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量数据分析更快、更稳、更准!GaussDB(for MySQL) HTAP只读分析特性详解
563
2022-05-29
世界气象日,是世界气象组织成立的纪念日;定于每年3月23日开展相关活动,呼吁大家关注气象、环保和生态,推广气象学在航空、航海、水利、农业和人类其他活动方面的应用。
今天是第61个世界气象日
主题是“海洋、我们的气候和天气”
离天空最近,与风雨同行
这些科技,正照亮世界
用AI听风辨雨,让“天有可测风云”
如果说天气预报对常人来说更多是进门关窗、出门带伞的日常小事,那么对特定场景下的另一些人,精准天气预报则是关乎生命的大事。
但是,实现1-2小时内的短临天气精准预测对气象预报行业来说,正是一直在苦苦寻求的良药。
气象预报需要搜集气温、湿度、气压、降水、风速等大量数据,且以往用短临预测方法预测准确率不高。
当前短临预报方法主要是依靠人工使用光流预测方法的主观短临预报,预报结果受个人因素影响较大,整体预报准确率和实时性较低。
华为云与深圳市气象局开展深度合作,基于华为云AI研创更精准的灾害性天气预测模型,并通过深圳市气象局近10年的气象数据学习,推算云团变化和移动规律,推进“超大城市精准预报服务”,大力支持灾害性天气预警发布与传播。
采用数据驱动的AI方法,天气预测准确率可以提高10%-20%,换句话说,就是以后自己所在的方圆一公里内是什么天气,包括气温、降水、风等多个基本气象要素,都能够随时随地被清楚的了解到。
通过边缘节点部署AI推理提升时效性和准确率,降低通讯回传流量;通过边云协同,在云端持续训练优化算法模型,降低计算成本,整体系统成本可以降低30%。
“气象+AI”不仅是天气预测本身,它更是科技照进美好生活的曙光。
从“看天”到“知天”
智慧遥感撑起地球的保护伞
农业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的第一大产业,既是人们生存的根本,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干旱、暴雨、冰雹、虫害,农民的担惊受怕、庄稼的丰收盈亏,从来都非人力可为。
靠天吃饭,一直是农人的无奈。但现在,科技正在帮助他们“逆天改命”;智慧遥感,就是那支改命的笔。
以天地为纸,数据为墨;万米高空之上,高分六号卫星俯视着大地。从土壤情况、作物类型到作物生长状态之间进行差异分析。
啥时候下雨,下雪,干旱,庄稼是否健康一目了然。农人们选种,驱虫,打药,施肥,从播种,生长,到收割,无不有迹可寻,有理可依。
2019年11月,国家航天局推出了“中国国家航天局高分卫星16m数据共享服务平台(CNSA-GEO平台)”,宣布正式将中国高分16米数据对外开放共享,让全球超过95%没有卫星发射能力的国家从中受益。
华为云也将利用跨区域部署,全球布局的优势,让每天高达1T、32天完成一次全球覆盖的海量数据,以及来自全球的高并发访问量,高分卫星现存和未来更新的数据全部上“云”,确保海量数据处理和实时共享,支持全球用户同时在线访问平台和下载数据,保证网站少卡顿、低时延,下载速度稳定。
在帮助农人们“逆天改命”之外,高分卫星在国土、海洋、防灾减灾、气象和环保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守护者”的角色。
华为云也推出了遥感智能体,与中科天塔,中国四维等伙伴合作,共同推进智慧遥感撑起地球的保护伞。
守护蔚蓝海洋,共筑美好家园;华为云也将持续技术创新,践行技术普惠,在用科技守护世界的路上,我们一起同行!
AI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