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端边云协同架构为基石,构筑智慧园区联接大动脉

网友投稿 651 2022-05-30

近年来,园区的数字化一直在演进,从OA、CA、BA、SA、FA等单一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到以应用为主导的大系统集成,再到以云、大数据为基础的数据开放平台构建,继而进入全量数据融合、数字技术泛在的智慧化时代。随着技术演进,对数据采集、数据开放、数据共享的依赖越来越深入,而联接是数据获取的基础。

联接问题成园区数字化转型的巨大阻力

华为以自己的内部园区为实验田,率先进行智慧化探索。在建设过程中,先后对接了38类子系统终端设备,过程中遇到系统联动困难、协议复杂、数据不一致等一系列问题…

各子系统独立,数据共享和应用集成困难:各子系统形成信息孤岛,应用协议多样化、私有化,BACnet、Modbus、M-bus、DTL645、ZigBee、IEC104、OPC等协议繁多,导致系统集成需要大量定制化。同时,各个子系统能够对外开放的接口和服务非常受限,数据难以充分共享,严重阻碍了基于数据的融合业务创新。

老旧的联接技术线缆多,运维成本高,通信效率低:各子系统拥有独立小网,包括大量非IP线缆,一旦发生故障,排障极其困难。这些老旧技术通信效率较低,而创新应用则需要依赖大数据量和实时交互,二者之间的矛盾愈发突出。

传统园区南向系统的联接现状

针对以上问题,当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解决:

方式❶:在边缘部署协议转换网关,该网关支持丰富的园区南向系统协议对接,把这些协议统一转换为园区数字平台的南向标准接口和业务模型,从而通过数字平台对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的服务接口。

方式❷:直接在数字平台的南向系统适配层对接各个园区系统,通过对各系统的业务应用接口进行适配和数据转换,进而对上层应用提供统一服务接口。

当前两种南向系统集成联接方案

然而,当前两种解决方案,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 对于方式1:设备接入网络和协议繁多,依然存在系统总线数量多、维护成本高、系统总线技术老旧、通信带宽小、时延大等诸多问题。

• 对于方式2:各个业务子系统依然是垂直建设,园区数字平台对接的是各个封闭子系统的接口,这些接口提供的开放能力有限,无法实现子系统设备的精确控制和高效联动。

园区数字化开发“难”,华为智能连接架构4大模块轻松应对

华为智慧园区智能联接方案,提供了面向园区的南向设备接入和互联互通平台,攻克了以上两种解决方案的不足。新的方案采用端边云协同架构,从端侧设备开始IP化和标准化改造,解构园区南向系统,应用与设备解耦,彻底打破垂直烟囱系统封闭、不互联互通的问题。硬件开发者基于该方案,可以低成本、低门槛快速构建智能硬件,缩短产品上市周期。应用开发者基于该方案,可以获取园区南向所有设备数据,并通过对数据分析、态势感知、策略联动等,开发出各种场景下的创新解决方案。

华为智慧园区智能联接解决方案架构

Link(D):提供给智能联接终端集成开发的SDK软件和参考实现,包含以下功能:

1、WIFI、ETH、PLC、RF等网络接入技术,给终端提供快速、可靠、安全的网络联接;

2、即插即用、触网即连,实现终端到边缘网关的高性能、高可靠、加密联接;

以端边云协同架构为基石,构筑智慧园区联接大动脉

3、运维诊断,提供本地运维、远程运维和诊断能力;

4、开放接口,规范定义智能终端回传协议,标准化终端数据格式、策略规范等,并提供统一开放的终端设备集成开发API接口;

Link(G):部署在园区边缘的智能终端设备接入网关,包含以下功能:

1、终端设备管理,包含终端设备接入认证、加密通道协商、终端设备证书管理、终端状态监控、终端运维诊断;

2、设备影子管理,提供设备物模型解析、设备数据缓存、设备命令转发等功能;

3、业务边缘自治和闭环,提供本地管理控制台、本地控制逻辑编排、消息转发联动等;

4、协议转换和适配,提供IoT平台接入适配、扩展协议的适配转换、物模型转换等;

Link©:部署在数字平台上的设备接入、物模型定义、实施工具等,包括:

1、提供园区海量设备接入管理能力,包括网关设备接入管理、网关子设备接入管理等;

2、提供智联设备从部署规划到部署实施到运行维护的应用工具;

3、提供智联设备管理和组态应用的服务;

4、提供标准的设备模型,以及设备数据和智能化服务;

Link(APP):安装在手机端的智联设备管理软件,提供如下功能:

1、云端平台统一账号登录,云端设备设施信息同步(下载、上传);

2、支持蓝牙连接智能设备,支持管理员认证和加密管理通道;

3、智联设备开局部署,扫码开局、网络参数设置、本地业务调测等功能;

4、智联设备本地维护,固件升级、证书更新、日志搜集、在线诊断等;

多个角色轻松对接,快速实现园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华为智慧园区智能联接解决方案,给园区南向系统设备商、系统服务提供商、系统应用开发商、系统集成商等不同角色,提供了端、边、云各个层面的开放平台、接口和工具。基于华为智能联接解决方案技术,可以实现智能联接终端快速构建,设备和应用彻底解耦,智能联接生态内的多厂家系统完全互联互通,最终帮助客户快速实现园区系统的数字化改造。

园区南向系统重构开发

终端模组提供商:根据该方案定义的标准硬件接口,开发和提供智能联接终端模组,模组参考Link SDK提供的适配接口,实现Link SDK的预集成,设备商采购智能联接模组后即可获取Link的联接能力。

终端设备提供商:提供符合Link规范的智能联接终端设备,基于Link SDK的API接口进行终端业务软件的适配开发,终端具备可靠联接、开局部署、运维诊断等功能。

系统应用提供商:基于Link(G)、Link©提供的开放Restful接口,参照华为智能联接解决方案统一标准化定义的物模型,实现云侧、边侧应用的开发。

系统集成服务商:根据实际项目的客户需求,可灵活选择华为智能联接解决方案的生态设备、系统应用,实现任意生态厂家设备互联互通。同时,基于该方案提供的组态开发工具、控制逻辑编排工具,可实现项目组态定制开发,现场控制逻辑的无码化编程,满足特定项目的客户诉求。

基于华为智能联接方案的园区楼宇自控系统数字化改造实践

项目背景

华为某园区现有楼宇控制系统,已建设二十年,存在如下问题:

•维护成本高:多个品牌、多个版本并存,监控管理系统需重复建设。如:某园区11个地块,存在XX个BA中控室,XX套BA系统(群控、楼控、电能、照明)。维护成本高: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高,策略调整均需厂家上门提供服务,人天成本超过XXXX元,某园区现场维护服务XXX万/年。

•运营效率低:作业平台分散,导致人员管理难度大。自控系统不“自动“,靠人操作,严重依赖工程师的经验、责任心,可持续性差。

•能耗浪费:暖通空调占楼宇耗能40~50%,照明占整个大楼耗能18%,但空调系统无法根据天气温度进行实时调整以节能,造成约30%能源浪费。

数字化改造方案

基于Link SDK和模组,合作伙伴零基础快速构建出IP化的DDC、VAV终端,提供WIFI、PLC等多种上行通信接口;

基于Link(G)的开放接口和AR502H的边缘计算平台,合作伙伴开发出边缘楼宇控制和边缘组态软件,和Link(G)一起安装部署在AR502H上,提供楼宇控制边缘网关的功能;

基于Link©提供的控制逻辑编程工具、组态开发工具套件,三个月内快速构建出楼宇自控云端应用;

使用Link运维APP,实现终端设备即插即用部署上线、诊断维护在线运维。

工程规划实施时,直接利用园区现有WIFI网络,通过物联感知网络技术,实现WIFI上行DDC的自动识别、认证和QoS业务保障。对于已经部署了双绞线的老旧系统,利旧原双绞线资源,通过PLC-IoT技术实现传输效率的数量级提升,提供更实时的数据采集和控制服务。

楼宇自控系统重构方案

数字化改造成果

1.改造升级成本低、效率高:品牌兼容,利旧现网系统(包括传感器/执行器),仅改造/新增现场控制器。利用现有网络双绞线,不用重新布线,通过PLC-IoT实现网络升级。原来无有线网络的区域,通过WIFI连接和即插即用,实现设备快速上线。

2.监控维护变统一:统一设施管理平台,实现跨区域跨品牌统一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改变以地块为单元的设施管理模式,转化为统一管理模式,基于权限设置管理单元,打破空间及厂商局限,简化管理。

设备设施统一监控维护

3.持续运营节能效:根据天气温度湿度、室内温度、实时人数、光照强度、人员热力计算,冷量预测等参数动态调优BA设备,公共区域安装亮运传感器控制空调和照明,综合能效调优平均节能10%。

能效调优应用方案

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

近些年来,各种联接技术快速发展,涌现出了PLC-IoT、WIFI6、POL、NB-IoT、5G等众多联接技术。无论联接技术如何演化,IP化都是园区网络不可阻挡的趋势,老旧的网络技术必然会被取代。随着园区设备IP化的演进,统一联接、统一业务模型、全网互通、数据共享是必然的趋势。园区内的人机物事深度融合,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技术,将推动园区向智慧化加速演进。

文末福利:新用户专享园区开发者帐号免费试用,请戳:

https://bbs.huaweicloud.com/forum/thread-51478-1-1.html

作为华为ICT基础设施业务面向全球开发者的年度盛会,华为开发者大会2021(Cloud)将于2021年4月24日-26日在深圳举行。本届大会以#每一个开发者都了不起#为主题,将汇聚业界大咖、华为科学家、顶级技术专家、天才少年和众多开发者,共同探讨和分享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ICT技术在行业的深度创新和应用。智能时代,每一个开发者都在创造一往无前的奔腾时代。世界有你,了不起!

5G智慧园区 HDC2021 运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GaussDB(DWS)性能调优系列基础篇三:衍化至繁之分布式计划详解
下一篇:《C#编程入门与应用》—2.11 成长任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