符号及附加标志,并登入船级社出版的船舶名录内。

(二)船舶入级检验的性质和特点。按照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入级检验是由船级社根据其制定的规范、检验程序对船舶实施的检验。入级检验是一种商业性质的检验服务,从法律意义上讲,属于非强制性检验。但目前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和海上设施检验条例》规定了几类特殊船舶需要进行入级检验。

3、船舶公证检验:船舶公证检验,英文名称:justice survey。公证检验是指船检机构接受委托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某种情况进行鉴定,出具证明的一种检验。检验机构进行公证检验后出具的检验 报告 可作为交接、计费、索赔及海事仲裁行为的有效凭证。另外,船舶的起、退租检验、保修项目检验、船舶买卖核价及核定废钢船钢铁重量等均属公证检验。

四、开展船舶检验质量监督管理的途径

船舶检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环节,因而对船舶检验质量的监督管理不能只从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入手,而应从船舶生产、制造、检验、航运等各个环节入手,对船舶生命周期实施全过程控制,打造“造、检、航”船舶安全管理链,严把“三关”,提高检验质量。

1、加强对船舶建造环节的管理,严把“出生”关

(一)加强船舶制造厂的资质管理。船舶是“造”出来的,船舶制造厂理所当然是船舶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应为船舶的制造质量负首要责任。现阶段国内的船舶制造厂参差不齐,既有大型船舶制造厂,也有那些“沙滩造船厂”。大型船舶制造厂的技术力量雄厚、硬件设备先进,持有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而大多数中、小型船舶制造厂还处于资金积累阶段,未取得国家主管机关颁发的生产许可证,质量意识比较淡薄。因此船舶工业行业管理部门要根据船舶工业发展规划,设立和把好造船市场准入门槛,严格把好修造船厂资质关。整合中小型船厂资源,向规范化、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指导企业改造升级设备设施,改进造船工艺技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把好船舶源头关。

(二)加强对船舶辅助检验机构的管理。船舶辅助检验机构主要是指与船舶制造过程相关的辅助性机构,如船舶设计机构、船舶焊接机构、船舶拍片机构等等,此类机构对船舶的检验质量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保障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船舶的检验质量。如上所述的“金富星18”等三轮的断裂事故经查均是由于船舶的焊接质量差而导致的。负责对船舶焊接质量进行拍片的机构提供虚假的拍片结果,直接误导了船舶检验机构对船舶焊接质量的判断。

现阶段主管机关除对气胀式救生筏检修站纳入管理范围外,对 其它 的船舶辅助检验机构尚未纳入管理,有些目前由船舶检验机构对其实施间接的管理,有些则完全处于无人管理的状况,导致了目前国内辅助检验机构准入门槛低、机构泛滥,市场处于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状态,威胁着船舶的制造和质量的检验。因此主管机关应制订统一的管理标准,加强对船舶辅助检验机构的监管,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船舶检验环节的管理,严把“检验”关

船舶检验机构是船舶检验质量的控制和保证机构,对船舶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船舶检验机构除加强自身的软硬件建设外,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循“一检、二帮、三把关”的原则,强化审图、现场检验和审核等环节的过程控制,严格有效地依照规范开展船舶检验,把好船舶质量检验关。

(一)加强对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推进船检管理体制的改革。目前主管机关对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其机构检验资质的管理来实现的。2008年部海事局颁布了新的船舶检验机构资质管理办法,对船舶检验机构依据其检验能力实施分级管理和加强省级船舶检验机构对其下属船舶检验机构的管理力度,此种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省级管理机构的权威,但要彻底改变目前地方船舶检验机构自身的管理问题还存在不足。因此目前主管机关可以采取以下两种 方法 来加强对船检机构的管理,推进船检管理的改革:誗在继续实施以机构资质管理为主线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省级船检机构自身的管理能力外,还应逐步推进地方船舶检验机构的体制改革,推进省级船舶检验机构的垂直管理体系的建立。誗利用市场的手段,尝试逐步打破目前国内船舶检验的相关制度,合理调配船检机构间的人力资源,让现有的验船师力量达到最大化的发挥。

(二)加强对验船师队伍的建设。2005年国家颁发的《注册验船师制度暂行规定》,对验船师实施职业资格考试,只有通过考试方可有资格向主管机关申请注册,并从事船舶检验工作,并规定验船师在每个注册周期内必须参加相应的知识更新培训。做好船舶检验只有检验能力是不够的,验船师还需具有相应的职业道德准则。近几年出现了多起违规验船现象,有的甚至是故意违规检验。因此一支有责任心的、有能力的验船师队伍对稳定验船市场、提高验船质量是必不可少的。主管机关应不断加强验船师队伍的建设,提高验船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加强检验质量的后续监督管理,严把“监督”关

通过对海事局2008年船舶FSC检查滞留缺陷来看(2008年海事局船舶FSC检查,海船滞留率为9.1%、河船滞留率为4.8%),真正发现由于船舶检验质量问题而导致船舶被滞留的几乎没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安检人员在船检知识方面的不足。因此必须加强在这方面的系统培训,包括理论知识的培训和现场检验知识的培训,进而在海事系统内部储备一批具有验船师资质的现场监督人员,通过考试取得验船师资格证书,以提高海事系统综合技术监督能力。

对违规检验行为的处罚是开展监督管理的一个配套手段。对发现的船舶检验质量问题具体分析后对相关责任人依法实施处罚,尤其是对因主观原因而导致的船舶检验质量问题应加大处罚力度,让其违法成本远远大于违法所得。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论述了提高船舶检验质量,做好检验监督管理的一些方法和途径,对于船舶检验质量监管重点环节展开了详细论述。本文的研究对提高我国船舶检验工作的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典庆.船体结构检测及维修规划的成本-效益评估[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2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船舶与海上设施法定检验规则[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3]黄宛清.德国的航运及船舶检验管理[J].中国设备工程,2011.10.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船舶质量管理论文

大专船舶制造业的前景如何

朋友您好,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这个专业 现在在工作 有兴趣做朋友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获得现场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制造检验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船体结构与制图、船舶电工基础、船舶与海洋工程材料、船舶原理、船舶焊接工艺、船舶设计基础、船舶CAD/CAM、专业英语、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工艺、船舶舾装工程基础、船舶检验。 实践教学: 船体制图实训、船体结构制作实训、船舶原理(上)课程设计、船舶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计算机考证训练、CAD考证、焊工实训、放样实训、船舶CAD/CAM实训、船舶焊接工艺实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就业岗位: 主要面向大中型造修船企业和船舶设计、船舶检验单位,从事船舶生产设计、建造、修理、检验等船舶工程领域的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亦可从事海洋工程和桥梁钢结构方面的技术工作与管理工作。

船舶制造业的概况

2005年全国造船完工量1212万载重吨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同比增长42%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新承接船舶订单16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手持船舶订单396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478亿元,同比增长47%。全年完工出口船舶7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34%,占造船完工总量的62%。全国规模以上806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256亿元,同比增长38%;完成工业增加值272亿元,同比增长37%。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98亿元,同比增长42%;实现利润总额47.5亿元,同比增加24.8亿元。
2006年中国船舶工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全国造船完工量145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0%;新承接船舶订单425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0%;手持船舶订单6872万载重吨,同比增长73%。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722亿元,同比增长37%。完成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43%,工业增加值率由2005年的22%提高到25%。2006年全国规模以上913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780亿元,同比增长61%。2006年全年船舶出口突破1000万吨,达到117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6%,占完工总量的81%。
2007年经济规模快速增长造船、修船和船舶配套业实现全面增长全国规模以上1059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563亿元,工业增加值68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3%和70%。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60%以上。2007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8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8.5亿元,同比增长136%。
2008年1-10月中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三大造船指标大幅增长,主要经济指标显著提高,船舶出口增长强劲。
2009年2月11日,国务院召开会议原则通过《船舶工业调整振兴规划》。根据《规划》,加快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必须采取积极的支持措施,稳定造船订单,化解经营风险,确保产业平稳较快发展;控制新增造船能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大型企业综合实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开发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将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船舶出口买方信贷资金投放;将现行内销远洋船财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长到2012年;抓紧研究出台鼓励老旧船舶报废更新和单壳油轮强制淘汰政策;今后3年暂停现有船舶生产企业新上船坞、船台扩建项目;在新增中央投资中安排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支持高技术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及重点配套设备研发。
2010年,中国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跃居世界第一,实现销售收入超过6000亿元,船舶出口额突破400亿美元。比2009年底手持订单上升4.1%,其中海船为5695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4.6%。
2011年末,行业总资产达9817.5亿元,同比增长14.67%。2011年1至12月,中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9%;新接船舶订单量3622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1.9%,其中海船为1305万修正总吨。
但2011年以后,全球航运市场急剧下滑。2011年底,中国船厂手持订单量14991万载重吨,比2010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3.5%,其中海船为4816万修正总吨,出口船舶占总量的83.9%。
2012年,全国造船完工量602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1.4%,其中海船为1901万修正总吨;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041万载重吨,同比下降43.6%。手持船舶订单10695万载重吨,比2011年底手持订单下降28.7%。
同时,近几年,船舶行业销售收入也呈先增后减态势。在2008~2011年期间,行业飞速发展,年增长率均超过20%,2008年,行业增速达到56.39%,年行业销售收入在2011年达到顶峰,为7232.16亿元,2012年,行业销售收入下滑,步入严重产能过剩期,去库存将是行业未来一段时间的主要任务。
2013年1-10月份,全国造船完工3480万载重吨,同比下降25.4%;承接新船订单464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3%;10月底,手持船舶订单1.178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1.1%,比2012年年底增加10.2%。
但全国船舶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896亿元,同比下降11.2%;船舶出口同比继续下滑,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完成出口交货值1346亿元,同比下降22.6%;企业经济效益降幅较大,1-10月份,船舶行业80家重点监测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12亿元,同比下降13.9%。
近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省市大力支持船舶制造业的发展,我国造船行业规模不断壮大。到2008年11月底,全国船舶行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232家,存在较严重的重复建设现象,产能严重过剩。而且相对而言,竞争力强大的大型船舶企业占少数,中小型船舶企业居多,在行业景气时发展较好,但难以掩饰中小企业较弱的风险抵抗力,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船舶行业的整体盈利能力下降。另外,我国船舶制造业仍是金属船舶制造业占绝对主体,修船业、专用设备制造等配套产业、海洋工程等发展较快但相对滞后,一些造船的主要原料和配件、专用设备等主要依靠进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造船业的成本。
为了提高我国船舶产业的集中度,增强整体竞争实力,提高行业风险抵抗能力,降低经营成本,我国将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及其他骨干船舶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动大型船舶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组成战略联盟或兼并成大型综合船舶集团,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减少中间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同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并购境外知名船用配套设备企业、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打造大型船舶跨国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另外,中小船舶企业的造船能力有限,而未来的船舶发展趋势是大型化、现代化,在保留其核心中小型船舶的制造能力的同时,我国将引导中小船舶企业调整业务结构,发展中间产品制造、船舶修理、特种船舶制造等业务,开拓非船产品市场。因此,我国将制定出台鼓励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妥善解决富余人员安置、企业资产划转、债务合并与处置、财税利益分配等问题;采取资本金注入、融资信贷等方式支持大型船舶企业集团实施兼并重组。
尽管我国造船能力已居世界前列,但整体技术水平差、发展层级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一部分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仍未摆脱依赖国外设计的局面。船舶贸易主要是通过加工贸易的方式出口,船舶工业仍以赚取加工费为主,抗风险能力较弱。而且我国船舶专业设备发展相对较为落后,专业设备设计、制造能力不足,很多设备都必须从国外进口,成为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关于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和船舶制造工业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船舶制造工业、船舶制造业生产管理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excel工作表保护(Excel工作表保护密码)
下一篇:甘特图绘制(甘特图绘制软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