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车间生产管理案例分析)

网友投稿 654 2023-02-05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以及车间生产管理案例分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车间生产管理案例分析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生产运作管理制造业的案例

案例分析:联想
联想简介
我所在的企业:联想集团所在的行业是PC领域。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时PC进口要高关税,大概整机进口税是200%左右,而且要许可证。中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民族工业。然而这种保护的政策是很不好的,受到保护的中国厂家的产品质次价高,严重地影响了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需求。1990年那一年,全国PC销售的总台数才10万台。于是1991、1992年,中国政府就连续大幅度降低PC的进口税,取消了PC进口的许可证。因此大批外国PC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如美国的AST,COMAPQ,IBM,HP等,他们的进入大大促进了中国市场的发展,市场每年几乎有100%的增长。但是一直被保护的民族品牌的PC企业却受到致命的打击,几乎溃不成军。我的企业联想在1993年也完不成预定的指标,形势非常严重。
在最严重的时候,1994年初,我们开了三个月的会议,研究的是我们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和外国的大企业相比都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不能打自己的品牌,是不是改行只做外国企业的代理?研究的结果是我们决心打自己的品牌。
我们彻底改组了自己原有的组织架构、调整了经营方式,成立了联想的微机事业部,选了一个当时只有29岁的年轻人(杨元庆——编者注)担任这个事业部的领导,从此情况有了根本的改变。
联想成功的三个要点
我们的同行、合作者,我们的投资人都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是在和国内外的同行的竞争中,我们是怎样由劣势到占据优势的?我们的优势为什么能够持续?这也就是我今天谈话的主线。
总的来说,我们做了三件事。
第一,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
对一个企业来说,产品的成本和费用是多方面形成的、元器件成本、人工成本、研发投入、市场费用、服务费用等。然而在PC这个行业,有一项是特别突出的,就是元器件成本。在整个成本和费用中,元器件成本占了80%,关键器件,如CPU、DRAM这两项就占了元器件总成本的40%左右。问题是,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CPU、DRAM、硬盘等部件不断有新的高性能的新产品产生。而这个时候,旧型号的产品就可能会突然大幅度降价。也有可能因为生产厂商各方面的原因,使得这些器件突然缺货而使价格暴涨。因此,这些关键部件的价格控制是所有成本中的最关键的因素。要做到这点有两件事情,一是要提高采购能力。在当时,我们的采购数量和国际大厂商相差很远,因此很难想象和他们展开竞争。第二是要压缩库存周期,这对降低元器件成本有很大的意义。
举例来说,在1996年,7、8、9这三个月里,DRAM存储器的芯片的价格由每片16美元降低到2美元。一台电脑中用8片DRAM,一片差14美元,一台电脑就差了112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你买的DRAM做成电脑后在仓库里积压三个月才能卖得出去,和没有仓库积压的进行比较,仅DRAM一项就差了112美元。打个比方,今天的PC就像是新鲜水果,一天都不能积压,否则就会变质,而在10年前的PC就像干果,库存长一点关系不大。因此,如何降低库存周期就成了我们降低成本的重点。
其实,我们在当时用的都是最笨的办法,就是及时清理库存,尽量准确地掌握代理销售的情况。根据上面的两个数据,即库存和销售,及时调整向供应商的订货。就是用“小步快跑”的办法订货。在当时,我们的销售量不大,一年仅十几万台,所以用这种办法还是有效的。
另外一个影响成本的重要因素就是应收账。在中国,不管哪个行业掌握应收账的尺度都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过于收紧,影响了代理商的资金周转,业务就做不起来。如果过于放松或是没有有效地监控手段,应收账收不回来就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1995年前后,当时世界上最大的PC公司为了开展在中国的业务,争夺中国市场第一的位置,曾大规模对代理放账促销,在当时取得了很大的市场份额,但是最后也尝到了恶果,应收账坏账损失惊人,从此在中国PC市场上一蹶不振。
联想对应收账款的处理是卓有成效的。我们的应收账坏账率在2001年是营业额的万分之五,远远低于国际优秀企业千分之三的标准。我们能做到这些大概有以下三点原因:
1、我们监控的内容和方式与国外的企业不同。比如一般的国外企业对代理的监控是由财务部门负责,从财务报表角度考察的;而我们是从商务角度考察的,也就是要考察代理的库存和定单。这种考察方式更接近实际,但要辛苦得多。
2、我们制订了一套适度有效的放账制度,坚决执行。
3、把管理应收账的效果和有关的销售人员、商务人员的业绩挂钩。
正是由于上述三点措施,使我们应收账的坏账损失率大为降低。
真正使我们的成本全面降低的,是在1999年到2000年我们建成了自己的ERP系统以后。我们花了500万美元,用了300个人,采用的是SAP公司的R3系统,请德勤公司做我们的项目顾问。1995年的时候,我们PC机的库存周转天数为72天;而采用ERP之后,现在是13天。在1995年的时候,因为库存积压而要提取的坏账准备金是5%;到了1998年降到了2%,而到了现在?有了ERP系统以后则降到了0.2%。这样,在当前PC毛利愈来愈低的时候,CEO就可以准确知道推出每一款新产品是盈利还是亏损的,到底可以做多大的动作。正因为此,我们的净利率由1999年的2.76%提高到2001年的4.85%。
人家说我们和同行竞争的第一个本事是会“毛巾拧水”——降低成本。
我们做的第二件事是发挥产品技术的优势。
什么是产品技术?产品技术是我们自己定义的一个词,是指把成熟的技术根据市场的需要集成在一起的技术。
举例: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彩色电视机的主要供应商几乎全是日本企业;而在10年后,中国家电厂商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产品技术起了作用。日本的彩电产品由于日本的电网电压稳定,所以对电视机的电源部分没有较高的要求;而在中国电网电压不稳定,对电视机的电源电压要求高。中国的厂商在设计电视机时注意了这个简单问题?所以电视机的性能,特别是在边远地区的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这种技术我们认为就是产品技术。
在PC领域。PC的主要性能是由CPU、OS、内存和硬盘的容量和速度等主要指标决定的。这就使得PC厂商的产品大同小异。然而在中国,客户还是会有自己的具体需求,联想特别注意根据这种需求开发产品,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而提高了毛利。
如在1999年,网络热潮兴起以后,联想开发了一款“INTERNET”电脑。买了这款电脑不用装MODEM卡,不用装软件,也不用到电信局去办理申请。按一个键就可以上网,所以也叫“一键上网”电脑。这款电脑也是热销了相当长的时间。
上面举的是联想发展产品技术的例子。这样的例子能举出很多,联想的研发人员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在联想研究院里,专门研究下一代产品,研究带有前瞻性的技术;而另一部分则在产品事业部里,发展产品技术,他们和销售人员结合得很紧,随时注意市场的动向和需求,对当前的产品加以改进。
由于中国的文字是方块字,中国人对PC机有很多使用习惯和美国不同,因此就给产品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在1999年以前,联想PC产品的毛利和市场上别的品牌一样,一直在下降,而到1999年以后,联想产品的毛利率基本稳定。这是在同行竞争极其激烈的时候发生的,这和联想努力发展产品技术有关。
第三件事,我们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
市场开拓和销售渠道管理是联想的特殊能力。在中国,家庭电脑发展很快,现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家用电脑比率达到了30%。而在1995年以前,大城市家用电脑的比例还不到5%。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除了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之外,和中国厂商特别是联想的努力分不开的。
一是开发了适合家庭用的产品,像前面我提到“一键上网”的电脑。另外,我们还开发了没有键盘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产品等等。二是要建立适合家庭购买的方式。在中国,人们购买价值很高的商品,使用比较复杂的商品一般不会采用电话或网上直接购买的方法,这和在美国有很大不同。在购买时客户还会有很多使用中的问题,以及还要了解为了配套要买什么软件或其它设备,最好都能一次买好。这样联想就设立了家用电脑专卖店,为用户更好地服务。这种专卖店像麦当劳一样是授权代理专卖店,要经过联想严格的培训,现在全国有600多家。这对家用电脑的销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2001年联想品牌在中国家用电脑的份额占了27.9%。
有人说联想在中国是不是得到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得到了很多订单,其实从家用电脑的销售份额最能说明问题。
联想和中国其它厂商的最大优势是体现在家用电脑上,而老百姓买东西则完全是自由的,绝不会因为政府的面子而照顾谁。这正说明联想的销售渠道的建立能力是很好的。
联想一共有3000家代理,去年全年销售280万台电脑,应收账的坏账损失率低于万分之五,可见对销售渠道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联想每年要到三百个城市去进行巡回展示,去宣传电脑的普及应用及联想的产品。有意思的是,这三百个城市的展示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联想在全国分为7个大区,每个大区的展示人员都在一起训练,研究宣传要点是什么?如何控制展示成本?掌握要点后下去展示。这对联想的市场开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联想的新产品、新理念总会很快地传达到中国的各个地区,包括中小城市。第三件事,我们具有强大的市场开拓能力和销售渠道的管理能力。
市场开拓和销售渠道管理是联想的特殊能力。在中国,家庭电脑发展很快,现在大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家用电脑比率达到了30%。而在1995年以前,大城市家用电脑的比例还不到5%。之所以发展的这么快,除了教育水平、经济收入的普遍提高之外,和中国厂商特别是联想的努力分不开的。
一是开发了适合家庭用的产品,像前面我提到“一键上网”的电脑。另外,我们还开发了没有键盘的专供老年人使用的产品等等。二是要建立适合家庭购买的方式。在中国,人们购买价值很高的商品,使用比较复杂的商品一般不会采用电话或网上直接购买的方法,这和在美国有很大不同。在购买时客户还会有很多使用中的问题,以及还要了解为了配套要买什么软件或其它设备,最好都能一次买好。这样联想就设立了家用电脑专卖店,为用户更好地服务。这种专卖店像麦当劳一样是授权代理专卖店,要经过联想严格的培训,现在全国有600多家。这对家用电脑的销售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2001年联想品牌在中国家用电脑的份额占了27.9%。
有人说联想在中国是不是得到了政府的特殊照顾,得到了很多订单,其实从家用电脑的销售份额最能说明问题。
联想和中国其它厂商的最大优势是体现在家用电脑上,而老百姓买东西则完全是自由的,绝不会因为政府的面子而照顾谁。这正说明联想的销售渠道的建立能力是很好的。
联想一共有3000家代理,去年全年销售280万台电脑,应收账的坏账损失率低于万分之五,可见对销售渠道有很强的管理能力。
联想每年要到三百个城市去进行巡回展示,去宣传电脑的普及应用及联想的产品。有意思的是,这三百个城市的展示模式是完全一样的。联想在全国分为7个大区,每个大区的展示人员都在一起训练,研究宣传要点是什么?如何控制展示成本?掌握要点后下去展示。这对联想的市场开拓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联想的新产品、新理念总会很快地传达到中国的各个地区,包括中小城市。
上面谈到的是我们在和国内外同行竞争中所注意做的三件事:1、努力控制成本;2、发挥产品技术优势;3、发挥开拓市场和管理销售渠道的优势。
联想成功的管理优势:管理三要素
我想,大家听了以后会提出问题。你谈的这三点很平常,别的企业也能做到,为什么你会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呢?
我说,刚才谈到的三条是表面的三条。其它的后面还有三条原因,是深层次的原因,这就是联想的“管理三要素”。
第一条原因是我们学会了制定战略。
通过在向西方企业的学习中,通过在我们具体实践中,我们学会了一套制定战略的方法,而且知道怎样把它们分解为一个个的具体步骤推进下去。像上边提到的降低成本的成功,开拓家用电脑市场的成功,都是我们战略决策的成功。
联想把制定战略分为五步,其中有一步是制定路线,就是要达到中长期的目标到底走什么路,做什么或者不做什么。我体会制定路线很重要。外国企业好比是兔子,中国企业好比是乌龟。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又不肯睡觉,那么乌龟要做两件事,一件是如何向兔子学习,培养兔子基因;第二如何利用赛跑的环境,比如在沼泽地赛跑。我们制定的战略路线就是从这个出发点考虑的。
我在创办联想以前是中国科学院的一个技术人员。1984年时,中国科学院给了我20万元作为投资,我带了10个人就开办了这间联想公司。当时我们有两方面的困难。一方面是没有钱。我们20万元资金才领到手不到两个月就被别人骗去了14万;另一方面我们都是一群书呆子,既不懂市场也不懂管理。后来我们给人家讲课,维修做服务工作,做了一年挣了九十万元人民币。这时候我们给自己确定了一条叫做“贸工技”的发展路线,就是先学会做贸易。我们给IBM、AST做PC机的代理,给HP做激光打印机的代理,给TOSHIBA做笔记本电脑的代理等等,通过做代理我们学会了解市场,学会企业管理,通过做代理我们积累了资金。
基本上学会做代理以后,我们才开发出自己的品牌,联想品牌的产品,有我们自己的设计和生产,这就是“工”和“技”。

企业6S管理案例分析

企业6S管理案例分析

引导语:6S管理活动,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人的习惯也不能一下子就能改变的。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企业6S管理案例分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项目背景:

浙江省某民营企业老板姓李,他20岁那年开始做小工帮人家送货,后来做起小生意,当时适逢内衣制造业迅猛发展起来,他就选择了做内衣的加工。于是,家里的亲朋好友前来帮忙打理,工厂越做越大,员工人数达500多人;李老板本应该开心,可他犯愁了——工厂应该赚钱才对,可是除去开支、每年银行的贷款所剩无几。他自己每天都忙忙碌碌工作,工厂根本没有什么进展,企业要做大他就更没信心了。

分析:1工厂管理上有问题吗?表现在那些地方?

2如何改善?

3企业的竞争力是什么?

4如何强化执行力?

二、生产现状;

1、他经常到车间巡视,每天安排四个搬运工搬运车间的半成品,车间主任还说杂工太少,如要增加搬运工,但人工成本又增加,这如何是好?

2、各车间的成品、不良品、半成品及原料到处乱放,无标识,无区分,有时候出货时少数量,找不到,出货后又冒了出来,让人哭笑不得。

3、机修师傅的工具和员工的工具随地乱放,常常遗失,又申请购买。有时工人常常吵架,怀疑有人偷窃。

4、机台有时候突然损坏,一修就是半天,还缺少零部件;电平车、缝车等根本没保养,一坏就是半天,找不到零配件;

5、在车间现场,私人物品到处乱放,衣服、雨伞、梳子等有放在机器内,放在窗户上。

6、在车间,有的工人打电话,有的听收音机,有的干脆就把耳机插在耳朵内,不取下来。

7、地面很脏,天花板上的蜘蛛网联成一遍,出货的电梯门敞开,曾经还发生事故。

8、员工士气不振,管理人员都说管理太难,员工太刁,人员不好处理。

9、许多管理人员说,这些都是小问题,能出货,客户的钱能收回就好。

10、更让人心烦的是,出货老是延期,产品质量无法控制,客户抱怨加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又下降。

三、产生的后果

1、人生病了,就要治疗,长期不治疗的话,可能病倒就要住院;锅炉、蒸气炉等自然寿命短,影响生产,无法保证客户的交货期。

2、工厂接到客户的订单,没有任何计划和排单生产,从板房、裁床、缝制车间、包装车间,没有任何统计数据,最多只是员工的计件数量,如果你问车间主任,今天的生产量是多少?他不知道。这样一来,只能出货的时候,通宵达旦加班、加班。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也不能按时出货。

3、在车间,质量控制更是一笔糊涂帐,多少不良品,不良项目是什么?不清楚,既然不清楚,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吗?

4、在现场管理方面,废布头、线屑到处有,有的还作为搽手布和垫脚布,有没有想过,工人的潜意识是如何看待我们的产品。正如有的人说,内衣厂不穿自己做的衣服,食品厂不吃自己做的食品,也就不奇怪了。

四、改善思路;

1、首先要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氛围,要潜移默化慢慢让所有的员工改变陋习,形成好的习惯。不能过急,也不能没感觉,员工都希望自己有价值感,工人都喜欢一个好文化的企业,您还怕流失工人吗?你的企业肯定会做强;

2、要有制度,企业小靠的是人情,做大点靠的是制度,再大点是做文化。要规划自己的组织结构,明确各自职责,一定要清晰和细腻。作业指导书、质量标准、各部门的工作衔接要理清。

3、要有监督机制,凡事要有计划,要执行,并监督是否有效的`执行,企业的执行力不行,管理人员无责任心,一定要培植。

4、要数据化,每天的生产数量及质量要有统计报表,要分析,要改善、并要做预防措施。没有数据,无法管理好自己的工厂。

5、要有持续改进的意识,企业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管理者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要建立绩效考评机制,管理人员及工人不仅要与生产业绩,还要与质量挂钩,还有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协调方面也要挂钩;

五、项目执行

1、推进6S管理的基本原理

心态变则意识变,意识变则行为变,行为变则性格变,性格变则命运变。

2、推行步骤

阶段

步骤

具体作业内容

准备阶段P

第一步

高层承诺、做好准备

第二步

成立6S管理推进领导小组

第三步

6S管理推行方案

第四步

宣传造声势、教育培训

实施、评价阶段DC

第五步

局部推进:

1、现场诊断

2、选定样板区

3、实施改善

第六步

全面启动:

4、区域责任制

5、制定评价标准

6、评价诊断、检查监督和考核

7、进行6S管理评比、竞赛

巩固阶段A

第七步

维持6S管理成果(标准化、制度化)

第八步

挑战新目标

3、局部地推进6S管理

局部推进6S管理,又分为四个阶段:

(1)现场诊断

(2)选定样板区

(3)实施改善

(4)确认效果

4、全面推进

(1)改善布局

(2)规划生产现场

(3)改善物流

(4)减少搬运

(5)精简业务

(6)会议的6S管理

(7)文件资料的6S管理

5、6S管理考核及竞赛

五、项目成果

1.改善和提高企业形象

整齐、整洁的工作环境,吸引了顾客,让顾客心情舒畅;同时,由于口碑的相传,企业成为其它公司的学习榜样,从而能大大提高企业的威望。

2.促成效率的提高

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再加上很有修养的合作伙伴,员工们精神集中,认认真真地干好本职工作,大大地提高效率。

3.改善零件在库周转率

需要时立即取出有用的物品,供需间物流通畅,极大地减少那种寻找所需物品的时间,有效地改善零件在库房中的周转率。

4.减少直至消除故障,保障品质

优良的品质来自优良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通过经常性的清扫、点检和检查,不断地净化工作环境,有效地避免污损东西或损坏机械,维持设备的高效率,提高生产品质。

5.保障企业安全生产

整理、整顿、清扫,做到储存明确,工作场所内都保持宽敞、明亮,通道畅通,地上不摆设不该放置的东西,工厂有条不紊,意外事件的发生大为减少,安全有了保障。

6.降低生产成本

企业通过实行或推行6S管理,极大地减少人员、设备、场所、时间等这几个方面的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7.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活力化

明显地改善员工的精神面貌,使组织焕发一种强大的活力。员工都有尊严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尽力,并带动改善意识形态。

8.缩短作业周期,确保交货

通过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来实现标准的管理,企业的管理就一目了然,使异常的现象很明显化,便与及时处理,从而使作业效率提高,作业周期相应地缩短,确保交货日期。

六、客户评价

一、现场大有改进。

各物件都定置定位,且堆放整齐,各物品标记明确,通道畅通无阻。

二、员工的素质有所提高。通过6S管理活动,使员工学到了很多知识,逐步养成按规范行事,按规定操作的习惯,并且能监督别人的行为。

三、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了。上班时能自觉戴上安全用品,熟悉厂配置的消防器具及安全通道;

6S管理活动,是一个全员的活动。它不是一个人或是一个部门的事,而是我们每一个员工都要参加的整体活动。

需要有一个过程,它要求我们不断的创新、不断的监督考核、不断的PDCA循环,让6S管理在现在、在将来不断精益求精,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

请结合管理学的相关知识和日常生产现场管理中的实际情况对小猴垒墙的故事做出分析.谈谈你的感悟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成本控制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同类产品的性能、质量相差无几,决定产品在市场竞争的主要因素则是价格,而决定产品价格高低的主要因素则是成本,因为只有降低了成本,才有可能降低产品的价格。
改善是生产过程的最佳利器,改善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2003和2004连续两个年度的营业利润均达到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利润总和的6~7倍,这是因为精益生产的改善,能够同时达成品质、成本、交期、服务、士气的改善。
改善的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企业成本的高低,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对于中国的制造业来说:提高产品品质、降低生产成本、建设超低生产成本的生产体系就变得刻不容缓了。
成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利润、甚至现金,其效益不言而喻,然而,95%以上的中国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却每天都在眼睁睁地看着成本费用超标、失控而无奈……
本课程有生产改善及成本控制与削减专家陈鹏老师,结合大量企业实战案例进行解说,分析企业在生产现场改善及成本管理和控制方面存在的误区和陷阱,给我们分享迅速控制和削减企业成本,对您所在的企业将是非常有价值的借鉴。
课程收益:
1.转变思想意识,学会如何消除浪费,降低成本
2.了解现场改善的方法,熟悉现场改善的基本思路,提升改善意识和改善能力
3.学会识别、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明确企业现场中的常见的浪费、掌握生产现场改善的实施技法与推行方法
5.掌握目视管理和5S实务的操作技巧
6.将改善技术与管理有机的结合,压缩成本,追求生产系统整体优化和效率的提升
7.熟悉工厂成本的构成,树立强烈的成本意识及持续改善的目标
8.掌握工厂成本管理实战技巧,为您的企业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行方案。
9.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课程大纲:
第一部分、生产现场改善的意识
1、改善意识
改善给企业带来的影响
改善的误区
帮助员工拥抱变革
2、浪费意识
企业常见的浪费
消除浪费和零缺陷必要性
3、库存意识
企业库存的来源和危害
如何有效的消除库存
4、效率意识
假效率与真效率
个别效率与整体效率
可动率与运转率
5、成本意识
成本在哪里
对企业成本分析
降低企业成本从何处入手
第二部分、生产现场改善工作认知与渗入
1、改善的渗入
改善合理化四步骤
PDCA循环改善工具
生产现场基础改善IE手法
识别并改善企业瓶颈
改善的八字诀
2、识别和挖掘浪费
识别和挖掘工作中的浪费
现场中常见的七大浪费
寻找浪费的4M方法
实施持续改进的措施
正确使用改善工具ECRS
※ 案例分享:某企业现场典型浪费剖析
3、标准化作业
认识和区分标准化和非标准化作业
产距时间、作业顺序、标准在制品
如何实现多工序操作
多能工培养要点和技巧
第三部分、生产现场改善的基础:6S活动持续深入
6S升华
6S实施要领
6S推进技巧
6S的推行三大关键
6S各阶段的推行要点
6S升华与现场成本改善
目视管理的水准
目视管理12种工具
思考题:结合工厂的实际,运用目视管理?
目视化管理的工具之一看板管理
看板的制作要求
演练:自己动手做看板
第四部分、成本降低的方向
库存成本降低
人工成本降低
质量成本降低
缩短交货期
适时适量采购
把多余的制度丢进垃圾桶
第五部分、生产体系改善
1、流线化生产
流线化生产与批量生产的差异
流线化生产的八个条件及步骤
2、安定化生产
人员的安定
设备的安定
品质的安定
※演练:谁为质量负责
管理的安定
1)形成现场改善自律机制
2)多功能的自我领导团队、教育与改善
3、平稳化生产
何为平稳化生产
生产计划安排原则
4、自动化(jidoka)生产
自动化和带人字旁自动化的区别
实现jidoka的三个手段
jidoka的有效工具--按灯制度
快速处理问题系统
5、准时化生产(JIT)
准时化生产的特点
准时化生产与后拉式生产有何区别
第六部分、实现生产线平衡效率最大化
何为生产线平衡
平衡线计算
生产线平衡分析与改善
生产线平衡改善方法要领
平衡线对降低成本和减少浪费的作用

阿米巴经营原理的案例分析

阿米巴经营也适用于国有企业吗?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的主体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国企的强大很大程度上决定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了中国是否能够迈入世界一流。中外运空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是一家集国际货运代理、船务代理、供应链物流、集装箱堆场、仓储服务为一体的综合物流国有企业。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企业2008年之前连续6年亏损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2009年开始扭亏为盈,最近几年在行业整体不景气的背景下实现利润连年大幅提升。
第一阶段,对阿米巴经营的理解就是一张会计报表,追求“成本最小化、收入最大化,最后实现利润最大化”。传统的财务报表只是一张损益表,而阿米巴经营,不只是一张会计报表,上面还有“单位附加值”。它真正在讲的是生产效率,这一点非常重要。成本有看得见与看不见的,先前我们并没有发现,后来在课上我们才知道,最难的就是全员改善,生产效率的提升,实际上做到这一点就能够解决我们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第二阶段,做阿米巴经营以后,最大的转变就是公司现在不再做任何的预算,不再往各部门压任何预算指标。我们知道,国企的管理更多的是预算管理。过去,预算指标年年出,上级给我下一个预算指标,然后我在分摊给各部门,然后各部门与我就好比讨价还价一样,经过一番激烈还价后,最后不得不像典当行敲锤子那样,落锤成交。当我们开始做阿米巴以后,就不再下达任何的预算指标了。我们是做货运代理的,这两年进出口本来就不是很好,整个行业都感受得到,但这两年我们天津分公司反而是突飞猛进。这都是因为阿米巴经营,真正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第三阶段,注入经营理念。阿米巴经营的确离不开经营理念的基础。“工具和方法都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只有注入灵魂才能成为企业的助推器。”我们日常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业绩的改善,如果不注入经营理念,就是一潭死水,没有任何意义。
第四阶段,企业是在为员工搭建一个平台。做企业,尤其是国企,组织架构很多时候根本不允许自己自行设计。所以有些员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瓶颈,因为他的能力已经超出了现在的岗位,很多员工选择了离职。做阿米巴经营,把企业划分成了多个可以独立经营的阿米巴,这样的话,可以让更多的员工有机会参与管理,成为经营者。“中国人是最想当老板的。”有了这样的机会,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将变得生龙活虎,只有这样,企业才有希望。
第五阶段,哲学共有很重要。在做企业的时候,如果大家理念不同,是无法在一起走下去的。在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里,思维方式最为重要。因为思维方式是可以产生负数的,如果你的思维方式产生了负数,你付出再多的努力、再多的热情,你的负数成绩就会越大,你离成功就越远。企业上下只有理念相通,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请问管理学"福特汽车公司"案例分析2题,如何回答?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兴起、衰落和复兴
福特公司的创始人享利·福特有著精明强干的头脑和丰富的技术经验。自从1889年《科学美国》作了有关德国宾士汽车的结构和制造的报导,许多美国人从事汽车制造后,他於1896年制造出第一辆福特汽车。1903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开始生产“A”型到“R”和“S”型汽车参与几十家汽车公司的竞争。当时还没有什麼优势。但1908年开始生产福特“T”型车就标志著福特公司垄断局面的开始,“T”型车的特点是结构紧凑、设计简单、坚固、驾驶容易、价格较低。1913年福特公司采用了汽车装配的流水生产法并实行汽车零件的标准化,形成了大量生产的体制,当年产量增加到13万辆,1914年增加到26万辆,1923年增加到204万辆,在美国汽车生产中形成垄断的局面。福特从而建立起一个世界上最大和盈利最多的制造业企业,从利润中积累了10亿美元现金储备。可是,福特坚信企业所需要的只是企业家和他们的一些“助手”,企业只需“助手们”的汇报而由企业家发号施令即可运行。他认为公司组织只是一种“形式”,企业无需管理人员和管理。随著环境变化和其他竞争者的兴起,汽车有著不同档次的需要,科技、产供销、财务、人事等管理日趋复杂,个人管理难以适应这种要求。只过了几年,到了1927年,福特公司已丧失了市场领先的地位,以后的20年,逐年亏本,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都无法进行有力的竞争。当时它的强劲对手——通用汽车公司,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走著一条与福特经验相反的路子。“通用”原是由一些竞争不过福特的小公司拼凑起来的,在建立之初,这些小公司作为“通用”的一部分各自为政,通用公司组织机构不健全,公司许多工作集中在少数几个人身上,不仅使这些领导人忙於事务,无暇考虑公司的发展方针政策,并且限制了各级人员的积极性。1920年后,新接任的通用汽车公司总裁小艾尔弗雷德·斯隆在大整顿、大改组过程中建立起一套组织结构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根据市场不同层次顾客的需要,确定产品方向,加强专业化协作,谋取大规模生产,按照分散经营和协调控制的原则建立管理体制,组织坚强的领导班子,加强科研和发展工作,使技术、产品保持先进,加强产供销管理,做好工资福利和人事管理,建立起财务管理等。这一系列措施大大提高了通用公司的组织管理水准,从而於1926—1927年使“通用”的市场占有率从10%一跃而达到43%,此后多年均占50%以上,而“福特”则每况愈下,到1944年,福特的孙子——福特二世接管该公司时公司已濒於破产。当时26岁的福特二世向他的对手“通用”学习,著手进行斯隆在“通用”所做的事,创建了一套管理组织和领导班子,五年后就在国内外重新获得了发展和获利的力量,成为通用汽车公司的主要竞争者。
想一想:
1.福特汽车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为何能获得成功而后又为何濒於破产?结合环境变化来分析。
2.从福特汽车公司的复兴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兴起来看,管理人员和管理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分析在哪些方面必须有专业管理。 关于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和车间生产管理案例分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车间生产管理案例分析、制造业生产管理案例分析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如何在甘特图上绘制百分比(甘特图的完成百分比)
下一篇:制造业生产公司(制造业 公司)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