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系统搭建的关键步骤与AI技术应用探讨
410
2023-02-05
本文目录一览:
生产管理(Production Management)是计划、组织、控制生产活动的综合管理活动。内容包括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以上是对生产管理的官方解释,实际上看过一遍解释可能大部分人还是对生产管理没有什么概念,那么,接下来我们透过生产的本质来看看生产管理到底是什么制造业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
什么是生产的本质?
有过制造业相关从业经验者或者学习工业工程专业者对“人机料法环”这五个字应该是耳熟能详的,“人机料法环”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五个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说在生产中往往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那么,生产的本质与“人机料法环”有什么关联呢?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生产的本质,就是在合理的生产环境下,人使用物料、机器,采用高效的作业方法,做到高品质、低成本、交期快的完成一次产品生产的过程。
既然我们已经理解了生产是什么,那么自然而然的我们对生产管理应该也有了一定自己的理解,生产管理就是在保证生产的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在与客户约定的时间内以一定的费用成本去合理安排人员、物料、机器,制定高效的作业方法,打造并布局适合相应产品生产的环境所做的一系列事务。
从上面一段话我们可以很清晰的理解到,其实,生产管理就是对“人机料法环”的管理,进而达到高品质、低成本、交期快的核心目标。
工厂都离不开的“人机料法环”
人--人员管理
人指的是与生产产品相关的人,既包括与产品直接接触的一线工人,也包括班组长等基层管理人员和下达决策的高层现场管理人员。人员的管理是生产管理中最大的难点,管理者需要去根据每个员工的性格、特长、性别、专业等去合理安排每个岗位,尽量做到人与岗位匹配。
机--设备管理
机指的是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以及工具。虽然说在没有设备情况下,人也可以使用工具进行生产,但是效率却比使用设备的情况下慢几百倍甚至几千倍,俗话说“时间就是金钱”,使用设备生产是提高生产效率的有利途径。维护每台设备的台账,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保养是提高设备利用率的常规做法,设备利用率的提高也是减少成本的一种体现,在设备故障频发且严重影响生产的情况下需要购置新的设备,这也是一笔不菲的成本开支。这里的工具是指除设备外辅助生产的用具,例如:夹具、扳手、自动锁螺丝枪等,在生产不同产品时这些工具有不同程度的使用。
料--物料管理
料指的是物料,在组成最终产品之前的所有原料、配件、半成品等都叫物料。在开始生产之前,准备物料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仓库需要根据生产计划将来料检验合格的物料发放到生产现场,物料质量的把关尤为重要,因为这将直接影响最终的产品质量。根据物料的存储条件选择合适的储存方法,物料的来料检验严格把关,确保在每个工艺使用正确规格的物料,生产线旁边物料放置区规划每个物料的放置位置等等,这些都是管理物料需要注意的点。
法--法则,方法
法是指法则,方法,包括指导员工作业的SOP、环境检验以及产品检验的标准等。严格按照制定的标准方法去作业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条件,同时通过制定的标准方法可以及时反映制定的工序和作业流程是否是违反常理或者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做到随时保持最优的标准规范去作业。
环--环境管理
环指的是生产产品的环境。有些产品在生产时对温度、湿度等有严格要求的,需要随时注意相关环境条件是否是正常的,否则会影响产品质量。5S现场管理法也是保持生产环境不可或缺的步骤,包括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每天车间都应该按照5S原则进行现场环境的整理。
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什么呢?
其实,生产管理有着六大目标,分别是效率、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其中,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品质、成本和交期。
品质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根本,也是与其他同行业企业进行竞争的核心,如果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处于下乘,且没有进行有效改善和提高,那么,被其他同行业企业吞并市场是迟早的事。对于工厂来说,生产的产品符合客户的要求就是产品合格,生产一个合格的产品涉及到来料检验、生产过程的把控、成品的各项测试结果、入库和出货的安全存储和运输等多个环节,这需要每个车间、每个部门、每个岗位、每个员工都各司其职,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标准SOP进行作业,确保做到每个环节都不出错。
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合理的控制生产成本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也不能一味的去压缩成本,偷工减料的方式生产出来的产品品质是绝对不合格的,这是破坏企业根本的行为。那么,可以从哪些方面去尽量降低生产成本呢?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来降低成本,夸张点说,三年换一台设备与一年换三台设备在成本上是相差很大的,其次,降低产品报废率也是降低成本的一个方面,一个产品的报废意味着它直接损失了所消耗物料的费用,但是在生产过程中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制造业生产管理的基本任务你不能保证这个人在岗位上一直不犯错,也不能保证设备不会出现莫名其妙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严格把握每个生产环节,定期维保设备等措施来防止出现上述情况,尽量降低报废产品的出现。
交期控制着企业的周转,可以说企业的运转就是接受一个客户的订单到完成订单就是一个周期,那么交期时间的把握可以告诉我们在某段时间内可以接受多少位客户的订单,一般情况下当然是有订单就接,但是如果在约定时间内无法交付客户相应的产品是一个不好的服务体验,而且还损害了企业的品牌形象,甚至是永久损失一个客户,这是得不偿失,所以对交期的把控也是一个重要的管理方向。交期时间的约定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例如:生产计划时间、原物料采购时间、加工时间、运输时间等等,需要将每个细节都精确到分钟级,那么,我们在研究如何缩短交期时间就要从这每一环节的时间上去思考还有没有更快的且不影响质量的方法来实施这一环节。
最后做个总结,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以优秀的产品质量、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来向客户提供最好的产品。
声明:图片来源于互联网,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如何做好制造业的生产管理
作为管理者,一谈到生产管理,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订单准交率不高、计划达成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在制品太多、生产周期长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你还是一名企业主,你甚至经常会对管理层、对下属大发雷霆,因为在制品有很多,但是客户要的货、急着要出的货又做不出来,不急的货却做出来一大堆摆在仓库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做好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任务不断细化
任务不断细化是属于生产计划PMC运作的范畴,现在很多企业都设有PMC部(计划物控部)。
我到企业里面走访调研的时候,有的老板跟我说:“我的企业里面设PMC部很多年了,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专职的计划员,每天也有日计划,我们每天、每周也在进行物料的准备,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计划还是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呢?”
正好,这个企业的老板和高管陪着我一起到了现场去看,我到车间现场,发现车间现场的在制品非常之多,根本不是PMC运行得很好的一个现场。于是,我又到各个车间去了解,当我到了注塑车间,我到了包装之间,我到了五金车间之后,我都会找一些基层的员工来问一些问题,问的问题也很简单,“你知道今天应该做多少个产品吗?你知道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吗”?
结果,没有一个员工能准确地回答,这就说明了问题!你的企业确实有很多的计划,但是你没有把这个计划细化到最小单位。
生产计划要细化到最小单位,能够细化到机台就细化到机台,能够细化到班组就细化到班组,能够细化到个人就细化到个人。
当然,不同的企业类型细化的单位也有区别,像注塑车间,你得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机台,每一个机台今天注塑什么产品?做多少量?一条流水线,那你就要细化到这个班组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如果是一个小组的计件,那你就要细化到这个小组中的3个人、5个人的一个任务量,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早会)将生产任务传达给每一个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多少。
只有这样你的任务不断细化,做的才有意义,你的日计划才算是贯彻到底了,也才有基础去落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所以,现在回想下你企业做计划是否只是停留在文字、数字层面,或者只是停留在管理层的层面?不要让你的生产计划止于“最后一公里”,真正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就是要让生产任务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而且要让每一个基层的作业员工都知道任务是多少,并且这个任务一定是能够完成的,最终能够考核的。
二、物资提前排查
当你制定了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将生产任务细化到了最小单位之后,就要围绕着这个计划来提前做排查。
在这里,很多管理者会有个思想误区:无生产不管理。
其实“生产管理”要分为两个词来看,一个是生产,一个是管理。生产是一种状态,而管理呢?应该是在生产之前来做的。物料准备、品质要求、技术图纸、设备状态等等很多工作都应该是由产中提到产前来做,而不是边生产边来做。
物质提前排查其实强调的是什么?
我们前面有了任务不断细化以后,我们要完全围绕着这个从订单评审到交期分解到主生产计划到周日滚动冷冻日计划,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物资是要齐套的,跟着我们的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很多企业里面为什么生产线上看着忙得不得了,生意好像红红火火的,但是呢,在制品堆得到处都是,仓库也是堆得满满的成品,为什么?
因为有什么物料就做什么产品,而不是根据需要做什么产品才来配什么物料,这个就倒过来了,所以,我为什么第一个强调的是任务细化而不是讲物资准备呢?
因为任务是根据我们的客户需求,通过订单评审、通过交期分解、一直到主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来分解,这个就需要物料要跟着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如果你还在说,明天有什么物料我就排哪条生产线去生产什么产品,明天哪些物料齐套了,我PMC再排给车间做……这样的结果就是车间里面看着大家都有事做、都在忙,但是呢,你整体的组织效率不高,你的生产周期会很长、资金周转率很低,因为做出来的产品,不能出货。没做出来的呢?客户又催得很急。
所以,我这里强调物资提前排查,我们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物料严格跟着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那么,物资提前排查在我们企业里面有哪一些具体的方式呢?
有两个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采购管制表》,一个是《生产进度跟进总表》。
《采购管制表》是你整个物料链运作的一个核心,当然还有《物料需求计划表》等等,这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表单。如果你企业有ERP系统,也需要在系统里面,每天去做好排查工作。
物资提前排查除了表单的应用,还有哪些动作呢?比如,每日的生产协调会,由PMC主导,让各个车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参与、来协调物资情况怎么样?生产进度怎么样?工序交接情况怎么样……
再如,物料对单会,PMC内部要召集计划员、物控员以及采购,有需要技术支持的,则技术协助参与到里面,对单会上对一下哪些订单的物料是齐套了?生产状况怎么样?哪些物料还需要赶快跟催的?
再比方说,车间内部的工序对单会。是不是每天要有这么一个会场,让工序与工序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平行工序之间来进行一个沟通,来了解整个的生产状况呢?
三、异常快速处理
我多次在公开场合,在朗欧企管的视频节目当中提到了,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是一种离散型的制造型企业,是一种非稳定态的制造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在一个亿到五个亿之间,这个区间的企业目前处于这种情况,不像丰田有丰田系,本田有本田系。
我前段时间去德国参观了保时捷的制造工厂,它的供应链是有“保时捷系”的,整个供应链的系统非常完备,整个工艺也非常完善。
而我们呢?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供应链是很不稳定的,我们的生产状态是很不稳定的,甚至我们有些工艺都非常不稳定,我们处于一种非稳定态,而且很多企业是给大企业代工的,给国内龙头企业做配套生产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非常主动的话语权,那你说我不做这订单?好像也不太现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在非稳定态的一种状况下频繁的、快速的处理异常,来应对这种非稳定态。
就是你要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跟进、不断的排查、不断的异常的快速处理来解决,来对应这种非稳定态。
我们中小制造型企业,就像一种球赛模式,就像打篮球一样,球员没有一个固定的站位,边拍着球眼睛边扫着其他球员,看哪里有空位,关键人物在哪里,然后快速做出判断:传球、带球、投篮……
进入到企业以后,其实最重要的是抓落实,我们会有一种工具叫《流程卡》。
比如说针对生产异常,我们会做一个《生产异常处理流程卡》,在这个流程卡里面,我们卡住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规定生产线出现品质异常以后,责任人几分钟以内写异常提报单,品质人员、生产主管几分钟以内要到达现场,多少分钟以内处理不了的则要上报至上一级,这个里面我们都规定得非常的清楚,而不是笼统的说出现了什么异常由谁快速处理,由谁及时处理……
因为这样你的责任就没法划分,所以,异常快速处理也是我们做好生产管理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动作现场落实
我们制造型企业,所有部门无非就是作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作业部门属于生产系统,对产品的作业产出有直接性作用;职能部门包括PMC部、人事行政部、品质部等,无论是作业部门还是职能部门,其实我们解决问题,尤其是生产型的企业,一定要到现场去落实动作,无论多大的企业都一样。
比如,计划员做生产计划,并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做就可以了,计划员要每个小时(最多每两个小时)要到各个产线上去了解日计划的达成情况,这个小时做了多少,8点到9点做了多少,9点到10点又做了多少,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怎么样能够完成?能不能按时完成?这些是需要计划员到现场去看的,切记不要在办公室埋头做计划。
当然,办公室也不是说就不是现场。我们有些工作确实需要在办公室来解决,这个办公室也是现场,总之就是哪里有问题的地方你就到哪里去,也就是要到问题当中去。
稻盛和夫先生讲“现场有神灵”,为什么说现场有神灵呢?因为一到现场我们看的是“是什么”,而不是总在办公室问“为什么”。在办公室里面,我们就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品质问题呢”?然后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客诉问题呢?”然后又有人回答……
其实,我们问了太多的“为什么”,而“为什么”背后的答案会有很多种,但我们如果到了问题现场以后,“为什么这个供应商交不了货呢?”这个问题更多的就变成“是什么”了。是不是供应商的产能有限?是不是环保又在查了?是不是又停电了?是不是我们的付款又不及时了?
没必要问太多“为什么”,遇到问题多到现场去看“是什么”,要化“为什么”为“是什么”,这就是动作现场落实的要诀。
五、结果数据呈现
做生产管理,无论是品质状况、任务达成情况、生产周期、订单准交率、生产异常等,每天都要用量化的数据来进行呈现。
我经常在企业里面开会,听到讲的最多的是什么?“PMC老是插单生产、某某工序的品质问题很多、来料异常高居不下……”你看,都是靠感觉在做交流。
插单很多?到底有多少?这些插单导致的后果有哪些数据的呈现?不要动不动就说某某经常插单,那你可以把他插单的数量以及对你产生哪些影响,进行数据化的统计,把因为插单的损失用数据的方式呈现给老板看,那最终老板会做决定,他自然会去衡量利弊。
作为管理者,要做的是懂得结果数据呈现。你说来料问题很多,你把来料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每个问题占的比例是多少?是哪几个供应商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结果要用数据来呈现,因为数据代表着和反映着的是事实,而我们很多时候靠感觉,大家感觉对感觉,感觉本来就是个空的,你用空对空的,所以,特别是生产型的企业,生产部跟各个部门之间都在互相抱怨,怨声载道,这其实就是感觉对感觉的一种体现。
如果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能够有量化思维,能够把结果和影响以及过程当中的管理数据用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就在事情上面,就在问题上面。
结语
我想有了这五个方面,我们的生产管理才能够管好,也希望你能够按照这几个思路去践行。
最后,总结一下,做好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你需要烂熟于心的30字要诀:任务不断细化、物资提前排查、异常快速处理、动作现场落实、结果数据呈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