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多管闲事”的软件总工程师
2007年,徐林从大学应届毕业,成为庞大华为er中的一员,从开发起步,运维打磨,现网支撑,再到后来的架构设计,入职11年,他先后承担核心网SXP平台软件开发和维护工作、云核CGP平台升级组MDE工作、CGP平台IP组SE工作等,先后于2009年、2017年两次获得公司“金牌个人奖”,2018年被战略预备队申报为“战地英雄”,成为公司第一批任命、连升两级的软件总工程师。从无到有的研发任务前,他既当SE,又当程序员;问题定位上,他爱“多管闲事“,不是自己部门的问题也喜欢多看一点、多想一点。
“我是一个生活中比较内向的人,但是谈及技术时,我就会瞬间变得外向健谈。”曾经也有彷徨,曾经也陷入过不知如何进步的误区,但徐林认为:人的焦虑,往往就是因为自己想得太多,做得太少。十一年华为道路上,徐林深入客户机房感受痛点,作为一个一直与代码为伴的SE,他的“多管闲事”正体现出了一个西研软件专家对技术的的沉心与钻研。
【问答】
问:同事评价你爱“多管闲事”,“多管闲事”驱动力是什么?
答:公司的分工是比较细的,但依然是有机会去拓展的,这个时候,好奇心和学习的能动性就比较关键了。“多管闲事”的精神不但可以创造性解决工程问题,使得技术和经验得到共享,发挥更大的价值,也使得自己在做深业务的时候,也从系统级拓宽了自己的全局视角,得到了更多端到端的知识,为后来转身SE奠定了必备的实战基础,成为了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一次,我和一位负责其它模块的同事交流到某个业务场景,他们需要在同一个系统上支持两个网元互通,然而如果按照已有的通信方式开发,则需要占用单板的两个外部网口,而外部网口的资源是比较紧缺的;除此以外,还需要多配置一个路由器,成本也会增加不少。由于之前在IP领域有过一定的积累,“多管闲事”的劲头又上来了,主动提出帮他一起梳理通信流程,寻找解决方法,随着讨论的深入,我发现可以用自己曾经设计过的一套代理方案,将网元的互通路径改为内部路径,通过复用内部网口,从而节省两个外部网口以及外部路由器配置,业务代码也不需要做任何修改,研发投入和设备成本都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问:工作上有扛不住的时候吗?怎么解决?
答:“扛不住”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面对熟悉领域的倦怠感;另一种是面对未知领域的恐惧感。
当同一个业务做的太久了,就会感觉什么都了解,什么都是按部就班,慢慢就会产生倦怠感,工作没有激情,时间长了就“扛不住”了。我的解决方法是:将当前熟悉领域的工作流程化,提升效率,降低门槛,做到可替代,然后和主管申请更换工作领域,承担更大的挑战。
当面对新领域时,初期会因为无知而恐惧,会因为无门而焦虑,压力太大可能就“扛不住”了,而我的解决方法是:将未知领域的工作分为确定性的部分和不确定性的部分。针对确定性的部分,多学习前人的工作成果,多请教领域专家,让自己快速掌握基础知识,尽快独立承担最基本的工作;针对不确定性的部分,可以尝试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降低问题复杂度,然后逐个小目标突破,分阶段达成。
问:印象深刻的一次项目经验是什么?
答:在做IP领域SE时,我有幸作为小组总负责主导IPv6系统的设计,这是入公司以来,我第一次有机会接触这样大型的、从零起步的系统开发。在经历了去北 京出差调研、研读协议之后,我终于有了与业界大拿交流探讨的勇气。从宏观到细节,直到后面自己从零开始编写核心框架代码,构建系统,虽然经历了许多磨难,然而现在回想起来依然觉得非常值得:虽然承担SE,但也没有放下代码,在十几万行代码的疯狂磨砺后,自己的技能也大幅度提升,这些都是“只看文档、只看代码”的过程所不能企及的。看着自己一行一行写出来的代码,看着系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最终成功上线为客户带来真正的价值,这个过程仿佛自己精心培养的小苗一天天成长为参天大树,内心的喜悦难以描述。
机会来临的时候,有些人会畏惧它,瞻前顾后担心搞不定。但也有可能这只是我们潜意识中认为它很难,等到真正做进去了以后,也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机会来临,我们想到的不应该是困难与压力,而是第一时间去抓住机会,挑战自己,不断历练。偶然之中必有必然,即使是千载难得的机会,你也得有被选中的资格。
问:华为十多年了,你遇到了职业的瓶颈期吗?
答:2012年,我遇到了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职业瓶颈期:对整个系统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工作中安排的事务高效完成,缺少新的挑战,主动去学习新的东西又发现与工作相距甚远,动力不足。那时,我承担了版本在现网升级的OWNER。有一次,系统升级前,一线要进行预升级演练。当时有一个很大的厅,相关的客户、一线服务、研发保障人员等都在聚精会神地看着大屏幕上的升级进度条,气氛非常紧张。就在这时,进度条突然终止,随即弹出来一个大大的对话框,上面有一个感叹号及几句提示。经过确认,该弹框仅仅用于提示,并不会影响升级,但就是因为这样一个研发认为无足轻重的界面提示,让现场的所有人着实出了一身冷汗。
这件事情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曾经认为自己对系统很了解,但站在客户的立场上其实还是不了解。也许,在系统开发阶段,这样的弹框根本不会让人太纠结是感叹号好,还是打叉好,还是标红好。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思维的转折点,只有走出去看看,才不会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对内我们关注产品质量,对外我们更要关注产品在真实环境上的使用情况。
问:你曾先后两次获得金牌个人奖,又是公司第一批任命、连升两级的软件总工程师,当中有什么秘诀吗?
答:(1)技术更新很快,要不断地去学习,理论了解清楚以后,要多去实践,做软件的人要时常写点代码,即使不一定有机会遇到从无到有的大型框架性代码开发,也可以通过一些小的特性来让自己“保鲜”,不要让自己手生了。
(2)做技术就像潜水,潜的时间久了就要浮上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看一看周边的人、新的技术,了解自己的技术所在的产业,理解产品真正是如何被客户使用的。方向如果错了,做得越多,错得越大。“稳定一个地方”和“全球跑一跑”要轮换一下,专心做一些方案和架构的东西,再去外面接触一下客户,也许就会碰撞出一些新的想法。当然,做技术也要去了解项目管理,这样才可能将庞大的项目扛起来。
(3)思维方式上,考虑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推荐大家去看一下金字塔原理。而无论做技术还是做管理,每个人都可能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压力,而每个人都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调压方式,不要一直钻在一件事情上,电影、读书、短途旅行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不加班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到家里,放下手机,有效陪伴自己的家人。
问:对未来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答:作为一名软件工程师,希望继续在软件领域进行深耕。一方面扎根业务,做好产品软件架构看护,当好软件实现技术的“蓝军”,促进产品不但优化,持续保持成本优势;另一方面放眼产业,继续研究和引入软件“黑科技”,构筑技术势能,为商业竞争提供降维打击能力,持续保持产品竞争力领先。最后,希望自己能成为优秀的软件技术布道师,将工程师文化带到所能及的每一个角落。
本文为《华为人》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编辑部hwrb@huawei.com
华为人期刊 软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