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网站)

网友投稿 1689 2023-01-29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以及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网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今天给各位分享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网站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本吗?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已经没有明确的一批次、二批次的概念。厦门理工学院是一所理工类院校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有经济、外语、社科、建工、机械等专业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建校41年。


                                 

学院介绍

厦门理工学院,位于福建省厦门市,是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福建省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福建省示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厦门市陈嘉庚奖学金合作高校、厦门市集美区产业技术联盟首任轮值主席院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发展工程项目。

学校最早可追溯至1978年厦门市政府开办的工业、建筑、财经等八个大专班。1981年,以工业大专班师资为主体,在八个大专班的基础上创建鹭江职业大学。1987年厦门职业经济学院并入,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厦门理工学院。2007年5月通过学士学位授权单位及专业评估。2011年获批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培养领域。201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占地1927亩,建筑面积50余万平方米,下设有19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全日制在校生19676人,其中本科18151人,硕士1525人(2022年2月数据);专任教师近1100人 。


                                 

院系专业

截至2021年11月,学校设有18个院、部,开办63个本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等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8年2月,学校拥有省级重点学科5个。2020年,新增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省级重点学科是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是机械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建筑学、艺术学理论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电子信息、艺术、机械、材料与化工、土木水利、能源动力、会计、体育

师资力量

截至2019年9月,我校教职工总数为1500余人,专任教师1100余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93;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51百分比;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52百分比;具有正高职称的教师占14;具有半年以上海外经历专任教师的24;具有一年以上企业经历的教师占36;外(台)籍教师的占12。

学校有双聘院士8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4名,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1名,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名,“闽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讲座教授1名,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4名,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4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省级教学名师10名,省级教学团队2个。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6年6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9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5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专业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9个,省级精品课程29门,省级教学改革试点项目17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14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65个。

学校实验教学用房近10万平方米,建成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了现代工程训练中心。截至2016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0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5个,国家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立项4项;文科情境体验教室12个;校企共建实验室18个,校企共建实习实训基地310个;是科技部“创新工程师培训基地”和人社部专业技术人员继教基地,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教师发展中心” 被评为省级示范中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7年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拥有福建省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5个、福建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福建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福建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福建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福建省闽台科技合作基地1个、福建省创新方法研究推广应用基地1个、福建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2个、厦门市重点实验室5个、厦门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厦门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厦门市公共技术服务平台6个、厦门市国际科技合作交流基地1个、校内科研单位4个、校内研究机构44个。

科研成果

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8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61项,其中福建省重大产学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6项,位列全省前5位;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5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人文优秀成果奖3项。


                                 

对外交流

截至2019年5月,学校与美、英、加、新等20多个国家68所高校开展深度合作交流;与密苏里大学合作,成功获批教育部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二级机构——厦门理工学院密苏里学院。与英国纽卡斯尔大学共建轨道交通研究中心,与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联合共建“中美(厦门)国际离岸孵化器”(中国高校首家)等。与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共同实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西澳大学、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等10所海外名校共同开展师生交流和本硕士生的联合培养。

学校与26所台湾高校签订了合作协议;与台湾优质高校合作,开启闽台高校“4+0”试点的合作模式;与台湾科技大学、台北科技大学、元智大学联合设立福建省师资闽台联合培养中心。

文化传统

校徽

学校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

学校徽志是以白底红字构图,图案设计为内外两层结构,外层有“厦门理工学院“的英文加正下方的建校时间”1981”,内层利用中国特色的印章形式,突出“厦门理工“字样,图案圆中有方,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理工人的胸怀和理想。字体在古印体的基础上,进行了修饰,标志给人以历史感和信赖感,蕴含着一种人文底蕴。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细长横向椭圆形证章。

校训是明理精工、与时偕行

“明理”《宋书·良吏传》是“精练明理,为一世所推”,即明察事理、明了道理。

校训

“精工”《后汉书·蔡伦》“莫不精工坚密,为后世法”,即精致工巧。

“与时偕行”《周易》是“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即“变通趋时”,寓有与“时”相配合而行动的积极意义。

“明理精工”强调做人做事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与时偕行”强调紧跟时代步伐、融入社会、服务社会。

青岛有没有2011计划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

新闻网讯:10月31日下午,我校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申报会议在办公楼407会议室举行,会议传达了上级有关文件精神,部署了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申报工作。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焕良主持会议并讲话。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夏东伟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焕良在会上宣读了关于成立青岛大学“2011计划”领导小组的通知。王焕良指出,国家实施“2011计划”,是新时期推动高校发展建设的一项重大战略性举措,意义非常重大,学校高度重视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把2011协同创新中心作为我校下半年的重要工作来抓。他强调,各学院、各有关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按照学校统一部署,认真学习上级文件精神和兄弟院校的经验,长远规划,踊跃申报,迅速拿出建设方案。思想要开放,视野要开阔,勇于创新,密切协作,力争实现新的突破。
夏东伟在会上简要说明了学校“2011协同创新中心”成立的有关背景情况,介绍了国家、省、校对“2011计划”的支持情况。他强调,培育组建申报工作要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面向区域发展。要瞄准山东省内和国家急需建设的重要项目,广泛汇聚创新要素,凝练特色方向,积极组建协同创新体,培育优势项目,力争通过协同创新中心平台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为申报国家、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奠定基础。
科研处负责人在会上对我校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培育组建申报的有关工作进行了部署和说明。
“2011计划”即“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简称,是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和《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教技〔2012〕7号)文件精神而实施的计划。我校日前已制定了《青岛大学贯彻“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试行)》、下发了《青岛大学关于培育组建校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的通知》。由中国海洋大学牵头的“水产养殖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研讨会在青岛顺利召开。我校副校长刘东超、水产学院院长谭北平应邀出席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启升、赵法箴、雷霁霖、管华诗、麦康森,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广东海洋大学、大连海洋大学、厦门大学、中山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以及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山东好当家公司等3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共计60余人出席研讨会。中国工程院院士雷霁霖在研讨会上作“工业化养鱼发展之路”的学术报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杰人就我国水产养殖领域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前景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向与会专家、代表介绍了“中心”的建设思路与框架。在下午的研讨会上,与会领导、专家及相关单位代表围绕“中心”建设主要内容、管理机构设置与运行等问题深入交换意见,并在“中心”总体建设目标与范畴、平台建设方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初步共识。 刘东超副校长在会上围绕“中心”建设必要性、体制机制创新以及协同创新团队建设、区域布局等作了典型发言。麦康森院士主持了下午的研讨会,并在总结中对会议成果给予高度评价。他表示,产学研各单位积极参与、通力合作,在“中心”建设的关键问题上形成了广泛共识,即先集中力量争取支持,将“中心”建起来,再进一步充分发挥集体才智与学科优势,协同创新;同时要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以科学发展的理念,解决建设发展中的困难与问题。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网上提交后能换吗

能换。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网上提交后能换。项目线上提交后变更,需要负责人登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平台,线上提交申请报教育部社科司审批。专项项目、基地重大项目、重大课题攻关项目请提交纸质版《重要事项变更表》。获批后,登陆学校科研管理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进行变更。

武汉大学的战略定位是什么?

武汉大学的哲学社会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经过百余年的传承发展,积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

武汉大学一直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精神,2011年,武汉大学在全国率先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大会,出台《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计划》,科学凝练发展理念,精心谋划发展战略。以“高端、聚合、对话、原创、发展”为核心理念,实施五大战略引领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实现新跨越,迈向新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武汉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各项核心指标继续保持全国高校前列,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发展优势。特别是2013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又佳音频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数均位居全国高校第3位,国家社科首批重大项目数并列全国高校第1位,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以43项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社会科学总论进入全球ESI学科排名前1%,“2011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聚焦人才建设,实施高端引领战略

多年来,武汉大学始终抓住人才队伍建设这个根本,特别是注重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他们的学术引领作用。此外,武汉大学还采取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学术队伍建设的做法。

一是在全国首创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制度。2004年开始遴选,共遴选12名资深教授,他们在扶掖后学、建设学科、引领学术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0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表彰首批 “荆楚社科名家”,武汉大学有6位资深教授入选(全省首批共13人)。

二是实施“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为了涵育武汉大学长远发展的学术中坚,着眼于青年学术队伍的群体性成长,武汉大学启动了“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对每个团队给予为期三年、每年10万元左右的滚动资助。目前,武汉大学已在建“70后”学术团队40支,推动青年教师学术发展的积极意义正在逐步彰显。此举受到了教育部、兄弟高校和社会媒体的广泛关注。

为进一步发挥高端学者对青年教师的学术引领作用,武汉大学正在筹划实施 “学术带头人学术引领能力建设计划”。

二、发挥学科优势,实施优势集成战略

近年来,武汉大学充分发挥综合性大学多科学优势,实施优势集成战略,加强基地建设,组建跨学科平台,以问题为导向,推进跨学科研究。

武汉大学先后成立了一批重要跨学科研究机构,如中国边界

宁波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一、宁波大学教务处登录入口 宁波大学 教务处登录入口为 http://jwc.nbu.edu.cn ,学生可以复制该网址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
二、宁波大学简介
宁波大学 是一所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新兴地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高校,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1986年由世界船王包玉刚先生捐资创立,邓小平同志题写校名。建校之初,由 浙江大学 、 复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北京大学 、原杭州大学五校对口援建,高起点地开始了办学历程。1992年列为全国高校招生第一批录取院校;1995年首批通过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1996年,原 宁波大学 、宁波师范学院和浙江水产学院宁波分院三校合并,组建新的 宁波大学 ;2000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省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国家海洋局与宁波市共建 宁波大学 ;2012年成为浙江省、教育部、宁波市共建高校;2015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得到了众多海内外“宁波帮”和“帮宁波”人士的大量帮助和广泛支持,经过几代宁大人的艰苦创业和不懈奋斗,目前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高校百强行列。

宁波大学 是一所综合性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学科涵盖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十一大门类,设有24个学院,建有7个省一流A类学科、6个省一流B类学科;据ESI公布的数据,工程学、临床医学、化学、材料科学4个学科进入世界学术机构前1%。现有6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0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及工程硕士领域,75个本科专业。具有硕士研究生免试推荐权、招收中国政府奖学金公派来华留学生资格及港澳台学生招生资格。现有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6469人,各类研究生6923人,在校留学生2368人(其中学历生1820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学生12431人。

学校现有教职工2826名,其中教学科研人员1843名。现有正高职称人员401名,副高职称人员783名,博士学位人员1158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加拿大院士2名,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名,国家级特优人才16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7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1名,*特聘(讲座)教授3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者15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4名,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2名,国家、省级突出贡献专家10名,省特级专家1名、钱江学者特聘教授13名,省级特优人才18名。

学校坚持“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实施“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共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拥有国家特色专业6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项目3个、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项、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区1个、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现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3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文授课品牌课程2门、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个。研究生教育质量位列全国百强行列。学校是国家大学生自主创业教导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单位。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被评为“浙江省普通高校示范性创业学院”和“浙江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学生就业率位列省属本科高校前列,是“全国就业工作典型高校50强”高校。

学校主动对接国家和区域战略需求,注重学术和科技创新,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牵头单位)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级成果推广机构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1个、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2个、浙江海洋高效健康养殖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1个、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1个、国家体育总局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实验室8个、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浙江省重点专业智库1个、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1个、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浙江省高校新型智库2个、中国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研究基地。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实现了国家科学技术奖三大奖项的全面突破;社科研究水平位居全国高校前10%行列;获中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十大优秀案例,2017年度获全国唯一面向政产学研金用结合的最高荣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2018年度获全国技术市场领域最高奖项“金桥奖”。

学校大力推进国际化办学进程,已与70多个国家180多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法国昂热大学合作共建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现有中澳MBA、中美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中加汉伯项目等3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12个本科、17个硕士和7个博士层次的国际化专业;与冰岛大学、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

学校与港澳台交流日益频繁,与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开展了校际学术及学生交流与合作;与台湾中原大学、台湾海洋大学、云林科技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30所台湾高校签订了校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协议。1993年,首开两岸大学生交流互访先河,甬台两地大学生互访24次;与香港中文大学开展的甬港两地大学生互访研修活动被列为教育部“*”项目。

学校主校区位于宁波高教园区北区,另有梅山校区、植物园校区等多个校区。学校占地3036亩,校舍总建筑面积97.46万平方米。学校现有固定资产总值22.2亿元,仪器设备总值9.8亿元;建有浙江省高校高等教育数字资源中心宁波分中心,图书馆面积5.1万平方米,现有纸质图书251万册、电子图书230万册,拥有2家直属附属医院(其中1家正在筹建中)、10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和9家教学医院。

今天的 宁波大学 ,正秉承“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的校训和“兼容并包、自强不息、务实创新、与时偕行”的宁大精神,努力向着特色鲜明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奋斗目标迈进。

宁波大学在安徽历年招生录取分数线【2013-】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宁波大学在哪里 附准确地址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教务处电话 附号码及其他联系方式

宁波大学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邮编 附地址和介绍

宁波大学教务系统入口

宁波大学双一流学科有哪些 附重点专业学科名单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是公办还是民办

宁波大学教务处电话 ;

什么是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指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协同创新是各个创新主体要素内实现创新互惠,知识的共享,资源优化配置,行动最优同步、高水平的系统匹配度。而协同创新的有效执行关键在于协同创新平台的搭建,可以从两方面对协同创新平台进行宏观布局。

一是面向科技重大专项或重大工程的组织实施,建设一批可实现科技重点突破的协同创新平台,二是面向产业技术创新,建设国家层面支撑产业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

扩展资料

根据教育部“2011计划”重大需求的划分,协同创新中心分为面向科学前沿、面向文化传承创新、面向行业产业和面向区域发展四种类型。

主要特点有两点:

1、整体性,创新生态系统是各种要素的有机集合而不是简单相加,其存在的方式目标功能都表现出统一的整体性;

2、动态性,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动态变化的,因此协同创新的内涵本质是:企业、政府、知识、 大学、研究机构、 中介机构和用户等为了实现重大科技创新而开展的大跨度整合的创新组织模式,协作开展产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活动,是当今科技创新的新范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协同创新

关于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和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网站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申报网站、教育部协同创新项目平台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excel 线性回归(Excel线性回归方程公式)
下一篇:excel 表 甘特图(excel2010甘特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