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生产物流管理)

网友投稿 688 2023-02-0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以及生产物流管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生产物流管理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生产现场管理的方法

生产现场管理的基本内容
1.现场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 2.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 3.以生产现场组织体系的合理化、高效化为目的,不断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 4.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 5.建立和完善管理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 6.搞好班组建设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生产现场管理的实施 生产现场管理是个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开展现场管理工作,常见做法可分为三个阶段: 1. 治理整顿:着重解决生产现场:脏、乱、差,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2. 专业到位:作到管理重心下移,促进各专业管理的现场到位; 3. 优化提高:优化现场管理的实质是改善,改善的内容就是目标与现状的差距。按PDCA(P-PLAN,D-DO,C-CHECK,A-ACTION)循环,使其合理有效地运行。
生产现场管理三大工具
1.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一:标准化
所谓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或称标准书)。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付诸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认为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创新改善与标准化是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2大轮子。改善创新是使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的驱动力,而标准化则是防止企业管理水平下滑的制动力。没有标准化,企业不可能维持在较高的管理水平。
2.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二: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 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综合运用管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
3. 现场管理三大工具之三: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尤其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地表现,主要是对于管理项目、特别是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形式如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等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任何人都可以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管理看板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附录看板管理之异常管理看板 生产现场管理包括哪些方面 生产[1]现场的物料管理、计划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人员管理、排产管理、5S管理等等。

如何做好制造业的生产管理

如何做好制造业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的生产管理

作为管理者,一谈到生产管理,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你可能会想到很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订单准交率不高、计划达成率不高、生产效率低、在制品太多、生产周期长等等一系列问题,如果你不仅仅是一名管理者,你还是一名企业主,你甚至经常会对管理层、对下属大发雷霆,因为在制品有很多,但是客户要的货、急着要出的货又做不出来,不急的货却做出来一大堆摆在仓库里。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如何做好制造业的生产管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任务不断细化

任务不断细化是属于生产计划PMC运作的范畴,现在很多企业都设有PMC部(计划物控部)。

我到企业里面走访调研的时候,有的老板跟我说:“我的企业里面设PMC部很多年了,有五六个甚至七八个专职的计划员,每天也有日计划,我们每天、每周也在进行物料的准备,但是为什么我们的计划还是不能够很好的落实呢?”

正好,这个企业的老板和高管陪着我一起到了现场去看,我到车间现场,发现车间现场的在制品非常之多,根本不是PMC运行得很好的一个现场。于是,我又到各个车间去了解,当我到了注塑车间,我到了包装之间,我到了五金车间之后,我都会找一些基层的员工来问一些问题,问的问题也很简单,“你知道今天应该做多少个产品吗?你知道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吗”?

结果,没有一个员工能准确地回答,这就说明了问题!你的企业确实有很多的计划,但是你没有把这个计划细化到最小单位。

生产计划要细化到最小单位,能够细化到机台就细化到机台,能够细化到班组就细化到班组,能够细化到个人就细化到个人。

当然,不同的企业类型细化的单位也有区别,像注塑车间,你得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机台,每一个机台今天注塑什么产品?做多少量?一条流水线,那你就要细化到这个班组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如果是一个小组的计件,那你就要细化到这个小组中的3个人、5个人的一个任务量,要通过各种方式(如早会)将生产任务传达给每一个员工,让每一个员工都明确的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任务是多少。

只有这样你的任务不断细化,做的才有意义,你的日计划才算是贯彻到底了,也才有基础去落实,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所以,现在回想下你企业做计划是否只是停留在文字、数字层面,或者只是停留在管理层的层面?不要让你的生产计划止于“最后一公里”,真正要打通这最后一公里,就是要让生产任务深入到每一个员工心中,而且要让每一个基层的作业员工都知道任务是多少,并且这个任务一定是能够完成的,最终能够考核的。

二、物资提前排查

当你制定了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将生产任务细化到了最小单位之后,就要围绕着这个计划来提前做排查。

在这里,很多管理者会有个思想误区:无生产不管理。

其实“生产管理”要分为两个词来看,一个是生产,一个是管理。生产是一种状态,而管理呢?应该是在生产之前来做的。物料准备、品质要求、技术图纸、设备状态等等很多工作都应该是由产中提到产前来做,而不是边生产边来做。

物质提前排查其实强调的是什么?

我们前面有了任务不断细化以后,我们要完全围绕着这个从订单评审到交期分解到主生产计划到周日滚动冷冻日计划,这个过程当中你的物资是要齐套的,跟着我们的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很多企业里面为什么生产线上看着忙得不得了,生意好像红红火火的,但是呢,在制品堆得到处都是,仓库也是堆得满满的成品,为什么?

因为有什么物料就做什么产品,而不是根据需要做什么产品才来配什么物料,这个就倒过来了,所以,我为什么第一个强调的是任务细化而不是讲物资准备呢?

因为任务是根据我们的客户需求,通过订单评审、通过交期分解、一直到主计划、月计划、周日计划来分解,这个就需要物料要跟着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如果你还在说,明天有什么物料我就排哪条生产线去生产什么产品,明天哪些物料齐套了,我PMC再排给车间做……这样的结果就是车间里面看着大家都有事做、都在忙,但是呢,你整体的组织效率不高,你的生产周期会很长、资金周转率很低,因为做出来的产品,不能出货。没做出来的呢?客户又催得很急。

所以,我这里强调物资提前排查,我们需要注意的一定是物料严格跟着计划走,而不是计划跟着物料走。

那么,物资提前排查在我们企业里面有哪一些具体的方式呢?

有两个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是《采购管制表》,一个是《生产进度跟进总表》。

《采购管制表》是你整个物料链运作的一个核心,当然还有《物料需求计划表》等等,这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表单。如果你企业有ERP系统,也需要在系统里面,每天去做好排查工作。

物资提前排查除了表单的应用,还有哪些动作呢?比如,每日的生产协调会,由PMC主导,让各个车间、各个部门的负责人来参与、来协调物资情况怎么样?生产进度怎么样?工序交接情况怎么样……

再如,物料对单会,PMC内部要召集计划员、物控员以及采购,有需要技术支持的,则技术协助参与到里面,对单会上对一下哪些订单的物料是齐套了?生产状况怎么样?哪些物料还需要赶快跟催的?

再比方说,车间内部的工序对单会。是不是每天要有这么一个会场,让工序与工序之间,上下工序之间、平行工序之间来进行一个沟通,来了解整个的生产状况呢?

三、异常快速处理

我多次在公开场合,在朗欧企管的视频节目当中提到了,我们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是一种离散型的制造型企业,是一种非稳定态的制造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年产值在一个亿到五个亿之间,这个区间的企业目前处于这种情况,不像丰田有丰田系,本田有本田系。

我前段时间去德国参观了保时捷的制造工厂,它的供应链是有“保时捷系”的,整个供应链的系统非常完备,整个工艺也非常完善。

而我们呢?很多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供应链是很不稳定的,我们的生产状态是很不稳定的,甚至我们有些工艺都非常不稳定,我们处于一种非稳定态,而且很多企业是给大企业代工的,给国内龙头企业做配套生产的,这个时候,我们没有非常主动的话语权,那你说我不做这订单?好像也不太现实,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什么,在非稳定态的一种状况下频繁的、快速的处理异常,来应对这种非稳定态。

就是你要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跟进、不断的排查、不断的异常的快速处理来解决,来对应这种非稳定态。

我们中小制造型企业,就像一种球赛模式,就像打篮球一样,球员没有一个固定的站位,边拍着球眼睛边扫着其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他球员,看哪里有空位,关键人物在哪里,然后快速做出判断:传球、带球、投篮……

进入到企业以后,其实最重要的是抓落实,我们会有一种工具叫《流程卡》。

比如说针对生产异常,我们会做一个《生产异常处理流程卡》,在这个流程卡里面,我们卡住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规定生产线出现品质异常以后,责任人几分钟以内写异常提报单,品质人员、生产主管几分钟以内要到达现场,多少分钟以内处理不了的则要上报至上一级,这个里面我们都规定得非常的清楚,而不是笼统的说出现了什么异常由谁快速处理,由谁及时处理……

因为这样你的责任就没法划分,所以,异常快速处理也是我们做好生产管理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

四、动作现场落实

我们制造型企业,所有部门无非就是作业部门和职能部门,作业部门属于生产系统,对产品的作业产出有直接性作用;职能部门包括PMC部、人事行政部、品质部等,无论是作业部门还是职能部门,其实我们解决问题,尤其是生产型的企业,一定要到现场去落实动作,无论多大的企业都一样。

比如,计划员做生产计划,并不是天天坐在办公室做就可以了,计划员要每个小时(最多每两个小时)要到各个产线上去了解日计划的达成情况,这个小时做了多少,8点到9点做了多少,9点到10点又做了多少,今天的任务量是多少?怎么样能够完成?能不能按时完成?这些是需要计划员到现场去看的,切记不要在办公室埋头做计划。

当然,办公室也不是说就不是现场。我们有些工作确实需要在办公室来解决,这个办公室也是现场,总之就是哪里有问题的地方你就到哪里去,也就是要到问题当中去。

稻盛和夫先生讲“现场有神灵”,为什么说现场有神灵呢?因为一到现场我们看的是“是什么”,而不是总在办公室问“为什么”。在办公室里面,我们就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品质问题呢”?然后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客诉问题呢?”然后又有人回答……

其实,我们问了太多的“为什么”,而“为什么”背后的答案会有很多种,但我们如果到了问题现场以后,“为什么这个供应商交不了货呢?”这个问题更多的就变成“是什么”了。是不是供应商的产能有限?是不是环保又在查了?是不是又停电了?是不是我们的付款又不及时了?

没必要问太多“为什么”,遇到问题多到现场去看“是什么”,要化“为什么”为“是什么”,这就是动作现场落实的要诀。

五、结果数据呈现

做生产管理,无论是品质状况、任务达成情况、生产周期、订单准交率、生产异常等,每天都要用量化的数据来进行呈现。

我经常在企业里面开会,听到讲的最多的是什么?“PMC老是插单生产、某某工序的品质问题很多、来料异常高居不下……”你看,都是靠感觉在做交流。

插单很多?到底有多少?这些插单导致的后果有哪些数据的呈现?不要动不动就说某某经常插单,那你可以把他插单的数量以及对你产生哪些影响,进行数据化的统计,把因为插单的损失用数据的方式呈现给老板看,那最终老板会做决定,他自然会去衡量利弊。

作为管理者,要做的是懂得结果数据呈现。你说来料问题很多,你把来料的问题进行分类统计,每个问题占的比例是多少?是哪几个供应商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结果要用数据来呈现,因为数据代表着和反映着的是事实,而我们很多时候靠感觉,大家感觉对感觉,感觉本来就是个空的,你用空对空的,所以,特别是生产型的企业,生产部跟各个部门之间都在互相抱怨,怨声载道,这其实就是感觉对感觉的一种体现。

如果每一件事情我们都能够有量化思维,能够把结果和影响以及过程当中的管理数据用量化的方式呈现出来,那么所有人关注的焦点就在事情上面,就在问题上面。

结语

我想有了这五个方面,我们的生产管理才能够管好,也希望你能够按照这几个思路去践行。

最后,总结一下,做好制造型企业生产管理你需要烂熟于心的30字要诀:任务不断细化、物资提前排查、异常快速处理、动作现场落实、结果数据呈现。


;

制造企业实现供应链管理信息化应用需要具备哪些基础?

供应链核心基础与流程架构
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流程与战略
供应链视角下的生产与库存
供应链核心基础与流程架构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简称SCM):就是指在满足一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条件下,为了使整个供应链系统成本达到最小而把供应商、制造商、仓库、配送中心和渠道商等有效地组织在一起来进行的产品制造、转运、分销及销售的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包括计划、采购、制造、配送、退货五大基本内容。 计划:这是SCM的策略性部分。你需要有一个策略来管理所有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对你的产品的需求。好的计划是建立一系列的方法监控供应链,使它能够有效、低成本地为顾客递送高质量和高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采购:选择能为你的产品和服务提供货品和服务的供应商,和供应商建立一套定价、配送和付款流程并创造方法监控和改善管理,并把对供应商提供的货品和服务的管理流程结合起来,包括提货、核实货单、转送货物到你的制造部门并批准对供应商的付款等。
制造:安排生产、测试、打包和准备送货所需的活动,是供应链中测量内容最多的部分,包括质量水平、产品产量和工人的生产效率等的测量。
配送:很多“圈内人”称之为“物流”,是调整用户的定单收据、建立仓库网络、派递送人员提货并送货到顾客手中、建立货品计价系统、接收付款。
退货:这是供应链中的问题处理部分。建立网络接收客户退回的次品和多余产品,并在客户应用产品出问题时提供支持。
现代商业环境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不仅仅是销售产品,还要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从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让其产生幸福感。科特勒表示:“顾客就是上帝,没有他们,企业就不能生存。一切计划都必须围绕挽留顾客、满足顾客进行。”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赢得客户,必然要求供应链企业能快速、敏捷、灵活和协作地响应客户的需求。面对多变的供应链环境,构建幸福供应链成为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
供应链管理方法供应链管理理论的产生远远落后于具体的技术与方法。供应链管理最早多是以一些具体的方法出现的。
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
快速反应(QR) 快速反应Quick response(QR)是指物流企业面对多品种、小批量的买方市场,不是储备了“产品”,而是准备了各种“要素”,在用户提出要求时,能以最快速度抽取“要素”,及时“组装”,提供所需服务或产品。QR是美国纺织服装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方法。
有效客户反应(ECR) 有效客户反应(efficient consumer response,ECR)是有效客户反应简称。它是1992年从美国的食品杂货业发展起来的一种供应链管理策略。也是一个由生产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等供应链成员组成的,各方相互协调和合作,更好、更快并以更低的成本满足消费者需要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客户反应是以满足顾客要求和最大限度降低物流过程费用为原则,能及时做出准确反应,使提供的物品供应或服务流程最佳化的一种供应链管理战略。
ECR与QR的比较 25种最流行的管理工具 客户关系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顾客细分 外包 核心能力 供应链管理 战略规划 业务流程再造 知识管理 使命书和企业愿景书 平衡记分卡 作业基础管理 忠诚度管理 六西格玛 战略联盟 基准管理 变革管理计划 增长战略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 价格优化模型 开放市场创新 规模定制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 海外经营 射频识别 (一)QR与ECR的差异
ECR主要以食品行业为对象,其主要目标是降低供应链各环节的成本,提高效率。
QR主要集中在一般商品和纺织行业,其主要目标是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并快速补货。
这是因为食品杂货业与纺织服装行业经营的产品的特点不同:杂货业经营的产品多数是一些功能型产品,每一种产品的寿命相对较长(生鲜食品除外),因此,订购数量过多(或过少)的损失相对较小。
纺织服装业经营的产品多属创新型产品,每一种产品的寿命相对较短,因此,订购数量过多(或过少)造成的损失相对较大。
(l)侧重点不同。
QR侧重于缩短交货提前期,快速响应客户需求;ECR 侧重于减少和消除供应链的浪费,提高供应链运行的有效性。
(2)管理方法的差别。
QR主要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快速补发,通过联合产品开发缩短产品上市时间;ECR除新产品快速有效引入外,还实行有效商品管理、有效促滚动
(3)适用的行业不同
QR适用于单位价值高,季节性强,可替代性差,购买频率低的行业;ECR适用于产品单位价值低,库存周转率高,毛利少,可替代性强,购买频率高的行业。
(4)改革的重点不同
QR改革的重点是补货和订货的速度,目的是最大程度地消除缺货,并且只在商品需求时才去采购。ECR改革的重点是效率和成本
(二) 共同特征
表现为超越企业之间的界限,通过合作追求物流效率化。具体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贸易伙伴间商业信息的共享
2. 商品供应方进一步涉足零售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服务
3. 企业间订货、发货业务全部通过EDI来进行,实现订货数据或出货数据的传送无纸化
为什么要实施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与传统的物流管理在存货管理的方式、货物流、成本、信息流、风险、计划及组织间关系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这些区别使得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优势。
从存货管理及货物流的角度来看,在供应链管理中,存货管理是在供应链成员中进行协调,以使存货投资与成本最小;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则是把存货向前推或向后延,具体情况是根据供应链成员谁最有主动权而定。事实上,传统的物流管理把存货推向供应商并降低渠道中的存货投资,仅仅是转移了存货。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通过提供有关生产计划的信息,比如共享有关预期需求、订单、生产计划等信息,减少不确定性,并使安全存货降低。
从成本方面来看,供应链管理是通过注重产品最终成本来优化供应链的。这里提到的最终成本是指实际发生的到达客户时的总成本,包括采购时的价格及送货成本、存货成本等。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在成本的控制方面依然仅限于公司内部达到最小。
风险与计划是供应链管理区别于传统物流管理的另外两个重要的方面。在供应链管理中,风险与计划都是通过供应链成员共同分担、共同沟通来实现的,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却仅仅停留在公司内部。在组织间关系方面,供应链管理中各成员是基于对最终成本的控制而达成合作,而传统的物流管理则是基于公司内降低成本。
实施供应链管理是因为供应链管理比传统的物流管理更具活力,更能对供应链成员带来实质性好处。不过,要成功地实施供应链管理,各供应链成员之间必须要有很好的信息共享;而要做到开诚布公的信息分享,对于追求不同目标的企业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当一家企业与其众多的竞争对手均有合作的情况下,要实现信息共享更加困难。因此,成功的供应链整合,首先需要各节点企业在如下一些方面达成一致:共同认识到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水平、共同确定在供应链中存货的位置及每个存货点的存货量、共同制订把供应链作为一个实体来管理的政策和程序等。
上述第一个方面相对比较容易做到,但在决策时往往容易疏忽这一目标。最终客户的服务需求是在渠道中确定存货的关键,成功的制造商能辨认客户及它的需求,进而在制造商自己的范围及整个渠道中协调存货流。第二个方面是物流管理的基本作业原则,即满足客户需求的内容应包括需要什么、哪里需要和需要多少。第三个方面需要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的真诚合作才能实现,只有各节点企业均站在整个供应链的高度来看待问题的时候,才容易彼此作出理解与让步,共同制订出某些政策与程序,并进而建立起综合性的物流组织。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 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方法很多,并且每个企业都不尽相同,从无数个经典案例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一些非常牛的供应链,大多采取了一般看来是错误的策略(不是学习案例做出的策略),如ZARA,如DELL,他们的供应链的确很优秀,但是他们供应链策略几乎很难被移植。
所以,一味地去借鉴别人的供应链,不如安下心来专注研究自己的供应链。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每个企业都不一样,每个都有自己的特点,供应链既然是企业的药方,那么它所采用的药方也就不一样了。
比如说,一个企业A方面强,B方面弱,它所采用的供应链A方面弱,B方面强,则正好优势互补。如果不加以分析而贸然引进他的供应链,对他来说,就是一套在计算机里运行良好的软件,对你来说,植入的就是病毒!正因为如此,才决定了你的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不可复制性,就是因为这个不可复制性,才决定了你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取代性。这才是核心,才是根本。
下面简单的介绍几个“应用供应链不同方法的案例”:
(1)丰田、耐克、尼桑、麦当劳和苹果等公司的供应链管理都从网链的角度来实施的;
(2)壳牌石油通过IBM的Lotus Notes开发了SIMON(库存管理秩序网)的信息系统,从而优化了它的供应链;
(3)利丰的供应链优化方法是在生产上对所有供应厂家的制造资源进行统一整合,作为一个整体来运作,是基于整合供应商的角度;
(4)HP打印机和丰田是通过麦肯锡咨询在地理上重新规划企业的供销厂家分布,以充分满足客户需要,并降低经营成本,是基于地理位置的选择。
(5)宝洁是通过宝供物流,采用分类的方法,与供应链运作的具体情况相适应,详细分类并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可以实现显著的优化供应链,是基于分类的细化。
供应链管理提出的时代背景[1]  
 1.全球一体化
纵观整个世界技术和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跨国经营越来越普遍。就制造业而言,产品的设计可能在日本,而原材料的采购可能在中国大陆或者巴西,零部件的生产可能在台湾、印尼等地同时进行,然后在中国大陆组装,最后销往世界各地。在这个产品进入消费市场之前,相当多的公司事实上参与了产品的制造,而且由于不同的地理位置、生产水平、管理能力,从而形成了复杂的产品生产供应链网络。这样的一个供应链在面对市场需求波动的时候,一旦缺乏有效的系统管理,“鞭子效应”在供应链的各环节中必然会被放大,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价值产出。而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产品生产日益丰富,产品消费者拥有了越来越多选择产品的余地,而技术上的进步则带来了某些产品(如电子类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缩短的产品生命周期导致了产品需求波动的加剧。市场供求格局对供应链适应能力的要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生产管理领域,面向需求的“拉式”生产理论、JIT制造理论、柔性生产理论等纷纷被提出,且已进入了实践阶段。
2.横向产业模式的发展
仔细观察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产生以及其后的发展,我们发现PC制造业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电子产品技术上的进步,将世界带进了信息时代,而且还引发了世界产业模式的巨大变革。由于IBM的战略失误,忽视了PC的市场战略地位,在制定了PC标准之后,将属于PC核心技术的中央处理器以及OS的研发生产分别外包给Intel和Microsoft公司,在短短的10年内,这两个公司都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巨头,垄断了行业内的制造标准,同时也改变了IBM延续了几十年的纵向产业模式,当IBM意图再次进入桌面操作系统和微处理器体系涉及领域,开发出OS/2和Power芯片期望推向桌面市场的时候,都遭到了惨痛的失败。70年代 IBM垄断一切的时代一去不返了。当IBM意识到其不再在该领域拥有优势的时候,与Microsoft和Intel的继续合作使得横向产业模式得到更好的发展。而反观Macintosh,虽然其垄断了自身硬件和操作系统的生产,但是由于与IBM兼容机不兼容,从而失去了大量希望使用Windows平台上某些软件的用户,而使发展受限。
另一个例子发生在汽车产业领域,也在类似的年代,发生了同样的变革,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脱离了整车生产商而逐渐形成了零部件制造业的一些巨头。这种革命性的模式变革正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缓慢进行,逐渐使人们意识到,今天已经几乎不可能由一家庞大的企业控制着从供应链的源头到产品分销的所有环节,而是在每个环节,都有一些企业占据着核心优势,并通过横向发展扩大这种优势地位,集中资源发展这种优势能力。而现代供应链则将由这些分别拥有核心优势能力的企业环环相扣而成。同时企业联盟和协同理论正在形成,以支撑这种稳定的链状结构的形成和发展。
3.企业X再造
回顾11年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教授迈克尔·哈默(Hammer) 和CSC顾问公司的杰姆斯·钱皮(James Champy)联名出版了《企业流程再造工商管理革命宣言》。该书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今组织管理制度中的弊端——部门条块分割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并给出了 BPR的概念,以期望打破部门界限,重塑企业流程。而这个时代正是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的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最大革命就是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带来的最大变革就是共享。人们认识到部门间的界限是由于知识和数据资源的垄断带来的权利的垄断所造成的,而计算机技术通过信息共享,透明化了企业内部流程的运作,打破了这种垄断。在早期的ERP项目实施中,由于没有意识到信息技术与管理组织变革之间的关系,而遭遇到了失败。今天我们谈到信息化,一般都会有意识地提到BPR,这就是观念上的进步。而ERP毕竟只是打通了企业自身的关节,面对全球一体化浪潮和横向产业模式的发展,企业也已经意识到自身处在供应链的一个环节之上,就需要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增强与上下游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建筑在相互了解、协同作业的基础之上的,只有相互为对方带来源源不断的价值,这种关系才能够永续。在2002年,钱皮又灵光闪现,将此归结为《企业X再造》,为企业向外部拓展过程中如何突破跨组织之间的各种界限出谋划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这种共享、协作的观念也一起跨出企业。我们今天所谈及的SCM,正是为了实现这种观念而进行的一次实践。
从SCM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深刻了解SCM发展的由来和趋势,因此就更加需要将视线投入到当前SCM在实践中的应用,SCM系统是其中最为主要的部分,SCM系统的实施,也成为了企业信息化的最新趋势。本文第二部分将根据SCM观念内涵的基础和信息系统实施的一般方法论,探讨总结SCM系统在制造业实施的一般步骤。
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事实上,供应链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涉及到众多目标不同的企业,牵扯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实施供应链管理必须确保要理清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避免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或“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尴尬境况。
具体地说,在实施供应链管理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主要有如下一些:
1、配送网络的重构 配送网络重构是指采用一个或几个制造工厂生产的产品来服务一组或几组在地理位置上分散的渠道商时,当原有的需求模式发生改变或外在条件发生变化后引起的需要对配送网络进行的调整。这可能由于现有的几个仓库租赁合同的终止或渠道商的数量发生增减变化等原因引起。
2、配送战略问题 在供应链管理中配送战略也非常关键。采用直接转运战略、经典配送战略还是直接运输战略?需要多少个转运点?哪种战略更适合供应链中大多数的节点企业呢?
所谓直接转运战略就是指在这个战略中终端渠道由中央仓库供应货物,中央仓库充当供应过程的调节者和来自外部供应商的订货的转运站,而其本身并不保留库存。而经典配送战略则是在中央仓库中保留有库存。直接运输战略,则相对较为简单,它是指把货物直接从供应商运往终端渠道的一种配送战略。
3、供应链集成与战略伙伴 由于供应链本身的动态性以及不同节点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冲突的目标,因此对供应链进行集成是相当困难的。但实践表明,对供应链集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它能够对节点企业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那么集成供应链的关键是什么呢?信息共享与作业计划!显然,什么信息应该共享,如何共享,信息如何影响供应链的设计和作业;在不同节点企业间实施什么层次的集成,可以实施哪些类型的伙伴关系等就成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4、库存控制问题 库存控制问题包括:一个终端渠道对某一特定产品应该持有多少库存?终端渠道的订货量是否应该大于、小于或等于需求的预测值?终端渠道应该采用多大的库存周转率?终端渠道的目标在于决定在什么点上再订购一批产品,以及为了最小化库存订购和保管成本,应订多少产品等。
5、产品设计 众所周知,有效的产品设计在供应链管理中起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那么什么时候值得对产品进行设计来减少物流成本或缩短供应链的周期,产品设计是否可以弥补顾客需求的不确定性,为了利用新产品设计,对供应链应该做什么样的修改等这些问题就非常重要。
6、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 信息技术是促成有效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的基本问题在于应该传递什么数据?如何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利用?Internet的影响是什么?电子商务的作用是什么?信息技术和决策支持系统能否作为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工具?
7、顾客价值的衡量 顾客价值是衡量一个企业对于其顾客的贡献大小的指标,这一指标是根据企业提供的全部货物、服务以及无形影响来衡量的。最近几年来这个指标已经取代了质量和顾客满意度等指标。
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供应链管理是迄今为止企业物流发展的最高级形式。虽然供应链管理非常复杂,且动态、多变,但众多企业已经在供应链管理的实践中获得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显著的成效。当前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正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1、时间与速度 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时间与速度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比如,在IT行业,国内外大多数PC制造商都使用Intel的CPU,因此,如何确保在第一时间内安装Intel最新推出的CPU就成为各PC制造商获得竞争力的自然之选。总之,在供应链环境下,时间与速度已被看作是提高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一个环节的拖沓往往会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运转。供应链中的各个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它们之间物流、信息流的紧密连接,以达到对最终客户要求的快速响应、减少存货成本、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水平的目的。
2、质量与资产生产率 供应链管理涉及许多环节,需要环环紧扣,并确保每一个环节的质量。任何一个环节,比如运输服务质量的好坏,就将直接影响到供应商备货的数量、分销商仓储的数量,进而最终影响到用户对产品质量、时效性以及价格等方面的评价。时下,越来越多的企业信奉物流质量创新正在演变为一种提高供应链绩效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制造商越来越关心它的资产生产率。改进资产生产率不仅仅是注重减少企业内部的存货,更重要的是减少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供应链管理发展的趋势要求企业开展合作与数据共享以减少在整个供应链渠道中的存货。
3、组织精简 供应链成员的类型及数量是引发供应链管理复杂性的直接原因。在当前的供应链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考虑减少物流供应商的数量,并且这种趋势非常明显与迅速。比如,跨国公司客户更愿意将它们的全球物流供应链外包给少数几家,理想情况下最好是一家物流供应商。因为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统一的标准服务,更好地显示出全球供应链管理的整套优势。
4、客户服务方面 越来越多的供应链成员开始真正地重视客户服务与客户满意度。传统的量度是以“订单交货周期”、“完整订单的百分比”等来衡量的,而目前更注重客户对服务水平的感受,服务水平的量度也以它为标准。客户服务的重点转移的结果就是重视与物流公司的关系,并把物流公司看成是提供高水平服务的合作者。

关于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的参考文献

http://www.hezhici.com/sort/084/2008-4/10/181038589.html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首席顾问 蒋明炜
1.前言
制造业特别是机械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现代制造业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乃至社会的组织结构和文化。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世界的制造业正在向中国转移,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制造大国。我国在家电等若干产品的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设计、先进制造工艺和装备及现代化管理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还不是制造强国。本文仅就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信息化的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作一些研究,供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2.机械制造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但是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于中国潜在的巨大市场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国外的技术、资金、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国内外激烈的竞争局面。竞争要求企业产品更新换代快、产品质量高、价格低、交货及时、服务好。这些市场竞争的武器与企业管理的模式、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密切相关。然而中国企业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由于受到30-40年计划经济的影响,上述竞争武器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1)生产计划控制的模式落后
尚未实施ERP的机械制造企业几乎100%采用台套计划的方式。即以产品最长生产周期作为构成产品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过分夸大的提前期是造成库存和在制品储备高,流动资金占用大的根本原因。生产计划与采购计划脱节,零件成套水平差,不能准时交货。或者用高储备来保交货期。距离现代管理方法物料需求计划MRP、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相差甚远。
(2)企业应变能力差
今天的市场瞬息万变,需求多样化。按订单装配MTO,按订单制造MTO,按订单设计MTD,大规模定制MC。品种规格繁多,生产、采购异常复杂。从客户—销售—设计—生产—采购—财务—成本,需要一个完整的供应链管理,才能动态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适应千变万化市场和客户定制化的要求。
(3)成本计算不准确,成本控制差
人工成本核算一般只能计算产品成本,无法计算零部件成本。成本费用分摊很粗,大量成本数据采集是人工归集的,数据准确性很差,使得成本计算不准确。一般不进行标准成本的计算,也很少进行成本分析,因此成本控制差。
(4)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
制造业产、供、销、人、财、物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他们之间存在大量信息交换。然而人工管理信息分散、缺乏完善的基础数据,信息分散、不及时、不准确、不共享、大大影响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5)科层式的组织机构而不是面向业务流程的扁平化的组织,一般业务流程不合理,业务流程的管理和控制不规范,随意性大。
(6)缺乏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程式化的管理,管理的优劣因人而异。尽管通过ISO9000制定了一系列的程序文件,执行的效果可因企业和管理者而异。
(7)管理工具落后,大部分企业仍处于手工分散管理或微机单项管理的阶段。有的企业也建立了全厂的计算机网络,但应用仍是分散的,没有实现信息的共享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8)现代化管理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差。例如:敏捷制造AM、虚拟制造VM、准时生产JIT、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企业资源计划ERP等。
3.用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制业管理水平
上述目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着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实现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摆在每个企业面前刻不容缓任务。所以建立联接厂内外的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选择先进、成熟、适合企业管理需求的企业资源计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供应链管理SCM、商业智能BI、电子商务EC等软件系统,通过管理咨询和业务流程重组,优化设计企业的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应用上述软件系统,实现企业管理的信息化。以克服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和企业的竞争能力,是企业面对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做出的必然选择。系统建设的目标是:
作者:222.211.106.* 2008-12-7 01:33 回复此发言
--------------------------------------------------------------------------------
2 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1)建成一个覆盖全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化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使企业的生产经营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和工作流的高度统一与并行运作,并通过Intranet、Internet 实现企业内、外部充分的信息交流及企业与外界的联系,形成有效的敏捷供需链系统。
(2) 采用先进的生产计划控制方法。打破台套计划的方式,按各种物料的采购提前期和生产提前期编制物料需求计划。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由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的三级计划所组成的生产计划管理体系,最大限度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采购周期、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和成本,提高售后服务水平。有条件的企业推行准时生产JIT、供应商管库房VMI、同步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
(3)实现全公司基础数据(如物料数据、产品结构数据、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生产能力数据等)统一生成、统一维护和统一管理,供经授权的各相关部门使用,真正做到数出一家、数据共享,避免冗余。通过ERP系统的建立和实施进一步理顺企业的管理程序,做到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4)针对目前各管理部门中信息分割的情况,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动态信息反馈和监控体系,实现对每项任务从合同签订、设计、生产、采购、成本核算到成品发货全过程的动态跟踪,使每项任务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
(5)加强财务管理和健全成本核算功能。真正建立起二级成本核算体系,采用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较为准确地核算出零部件成本和产品成本,为销售报价和财务核算提供可靠依据。进行成本分析,找出降低成本的因素,有效降低成本。
6)使用计算机加强质量数据的统计分析。充分利用质量检测数据,利用多种分析方法,进行深入的统计和分析。有力地监督和提高质量水平。
(7)通过计算机实现企业的信息化管理,将广大管理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他们有机会学习管理理论和提高管理技能,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
4.中国机械制造业管理的特点
机械制造业与其它制造业的管理具有共性也有个性;机械制造业本身随着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其管理方法存在差异;中国的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企业文化、法律、制度的不同也有其特殊性。下面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1)机械制造业是典型的离散制造业,其管理软件根据企业的生产类型,生产批量,生产组织方式不同,需要不同的解决方案。下图列出生产类型的划分:
这些制造类型的特征:
离散制造——不同的物料经过非连续的移动,通过不同路径,生产出不同的物料和产品。如汽车、机床、飞机、计算机、家电等。
流程工业——物料经过混合、分离、成型或者化学反应,物料大多连续地通过相同路径,生产出有价值的产品。它又分为连续生产、批量生产和混合制造几种类型。在管理上要求配方管理、副产品、联产品、多种计量单位,同一物品多个质量等级、批号跟踪、保质期等特点,一般用专业流程工业软件。
单件生产——产品按订单设计、按客户需求生产,产品很复杂。产品生产周期一般都很长。有时一个合同按部件多次交货。如三大动力厂(大电机、汽轮机、锅炉)重型机械、造船等。生产组织按工艺划分,设备是通用的。生产管理中除应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整套方法外,需增加网络计划(项目管理),关键资源排序。这里CRM就并不重要。
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的或选配的。需求可以是预测,或按订单生产,按订单装配。生产组织按工艺特征分车间、工段、班组,如铸、锻、铆、焊、车、铣、刨、磨、装配等。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典型的MRPII加配置控制。他们也需要CRM,SCM等。
大批量生产——产品是标准或少数选配。需求主要靠预测,也考虑订单。生产设备是以物料(零件、部件)为对象组成一条条流水生产线。生产计划的特征是将传统MRPII与JIT混合制造,中长期计划和批量生产的零件采用物料需求计划MRP,执行计划采用JIT、看板(电子看板)、反冲库存、条码物料跟踪等计划。CRM,电子商务就很重要。
大规模定制——将多品种小批量生产以满足不同客户个性需求和大批量生产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优势相结合。生产组织仍是流水线,但产品配置是多种多样。在生产计划控制方面它需要结合MRP、JIT、配置控制等综合应用。是前两种的混合制造模式。
所以,企业生产类型不同,在选择ERP软件时要按这些不同的管理特征去寻找满足企业需求的软件。你是个年产10万辆汽车的生产厂,软件中没有JIT我看就不合适。你是个重型机械厂,他产品中没有项目管理,关主件质量跟踪,我看也不行。另外,不同的企业管理的重点也不尽相同,有的企业销售非常复杂,但生产简单。有的采购和生产制造非常复杂,但一年只有几个合同,销售管理并不重要。所以,一定要辩证施治、对症下药。
作者:222.211.106.* 2008-12-7 01:3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2)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使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西方ERP系统在中国的应用问题。
西方以“法”为重心的管理模式,所以西方ERP系统是根据以法为重的企业文化、政(论文库)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设计开发的;比较重时间进度,重计划,以保证交货期为目标,以时间计划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强调在正确的时间将正确的物料按正确的量送到正确的地方。软件功能和逻辑符合所在国政(论文库)府的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人们严格遵守合约,重计划、守纪律。 应当说,ERP较好地解决了发达国家的制造企业的集成化管理问题。
东方以“情”为特质的管理哲理,这种管理由于偏重于人的作用和价值实现,却忽略制度效应和条例管理,从而表现出在强调人事关系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充分,而在强调任务和规则方面,理性精神表现得不充分。因此,法规制度的不严,人事关系过多,理性精神不足,正是中国式管理的缺陷和不足之处。其在管理上的表现,就是较多考虑“后果”。所谓的“主人翁”精神,否认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注重自己行为的价值标准,他们重承诺,轻合约;重调度,轻计划;重情感,轻制度;随意性强,守时性差。所以西方ERP在中国的应用必须注重对人的价值观的管理。所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全面进行企业绩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3)ERP这个现代制造业的管理工具,它有其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两个方面。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中外企业没有多大差别。它们都追求最大限度的缩短生产制造周期,降低成本,降低库存,准时交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因此ERP的普遍原理是中外适用的。但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企业管理受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税收政策、市场环境的影响。因此ERP一定要考虑国情化。例如,ERP中的财务软件,它必须符合中国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电算化的要求。在现阶段还要处理“三角债”;以物易物的“磨帐”处理;在成本核算中保留计划价逐步接转,差异分摊的方法;既有财务应收帐,还要记录销售应收帐;双重工时定额等。
(4)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机械制造业由于物料品种规格多,生产不连续,生产制造过程复杂,所以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比其他制造业复杂。另外,中国机械制造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组织模式,专业化分工没有像国外那样细,中国企业内部的管理相对国外要复杂,所以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管理是最复杂的。
5.械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新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不断涌现,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高速发展,特别是国际互联网络渗透到世界的每个角落。作为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工具---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发展。下面我们从管理思想、系统性能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讲述其发展趋势。
(1)管理思想的发展
1.在网络系统支持下,新的ERP系统将给世界带入这样一种境界:消费者或客户通过互联网络在电子商场了解产品性能、价格,通过电子商务给生产厂商下达订单;生产者通过ERP系统下达物料采购和生产制造指令,通过电子商务完成物料采购、支付活动;经过生产制造,最后将商品按时送交用户,在网上完成交易和结算。它使供应商、生产者、分销商、客户,通过供应链紧密集成,物料不间断的流动,达到减少库存,最大限度减少经营成本,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所以供应链管理SCM,电子商务EC将必不可少。
2.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制造商要从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客户关系管理CRM它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客户视角,赋予企业更完善的与客户交流的能力,是一种最大化客户收益率的方法。它在充分了解客户的特殊需求基础上,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服务,提高客户对企业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使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其目的在于建立一个系统,使企业在客户服务、市场竞争、销售及支持方面形成彼此协调的全新的关系。CRM既是技术,又是一种新型的管理哲理和机制。
作者:222.211.106.* 2008-12-7 01:34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我国机械制造业管理信息化特点及发展趋势
3.支持敏捷制造和虚拟制造。敏捷制造是使企业具有卓越的自适应能力,在多变的环境中占据竞争主导地位的总体战略。在经营管理范畴中其实现的技术手段包括:准时生产JIT,精良生产LP,并行工程CE,业务流程再造BPR,虚拟制造VM等。通过快速建模工具和参考模型库,加快业务流程再造的过程。采用基于浏览器/服务的体系结构和软构件技术,通过标准虚拟专用网VPN技术,完全可以构建虚拟制造的环境,支持虚拟企业和虚拟制造的管理需求。
4.企业绩效管理EPM(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设置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层层分解为每个员工的目标,通过ERP系统采集其执行情况,并与分配的目标进行比较,以确定员工的报酬和奖励。并对整个公司、部门和员工的绩效进行分析。EPM包括计划、管理和分析的全过程。以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促成公司目标的实现,提高企业的绩效。
5.ERP要走专业化的道路。鉴于不同行业在管理细节上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运作机理,设置相应的业务流程、搭建相应的组织结构并设计相应的软件架构去实现。不能指望用一个通用解决方案去适用所有行业,特别是在涉及到生产、销售、采购和成本这样的企业业务细节时,必须拥有专注于某一行业的方案才能有效解决不同应用环境的信息化问题。另外专业化的ERP软件产品其开发周期短、升级换代快、实施容易、成本低等特点。
(2)系统性能的要求
1.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ERP系统需要发展商务过程管理(Business Process Management)和工作流管理,支持业务流程重组和企业动态建模。针对企业的不同需求,实现功能可裁剪、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过程可管理。
2.为了使广大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广大员工进入应用系统,ERP系统必须提供对内对外的可集成性和灵活性。对内ERP系统要与CIMS、OA、立体仓库、条形码,数据挖掘等系统紧密集成。对外与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异构系统集成,充分实现信息共享;支持移动办公和无线接入。
3.支持集团公司业务。支持多公司、多组织,跨地域的商业运作模式。
(3)软件开发平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管理功能和系统性能的要求,ERP软件开发平台必须采用以下技术:1. 基于浏览器/服务器的多层体系结构。为了使用户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操作数据成为可能,大大拓展客户范围,将客户扩展到整个Internet网络上,采用J2EE或.NET开发平台,实现客户端的浏览器层、Web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库层的多层体系结构是非常必要的。为了实现模块之间的互通、互操作,管理构件的搭建与跨环境的部署和管理,都需要中间件的支撑。
2.了使ERP系统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可集成性、互操作性,必须采用符合工业标准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通信协议和数据库系统。使应用软件真正做到独立于操作系统(NT,UNIX,Linux),独立于数据库(ORACLE,SQL SERVER,Sybase,DB2)自然也独立于硬件平台。
3.了实现系统可配置、流程可重构,软件开发要采用软构件技术。
4.支持分布式应用系统。新一代的管理软件系统是超大规模的,也可根据需要剪裁成中小型应用系统。它将不再是集中在同一局域网络服务器上的系统,因此支持分布式应用和分布式数据库是未来管理软件的一个特征。
综上所述,机械制造企业是管理非常复杂的企业,目前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非常不利于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管理水平是不容置疑的。文章讲述了机械制造企业管理信息化的特点,从管理思想、ERP系统性能要求和软件开发平台三个方面谈了技术发展趋势。供ERP软件供应商开发软件和机械制造企业制定信息化方案时参考。

以制造业为例,分析我国企业传统制造模式如何实现再造?

制造企业生产再造:
面对新形势,我国制造企业应更新再造。采用先进的生产方式。构造出新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生产模式,“跳越”过“第一次生产方式革命”的阶段,迎接“第二次生产方式革命”及现代生产方式的挑战。那么,我国的制造业必然会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腾飞。
1.生产组织方面,“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转变为“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在整个企业生产过程中。各生产阶段之间的“物流”和“信息流”都是以产品为单位流动和传递的。该生产方式因为各生产阶段之间和各生产阶段内部的单位口径的不一致,便表现出了传统生产管理模式的特性。“以零件为中心”组织生产,是指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工艺设计、计划、编制,生产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都以零件为单位组织安排。该生产方式在各生产阶段内部和各生产阶段之间,“物流”和“信息流”的单位是统一的,它克服了“以产品为中心”方式由于其单位口径不一致造成的“物流”和“信息流”的割裂和脱节,使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之问的信息传递无障碍,从而使各生产阶段之间及其内部的“物流”和“信息流”都能受控于统一的控制中心。
2.生产管理手段上,由手工管理转变为计算机管理。
近二十年来,计算机技术已经给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包括生产管理在内的企业管理带来了惊人的变化,这是有目共睹的。CAD、CAPP、CAM、MRPⅡ、ERP以及现代生产系统中出现柔性制造技术(FMS)等技术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和管理的自动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技术,使企业的经营计划、产品开发、产品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营销等一系列活动有可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更加灵活地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要求。但是,这种技术的巨大潜力在传统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下是无法实现的,必须建立现代生产运作系统,并进一步朝着经营与生产一体化、制造与管理一体化的高度集成方向发展。
3.生产方式上,以精益求精生产的要求组织生产。
按照精益求精生产的要求,企业在围绕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其具体形式是“拉动式”生产。即企业的生产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准时地组织各环节的生产,下环拉动上环,消除整个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松弛点,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过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拉动式”生产彻底地改变了过去那种各环节都按自己的计划组织生产,靠大量的在制品储备保任务、保均衡的做法,做到市场需要产品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来,减少储存。最终做到生产与市场需要相同步。
4.品种结构方面,由少品种、大批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
“以产品为中心”组织生产,“以调度为中心”控制进度的管理方式,是与少品种、大批量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当今,一方面,在市场需求多样化面前。这种生产方式逐渐显露出其缺乏柔性,不能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弱点;另一方面,飞速发展的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从生产工艺技术以及生产方式的转换成为可能。而当今的企业必须面向用户,适应市场,并依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变化进行不断地优化产品结构,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产品品种、质量、价格与个性化服务的需求。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因此,大量生产方式正逐渐丧失其优势,而多品种、小批量、个性化生产方式将成为主流。
5.生产管理制度方面,做到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我国制造企业的管理基础丁作是一个薄弱环节,生产管理的非制度化、非程序化和非标准化是我国传统制造业生产管理模式的特征之一。它反映在管理业务、管理方法、生产操作、生产过程、报表文件、数据资料等各个方面。生产管理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现代生产管理要求的是科学化的管理,在管理工作中。要完全按照各种规章制度、作业标准、条例等执行,一切都做到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按制度办事,按作业标准操作,按程序管理。
我国制造企业生产再造更新应注意的问题
虽然我国企业生产技术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少企业也引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方法,但当前我国制造企业的生产管理总体水平还不够高,企业之间的生产水平差别比较大。因此,在生产管理模式更新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明确生产管理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
生产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生产准备系统;二是生产操作系统;三是生产过程控制系统。处理好生产管理系统的各个组成系统的关系,使各个系统相互服从,相互协调,及时有效地运行,提高企业生产管理系统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促进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强大,从而有利于加速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
2.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
我国现阶段处于市场经济体制完善时期,过于重视企业制度创新,忽视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必然会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更新。因此。企业必须正确处理企业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三者紧密相结合,在制度创新的基础上以及管理创新的组织保证前提下,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来适应市场的需求,或者通过技术创新来创造出新的生产方法。
3.企业在引进中注意消化吸收和创新。
引进先进的生产管理模式一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行单件生产方式的企业以及资金雄厚,管理水平高,有一定计算机管理基础的企业,引进MRPⅡ或ERP模式较为适宜;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加工装配型制造企业而言,首先引进准时生产(JIT)思想一般更有适应性。待企业有了一定发展后再进行“二次引进开发创新”,推行ERP模式。无论精益生产(LP)模式还ERP模式,对我国大多数企业都有其不适应方面。LP模式强调生产管理中消灭一切浪费,但在目前我国生产环境下是难以实现的;ERP虽可以使企业库存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显著提高,却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系统支持,需要较大的投资。我国的企业应积极地吸取两种先进模式的思想精华,探索二者结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逐步推行创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生产管理新模式。

车间现场生产管理的方法?

在传统制造企业的管理中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生产车间管理就像一个“黑匣子”,各类信息的收集及处理都需要通过人工管理来实现,这样难以形成生产线的完整信息反馈,从而制约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了运转。

当前更多的企业将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进行广泛的应用,如数字孪生以及生产管理可视化等技术的运用非常的重要,促使制造流程快速升级转型,生产、管理能力进一步的提升,促使生产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对不断提高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我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车间现场管理可以采用智能化生产车间以信息化作为根基,通过将生成车间的不同设备与通讯网络连接,收集设备的状态数据和质量数据,并作为数据采集和分析的基础。对不同生成设备,采取不同的数据采集方式,对于数据分析结果汇总,并采用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存储到云服务器进行数据显示和后续数据分析工作。

再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搭建和监管可以让企业领先行业,率先实现工业物联网智能管控,并且可以在预期内实现运营成本降低10%、生产周期缩短15%、不良品率降低10%等,Hightopo 轻量化搭建生产车间工艺流程管理可视化系统,打造集智能化、绿色化的数字型智慧工厂。依托于图形组件和界面设计,UI 部分对数据面板实现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了数据动态加载效果,更加直观地将各个图表数据形成对比,用户所感受到视觉效果相比较于静态的图表数据。

可基于用户数据建设运行成果,将枯燥、分散的数据进行图形化、可视化。展示各线体的设备综合效率(Overall Equipment Effectiveness,OEE)、时间利用率、性能利用率、产量完成度、直通率、设备使用率、不良率、物联连接率等。直观监测产线设备状态、生产质量、库存信息等,提高工厂运作决策效率。

强调车间管理的过程集成、控制和监控,协助企业合理组织及配置资源,通过对车间各个环节的数据收集处理,满足企业车间信息化的需要,赋能企业打造可视化生产工厂,让生产流程更加透明、信息传递更加及时。

可视化为工厂改变现有传统低效管理模式,工厂的智能打造,可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计划科学化、生产过程协同化、生产设备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并通过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决策支持对企业进行透明化、量化的管理,有效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是一种很好的数字化、网络化的智能生产模式。

关于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和生产物流管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生产物流管理、制造业生产管理做好信息流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自动化统计报表(自动化统计报表怎么做)
下一篇:个人简历表格怎么做(word个人简历表格怎么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