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医疗科技抗疫,跨越时空鸿沟

网友投稿 751 2022-05-29

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公众健康需求持续攀升的背景下,近年来,在线问诊、远程医疗等新模式诊疗服务有效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过去以大医院为中心、需要病人等待服务的诊疗模式,正逐渐转变为以病人为中心、提供协同网络服务,从而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个性化的医疗需求。

2019年,中国远程医疗市场规模已突破百亿达到约114.5亿元人民币。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简称“郑大一附院”)党委副书记、国家远程医疗中心主任赵杰表示,当前远程医疗已成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重要手段和公共卫生领域的刚需。他强调,未来应该让远程医疗技术发挥更大潜力,让任何人在世界任何地方都能得到有质量、有价值的健康保健服务。

让远程医疗随处可及、无处不在

AICTO

《营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成立的初衷和使命是什么?

赵杰:1996年我们成立了河南省远程会诊中心,2012年远程医疗真正实现规模化应用,在2014年升格为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后,建立了河南远程医学的综合服务平台,覆盖了河南省所有的108个县级医疗机构。2014年我们在18个地市建立了数据中心,2016年,我们给108个县级医疗机构配备了病理扫描设备。从此,远程医疗平台的功能已经相对完善,具备了综合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远程教育、手术指导以及远程监护等功能,实现了“省-市-县-乡-村”5级联动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体系。2018年,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在郑大一附院揭牌成立,标志着依托该院建立的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正式升级为“国字号”,这也是首个落户河南的国家级远程医疗中心。

迄今为止,我们的远程医疗服务都是免费的,包括基层的终端设备、网络使用费、远程会诊和远程培训。通过实践证明,远程会诊系统切实提高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同时也优化了病人结构。通过会诊,真正实现了国家提倡的“小病不出县,90%的会诊病人留在县级医疗单位”的目标。特别是在人口众多的河南省,基层医疗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通过远程会诊和培训系统,极大的提升了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和基层医院的服务能力。

《营赢》:请分享下我国远程医疗的整体发展水平是什么样的?

赵杰:远程医学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形成的、将现代医学与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可以满足跨医院、跨地域乃至跨国家的医疗求助或医疗协作需求,最大范围实现医疗卫生资源的共享。该医疗模式对于缓解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领域存在的“看病难”、“看病贵”和“看病乱”等问题具有重要价值。国内远程医疗的发展先后经历了利用电话简单沟通、利用QQ等软件的“软视频”进行沟通、利用专业化的视讯系统进行沟通,以及利用先进视讯技术实现1:1现场沟通等阶段,但即便利用先进技术实现了1:1显示的视讯沟通,仍然不能及时采集和传输医疗诊断的核心数据。

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在此基础上迈出了关键一步,携手华为等合作伙伴建成了全国领先的远程医学服务系统,使之成为集远程教育、远程会诊、远程病理诊断、远程影像诊断、远程心电诊断与监护中心、远程门诊以及精准医学中心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区域协同医疗综合服务平台,实现了医院间的无缝数据集成和交换,将传统基于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活动,转化成为基于数据交换平台的远程医疗服务模式。

通过远程医疗平台的共享,可以推动河南全省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主动帮扶和带教县级医院,有效缓解边远地区以及农村患者到上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推动河南省的“分级诊疗”工作,切实为河南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营赢》:国家运程医疗中心的远期规划是怎样的?

赵杰:从国家成立远程医疗中心以后,我们现在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国际-国内-省-市-县-乡-村”的7级医疗服务体系,中心同时还与山东、新疆、山西、四川、福建和贵州等省市,以及美国、俄罗斯和赞比亚等国家开通了系统互联互通,承担了国家卫生援外远程医疗平台和“一带一路”健康丝路远程医疗平台的研究任务。目前,平台已接入省内外医疗机构1300多家;年在线会诊量达40000+例,心电、病理和影像等专科诊断50+万例;年远程授课300+次(受众50+万人次/年)。未来,我们致力于打造“一张专网、一个平台、一个数据中心”,将对全球提供服务。

抗击病毒,助医护人员决胜千里之外

《营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哪些作用?

赵杰:郑大一附院作为中国卫生信息学会远程医疗专委会的主委单位,暨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及互联网医疗系统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依托单位,在疫情初期就敏锐意识到:一定要发挥远程医疗在抗击疫情中的基础作用。为应对疫情,我们一方面快速开展了疫情防控、远程医疗系统部署和技术方案的演练,另一方面也与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省卫建委领导进行了沟通汇报,开展提前布局,力争主动作为。在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和省卫建委决定建设覆盖全省所有定点医疗机构的远程会商系统之后,远程医学中心全体工作人员优化方案、汇集物资、上下协调,连夜组建了18个应急分队,在华为等合作伙伴的配合下,仅用了不到82个小时就完成了第1批130家定点医疗机构的系统部署,克服重重困难建成了基于5G SA与固网融合的疫情防控与远程医疗综合服务体系,打通了远程会商系统。

随着疫情的变化,又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完成了新增17家定点医疗机构和郑大一附院所有隔离病区会诊系统的部署,并在郑大一附院隔离病房完成了基于5GSA移动查房系统的部署,为全省疫情防控打下了坚实的信息化支撑平台。系统建成后,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指挥部可以监控全部147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隔离病区,通过移动查房掌握所有重症患者的动态情况,使全省所有重症病人都能通过该系统得到省级专家的会诊。

同时,河南省卫生厅组织的专家组可以每天对所有147家定点医疗机构的重症病人进行实时会诊,通过该系统,我们还可以对河南省所有医疗救治单位的医务人员进行救治方案讲解、提供技术指导,极大地提升了重症病人的会诊和抢救成功率、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疫情处置能力,最大限度提高了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降低了死亡率,为重症患者打造了一条生命防线,显著提升了河南全省的疫情防控质量。

远程医疗:科技抗疫,跨越时空鸿沟

《营赢》:此次疫情对运程医疗的未来发展将产生哪些深远影响?

赵杰: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如果河南省没有远程会诊系统作为基础支撑,基层医疗机构的治疗效果可能会面临很大的挑战。正是得益于这套系统,河南全省诊疗和救治方案实现了统一化和标准化,让新冠病患的救治效果得以显著提升。

未来医疗信息化的发展,由于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已经无处不在、随处可及,基于视频会议的远程医疗应用将逐渐走向个人,通过移动端口让每一个患者都能获取精准的服务资源。而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5G等前沿技术的逐步成熟,也将为远程医疗的流程优化与效果提升创造更多的可能性。借助云平台,不同医疗机构之间将可以共享病例信息,及时添加或变更相关的诊疗数据,为医生全面了解患者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下一代远程医疗系统将集成各类信息系统、网络技术、医疗影像设备和传统医疗体系等,向新一代集成远程医疗系统发展演变。

华为与国家远程医疗中心合作前景可期

《营赢》:5G等新技术未来将如何助力运程医疗技术升级,普惠更多人?

赵杰:5G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将推动公立医院的体制改革,加速公立医院的转型。通过“云医院”,未来的医院将可以实现跨界医疗、成为无国界医院;通过5G技术带来的4K高清视频带宽,可以将优质的医疗资源共享给各个医疗单位,快速提升基层医疗人员的水平;5G的应用还将助力大型公立医院临床科研走向聚变,以及实现医院管理系统的全面集成。

5G的特点是大带宽、低时延和高可靠性,满足了医疗服务人机互联和实时数据共享的需求。例如在河南省任何一个地方发生突发急救事件,郑大一附院的应急指挥车和救护车都可以随时到达指定的位置和现场,进行全程的指挥和救治。

2019年起,郑大一附院承担了全国首个5G医疗示范项目,联合华为公司等合作伙伴开展5G应急救援、远程B超、远程会诊、重症监护和VR等相关业务场景的分析、联调和网络测试;在3个院区开通了30个5G基站,完成了国内首个5GNSA医疗实验网及5GSA智慧医疗专网的建设,并在信阳光山开通了省内首个5G远程医疗农村试点。

《营赢》:如何评价华为与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的合作,对未来有哪些期待?

赵杰:郑大一附院所建立的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以及音/视频与数据双轮驱动的远程医疗体系,已经实现了数据共享,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双方在2011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河南省每个县(市)分别选择了一家区域医疗协同医院;2015年又合作建立了远程医疗大数据联合创新中心,此外,华为还深度参与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的建设,提供了包括双活数据中心、视讯终端设备和医疗大数据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合作力度,以郑大一附院为枢纽,通过部署华为高清视讯终端作为核心平台,完成河南省所有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接入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真正实现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改变未来的医疗生态。

本文转自《营赢》期刊

医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中国API生态与开发者现状调研报告(2020年)》发布,从5000组数据看中国API生态发展与机遇
下一篇:华为云城市峰会深圳站 · 华为云区块链助力金融创新
相关文章